書商陳黎明:推著莫言走
2012-11-08 14:55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一個想躲開媒體的人,總有他躲開的招數。我早就做好見不到他本人的打算了,但還是要用職業精神來約束自己,像獵狗般追蹤莫言。
“你應該讓作家感覺到你給他增值了、放大了,人是需要被放大的,作家殫精竭慮地寫了那么多好的作品出來,他不希望僅僅通過書來體現他的價值。莫言老師說他會拿諾獎獎金在北京買個大房子,為什么?因為他北京的家里創作空間非常局促。他那天送給我的一大幅字是在一張小方桌上寫出來的,我特別感動,所以后來送給他一張特別大的條案,方便他寫字。韓寒說過一句話,中國的作家寫好幾部暢銷書只夠在上海買個小單間,但是在國外,作家靠一部好作品就可以夠買個大house!所以中國作家一定要成為富豪,作家跟出版社一定要賺錢,否則這個產業是會萎縮的,最后沒人來創造精神文明。”陳黎明說。
鋪墊完成后,簽約時雙方都很審慎。陳與莫言的全版權一攬子合同從前年開始談,今年5月才最終簽訂。他還專門請了北大知識產權學院院長親自審定合同,“因為這在中國是第一份。我當時跟這院長說,這份合同的簽署意味著中國這個產業標志性的革命”。但專家修訂后的合同過于程式化,有些條款寫得很苛刻,比如違約會如何如何,實際上是一個對賭協議。陳覺得這樣不行,文化產業畢竟是個人性化的產業,合同要體現對作家的尊重,他又使勁柔化條款,經過柔化后的合同莫言欣然接受。
由于涉及商業秘密,陳黎明不便透露這份一攬子合同的具體內容,他能說的一是這個合同的有效期比較長,二是他給莫言的版權待遇肯定是業內名家里最高的。
作家出版社是中國作協自己的出版社,該社見證了莫言文學創作的歷程。從莫言1986年開始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一直到2006年的《生死疲勞》,都是作家出版社出的。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莫言在此之前的大部分作品,但沒有和莫言簽訂全版權合同,這讓該社新任社長葛笑政感到“有些遺憾”,他不得不贊賞陳黎明“是一個很有眼光的出版人”。好在,平裝本《莫言文集》是作家出版社和精典博維聯合出版的。
此外,與精典博維聯合出版精裝本《莫言文集》的是北京聯合出版社(該社是產業園自己的出版機構),與精典博維聯合出版《我們的荊軻》的是新世界出版社。
精典博維市場總監陳望治并不諱言其與體制內出版社合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現行體制下,民營出版公司沒有書號,要出書只有到出版社拿書號;另一方面是因為體制內的出版社有傳統的渠道資源和品牌優勢。作家出版社的品牌優勢就很明顯。精典博維與作家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的合作模式是:在誰鋪貨的渠道銷售利潤歸誰。
記者見到陳黎明與陳望治是在10月15日下午,他們正忙著第二天到山東高密去見莫言,與其商量營銷計劃。“一切還要莫言認可,他是老大,他得認可。在以后營銷推廣活動中,我們有他不出面和出面的兩套做法,當然我們肯定是希望他出面的,他出面效應不得了,肯定人山人海。”陳望治的興奮溢于言表。
但另一方面,中國出版社其實并未為中國作家獲得諾獎準備好,陳黎明、陳望治與葛笑政,都無法提供此前外國作家獲得諾獎前后圖書碼洋的對比數據。陳黎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是幾何級數增長。”陳望治的回答是:“且不說諾貝爾獎,就拿茅盾文學獎來說,作家獲獎前和獲獎后銷量能差10倍。”葛笑政的回答是:“以前沒研究過這個問題。”
獲諾獎前,莫言的作品在中國當代嚴肅文學作家中并不是最暢銷的。劉震云的新書《我不是潘金蓮》在一個月內就賣了50萬冊,而莫言的《蛙》幾年內的銷量也不過二三十萬冊。莫言對自己作品的銷量非常在意,因為這意味著真實的受歡迎程度。他的《蛙》與賈平凹的《古爐》差不多是同期出版,書出版后,莫、陳有一次酒后對話。莫言問陳《古爐》的銷量,陳說是30萬,而當時《蛙》的銷量才10來萬,“我覺得莫言老師是有點兒失落的。”
問題在于,基于對諾獎獲獎作家市場行情的如上認識和對莫言作品此前銷售狀況的了解,精典博維是否能做好上述營銷計劃?事實上,到目前為止,精典博維尚未定好《莫言文集》的首印量。
鋪墊完成后,簽約時雙方都很審慎。陳與莫言的全版權一攬子合同從前年開始談,今年5月才最終簽訂。他還專門請了北大知識產權學院院長親自審定合同,“因為這在中國是第一份。我當時跟這院長說,這份合同的簽署意味著中國這個產業標志性的革命”。但專家修訂后的合同過于程式化,有些條款寫得很苛刻,比如違約會如何如何,實際上是一個對賭協議。陳覺得這樣不行,文化產業畢竟是個人性化的產業,合同要體現對作家的尊重,他又使勁柔化條款,經過柔化后的合同莫言欣然接受。
由于涉及商業秘密,陳黎明不便透露這份一攬子合同的具體內容,他能說的一是這個合同的有效期比較長,二是他給莫言的版權待遇肯定是業內名家里最高的。
作家出版社是中國作協自己的出版社,該社見證了莫言文學創作的歷程。從莫言1986年開始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一直到2006年的《生死疲勞》,都是作家出版社出的。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莫言在此之前的大部分作品,但沒有和莫言簽訂全版權合同,這讓該社新任社長葛笑政感到“有些遺憾”,他不得不贊賞陳黎明“是一個很有眼光的出版人”。好在,平裝本《莫言文集》是作家出版社和精典博維聯合出版的。
此外,與精典博維聯合出版精裝本《莫言文集》的是北京聯合出版社(該社是產業園自己的出版機構),與精典博維聯合出版《我們的荊軻》的是新世界出版社。
精典博維市場總監陳望治并不諱言其與體制內出版社合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現行體制下,民營出版公司沒有書號,要出書只有到出版社拿書號;另一方面是因為體制內的出版社有傳統的渠道資源和品牌優勢。作家出版社的品牌優勢就很明顯。精典博維與作家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的合作模式是:在誰鋪貨的渠道銷售利潤歸誰。
記者見到陳黎明與陳望治是在10月15日下午,他們正忙著第二天到山東高密去見莫言,與其商量營銷計劃。“一切還要莫言認可,他是老大,他得認可。在以后營銷推廣活動中,我們有他不出面和出面的兩套做法,當然我們肯定是希望他出面的,他出面效應不得了,肯定人山人海。”陳望治的興奮溢于言表。
但另一方面,中國出版社其實并未為中國作家獲得諾獎準備好,陳黎明、陳望治與葛笑政,都無法提供此前外國作家獲得諾獎前后圖書碼洋的對比數據。陳黎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是幾何級數增長。”陳望治的回答是:“且不說諾貝爾獎,就拿茅盾文學獎來說,作家獲獎前和獲獎后銷量能差10倍。”葛笑政的回答是:“以前沒研究過這個問題。”
獲諾獎前,莫言的作品在中國當代嚴肅文學作家中并不是最暢銷的。劉震云的新書《我不是潘金蓮》在一個月內就賣了50萬冊,而莫言的《蛙》幾年內的銷量也不過二三十萬冊。莫言對自己作品的銷量非常在意,因為這意味著真實的受歡迎程度。他的《蛙》與賈平凹的《古爐》差不多是同期出版,書出版后,莫、陳有一次酒后對話。莫言問陳《古爐》的銷量,陳說是30萬,而當時《蛙》的銷量才10來萬,“我覺得莫言老師是有點兒失落的。”
問題在于,基于對諾獎獲獎作家市場行情的如上認識和對莫言作品此前銷售狀況的了解,精典博維是否能做好上述營銷計劃?事實上,到目前為止,精典博維尚未定好《莫言文集》的首印量。
- 相關新聞:
- ·莫言紅利:為中國印刷出版業注入一支興奮劑 2012.10.31
- ·p7倂逋踞?B ?\?`淢A 2012.10.29
- ·總署已將莫言作品列入重點保護對象 2012.10.23
- ·莫言作品展在國家圖書館舉行 2012.10.22
- ·莫言新作《我們的荊軻》首發限量100本 網上開始預售 2012.10.1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