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昆曲中國茶活字印刷 43項“人類非遺”出自中國
2022-12-21 20:23 來源:南都 責編:覃子喻
- 摘要:
- 中國制造的43項“人類非遺”究竟有哪些?
28 西安鼓樂(列入年份2009年)
西安鼓樂,流傳于西安(古長安)及周邊地區,安史之亂期間隨宮廷樂師的流亡而流入民間。代表曲目有《鼓段子》《打扎子》《引令》《套詞》《南詞》《曲破》《雜曲》等。
29 粵劇(列入年份2009年)
粵劇,又稱廣府戲、廣東大戲,是廣東及廣西粵方言區最大的劇種。發源于佛山,以粵方言演唱,漢族傳統戲曲之一;泟⌒纬捎趶V東,后傳入廣西、香港、澳門、臺灣,在東南亞和美洲各國有華僑居住的地方均有粵劇演出。
30 麥西熱甫(列入年份2010年)
麥西熱甫是維吾爾族人民文化傳統的最為重要的承載者。完整的麥西熱甫活動包括一系列豐富的習俗和表演藝術,如音樂、舞蹈、戲劇、民間藝術、雜技、口頭文學、飲食及游戲。
31 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列入年份2010年)
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發展于福建省,它使具備水密隔艙的海輪建造成為可能,主要由樟木、松木和杉木制成,并通過傳統木匠工具的使用集裝而成。
32 中國活字印刷術(列入年份2010年)
中國的木活字印刷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術之一,浙江瑞安保持了這門技術,那里依然使用這種技術編印譜牒。
33 中國針灸(列入年份2010年)
幾千年來,人們利用金屬針具或艾炷、艾卷,在人體特定的部位進針施灸,用以治療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創立了獨具特色的人體經絡腧穴理論,成為中國醫學的一朵奇葩。
34 京劇(列入年份2010年)
京劇是一種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藝術。京劇被視為中國傳統社會戲曲審美理想的集大成者。
35 赫哲族伊瑪堪(列入年份2011年)
赫哲族伊瑪堪是赫哲族的曲藝說書形式,流行于黑龍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區。代表性作品有《什爾達魯莫日根》《滿格木莫日根》等。
36 中國皮影戲(列入年份2011年)
中國皮影戲是一種以皮制或紙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隨音樂和演唱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主要在娛樂或宗教儀式、婚禮、葬禮和其他特殊場合進行表演。
37 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列入年份2012年)
福建木偶戲是我國木偶表演藝術的杰出代表。從2006年開始,相關社區、群體和代表性傳承人圍繞培養傳承人的主要目標。
38 中國珠算(列入年份2013年)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明代以后,中國珠算先后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近年又逐漸流行于美洲。
39 二十四節氣(列入年份2016年)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40 藏醫藥浴法(列入年份2018年)
藏醫藥浴法,藏語稱“瀧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風、空“五源”生命觀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觀及疾病觀為指導,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
41 太極拳(列入年份2020年)
太極拳注重意念修煉與呼吸調整,以五步、八法為核心動作,以套路、功法、推手為運動形式。
42 送王船(列入年份2020年、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
送王船擁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廣泛流傳于中國閩南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禳災祈安儀式。
43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年份2022年)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