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是推進科學發展文明創造的杠桿
2014-06-24 09:14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責編:劉曉燕
- 摘要:
- 印刷術被稱為“神圣的藝術”“文明之母”。孫中山先生指出:據近世文明言,生活之物質原件共有五種,即食、衣、住、行及印刷也。印刷工業為近世社會之一種需要,人類非此無由進步。
從考古發掘、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和印刷技術發展規律角度等方面綜合考察,印刷術起源于南北朝(公元5世紀——6世紀),當時造紙、制墨技術足以提供滿足印刷需要的紙和墨,從印章和碑拓技術向印刷術過渡的技術準備在此時成熟。對印刷起刺激作用的佛教也在南北朝時期獲得發展。歷史表明,印刷技術最初來自民間,與廣大佛教信徒的宗教信仰有關,早期印刷品多是佛經、經咒和佛像。
印刷術的出現,是繼造紙術之后,人類制造精神文化產品過程中的又一次劃時代的革命,它使手工抄寫書籍被機械復制所代替。使用這種技術后,不但免除了人們的抄書勞動之苦,還大大降低了書的價格,也縮短產生一部書所花費的勞動時間,使社會上書籍的供應量呈爆炸性增長。
明代陸深(1477——1544年)在《河汾燕閑錄》中寫道,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594年1月5日),敕廢像遺經悉令雕撰,此印書之始,又在馮瀛王(馮道,882——954年)先矣。明代版本目錄學家胡應麟(1551——1602年)《少室山房筆叢》(約1598年)、《甲部·經籍會通回》認為:雕本肇自隋時,行于唐世,擴于五代,精于宋人。
陜西省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自1958年建院以來,陸續收藏歷代造像300余尊,其中大部分是銅造像,其中唐大和八年(834年)銅鑄千佛印版特別引人關注,它是同類銅佛印版中時代較早的。銅鑄千佛印版通體鎏金,呈長方形,通高14.8厘米,寬11.5厘米,厚0.7厘米,重456克。正面鑄有佛像共九層,108尊。在佛印的背面正中部有一弓形印紐,印紐上下各有金剛真言、發愿文一段。發愿文告訴我們,唐代一位任姓信徒發愿請人鑄造此佛印!胺鹩 碑敒椤胺鹩“妗敝喎Q。鑄版的時間為唐文宗大和八年四月十八日(834年5月30日),距今已有1180年了,這件銅鑄佛像印版的發現填補了唐代銅版實物收藏的空白,為研究銅版印刷史提供了早期實物資料。這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銅版鑄印版,為中國發明銅版印刷術提供了有力的物證。
- 相關新聞:
- ·洛陽師院館藏雕版近百塊 可窺古代圖書印刷形態 2014.06.20
- ·杜甫草堂端午節活動:活字印刷 拓片技藝 折彩粽 2014.06.03
- ·全國印刷標準化教育培訓基地落戶山東 2014.05.29
- ·???????????????? 2014.05.2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