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項目攻關:中國制造業亟須有效創新機制
2022-10-26 12:30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編:覃子喻
- 摘要:
- 在“十四五”規劃提出高質量發展是以創新為第一動力、綠色為普遍形態、共享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理念后,制造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石,也在不同應用場景進行著創新變革。
多位市場人士坦言,很長一段時間來,說起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成本優勢,而對綠色、低碳環保等概念的重視度并不高。
“從現實情況看,這種結果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規模經濟影響。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只有借助大量設備投資和人口紅利才能實現規;a,而規;纳a會降低成本。二是國內相對寬松的監管政策和標準要求也間接降低了制造業的生產成本,如此一來,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就會弱化。”德勤研究總監屈倩如對此介紹。
低成本背景下,制造業進行技術攻關和轉型升級的積極性似乎并不高,官方的一組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種判斷。
工信部2018年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的關鍵材料依賴進口,95%的高端專用芯片以及絕大多數存儲芯片都依賴進口。
屈倩如說,這些數據表明,產品與服務才是制造企業價值創造的載體,當前中國制造業需要形成有效的創新機制,才能解決核心技術供給不足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關鍵“卡脖子”技術項目的攻關成為中國制造業提高競爭力的核心。對于企業來說,除了技術本身的攻關,政策如何保駕護航也值得關注。
記者了解到,為優化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稅收政策,我國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進行數次調整,并自今年1月1日起,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
在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中,其進一步明確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有關問題。按照政策安排,這項改革將是今年結構性減稅中力度最大的一項政策,預計可在去年減稅超過3600億元基礎上,今年再為企業新增減稅800億元。
不僅如此,作為改革前沿的深圳市,近日還發布相關政策,針對細胞治療藥物和基因治療藥物等關鍵“卡脖子”技術攻關項目,將給予最高3億元的資助,同時還大力扶持優秀人才,在住房保障、子女就學、醫療保健、職稱評審等方面予以保障,并提供最高500萬元補助。
董偉龍告訴記者,數字經濟時代,減稅降費有助于改善企業營商環境,其中研發投入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手段,也會推進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
11月30日,工信部印發《“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業化將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各領域加速滲透,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