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出版帶著鐐銬起舞 要藝術還是要市場
2011-03-02 11:37 來源:光明網 作者:孫建江 責編:王岑
- 摘要:
- 如果說,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的兒童文學與市場還是呈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的話,那么進入21世紀后,中國兒童文學已經完全不能超然于市場之外了。
【CPP114】訊:當下的兒童文學出版無法回避市場
如果說,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的兒童文學與市場還是呈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的話,那么進入21世紀后,中國兒童文學已經完全不能超然于市場之外了。
以往,作家們在創作時是不太顧及或很少顧及市場反饋的。我寫我的,市場是否接受與我何干?如今,恐怕很少有作家創作時會全然不介意市場的存在了。從一吐為快到尊重讀者,從無視市場到在意讀者,這是市場化進程中文學發展的必然。中國的兒童文學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來自市場的挑戰。市場制約著兒童文學出版,毫無疑問,也影響著兒童文學創作。
我們來看看“中國幽默兒童文學創作叢書”的出版及其與市場的關系。“中國幽默兒童文學創作叢書”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1993年推出,首批推出5種,至2009年,已持續出版16年,推出作品60余種。目前,仍在出版。這是中國持續出版時間最長、持續影響力最大的一套原創兒童文學叢書。
該叢書首批推出張之路、周銳、葛冰、李建樹和莊大偉等5位作家的5部作品,體裁涉及小說和童話,首印各七千余冊。叢書推出后,獲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張之路的《有老鼠牌鉛筆嗎》榮獲中國作協第三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坦白地說,叢書首批推出后并沒有獲得完全成功,遲遲沒能獲得市場的認可。而市場經濟制約下的少兒出版如果其產品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那么,再美好的文化理想和企圖也是難以完整呈現的。出版是經濟行為,經濟行為有自己的經濟運行規則;創作是精神勞作,精神勞作無須顧及經濟運行規則。這也是少兒出版有效推動兒童文學創作最難把握的地方。雖然叢書獲得了專家的肯定,但銷售情況卻不理想,叫好不叫座。
其實,90年代中期正是兒童文學圖書出版的低谷期。當時,許多少兒社的文學編輯室紛紛撤銷或合并,兒童文學圖書的出版普遍呈蕭條態勢。無獨有偶,1993年,秦文君具有幽默特質的長篇小說《男生賈里》在上海少兒社出版,印數僅兩千冊。這與若干年后該書風靡校園實有天壤之別。
好在這個時間不長。1998年,“中國幽默兒童文學創作叢書”第二批推出。這一次,一次性推出了任溶溶、孫幼軍、高洪波、張之路、梅子涵、董宏猷、韓輝光、李建樹、金曾豪、楊紅櫻、湯素蘭、任哥舒等作家的12部原創新作,體裁涉及小說、童話和詩歌。為一套并不為人看好的非主流叢書的創作聚集起了如此整齊的老中青作者出場陣容,這在當時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這批書甫一面世,即好評如潮。榮獲全國優秀少兒圖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中國作協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文化部蒲公英獎金獎等。不過,與上次5本書最大的不同還在于,這12本書開始獲得市場的認可。叢書首印各1萬冊,面市不到半年,連連重印。至2003年,單本最高印次達9次,單本最高印量達5萬余冊。2000年,第一批5本書重版再印,市場亦開始接納。新版首印各八千冊,兩個月后即開始不斷重印。這說明,在讀者方面,閱讀趨向的多元化已開始呈現;在出版方面,圖書的市場化意義正日益凸顯;在兒童文學創作方面,多樣性寫作已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兒童文學開始進入了常態的發展。
自2003年起,叢書又作了進一步拓展,變原來的“面上鋪開”為“深度發掘”。這些深度發掘系列推出后,效果甚好。單本多在四五萬冊以上,最高的單本已愈20萬冊。由于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叢書的發展步入了良性循環。
“中國幽默兒童文學創作叢書”推出后,在中國引發了幽默兒童文學的創作潮流。如今,以“幽默”、“開心”(或相近意思)為特質的兒童文學原創圖書或叢書已不計其數,數不勝數。幽默兒童文學成了出版社競相出版的對象。而這一切在90年代初是難以想象的。
從這套叢書的出版及其與市場的關系,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啟示:一、無論你愿意還是不愿意,兒童文學出版都無法回避市場。二、兒童文學的出版者和創作者都必須共同面對來自市場的考驗。三、對于創作者,市場意味著讀者;對于出版者,市場意味著可持續發展。四、市場本身并不可怕,市場固然會催生一批又一批低檔次的作品,但市場同樣可以孕育高品質的兒童文學作品。關鍵在于,是無條件地一味迎合市場,還是按照客觀規律積極引導市場。五、任何脫離(無論有意還是無意)中國當下社會背景來談兒童文學創作的企圖和努力都是不切實際的?傊袊鴥和膶W創作離不開當下的中國兒童文學出版。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出版從宏觀分類上看不外乎是三大塊內容,即教育出版、專業出版和大眾出版。我國目前主要出版兒童文學作品的少兒出版社、文藝出版社就屬典型的大眾出版。大眾出版決定了出版社的出版物的屬性,出版社的出版物主體是為大眾服務的。兒童文學作為大眾出版物當然具有大眾屬性。大眾屬性意味著兒童文學出版物擁有潛在的大眾讀者群體。這是客觀事實。當然,大眾屬性決不意味著兒童文學作品可以粗制濫造,可以糊弄讀者,可以放逐自己的藝術品質。
作為兒童文學研究者,我很理解一些朋友對某些品質不高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抨擊和不滿,因為有些作品的確比較粗糙隨意。而作為出版者,我不能不考慮出版社的經濟效益,只要這些作品不與國家的法律法規抵觸、不低級低俗,又有讀者,我們不會拒絕給予出版。但我也深知,兒童文學創作不能被市場牽著鼻子走,應該有自己的藝術追求。
要“藝術”的作品,還是要“大眾”的作品——這是進入市場經濟后兒童文學出版所面臨的嚴峻問題。顯然,這也是藝術品質與市場競爭間的一場博弈。我們無法回避,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兒童文學當然應該有自己的藝術追求
對于兒童文學的生態發展格局,我從來持積極開放的觀點。
我的觀點簡言之就是:持開放態度對待探索作品,持平常心對待通俗作品,但最期待的是既“藝術”又“大眾”的作品。
文學藝術的發展從來都存在著一個“走兩步退一步”的問題。一批先鋒作家推出大多數讀者無法接受、超出讀者審美接受范疇的探索作品后,引起討論、爭議,人們在討論、爭議中漸漸開始部分接受作品。先鋒作家原先預設的“兩步”,結果實際跨出的是“一步”。但重要的是,這“一步”是向前邁出的“一步”。這是藝術發展的規律。
通俗作品說白了就是大多數讀者喜聞樂見的作品,通俗作品絕對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如果沒有通俗作品的存在,出版社早該關門打烊了。沒有通俗作品打拼市場做經濟后盾,出版社就是有心出高品質作品也無能為力。
我不認為暢銷的就一定是好書,但我也不認為暢銷的就一定不是好書;同樣,我不認為拒絕市場的書就一定是好書,我也不認為拒絕市場的書就一定不是好書。這聽起來有些拗口,還有些吊詭。其實,這中間的作品就是我期待的、理想的兒童文學作品。
我覺得“藝術探求”和“市場競爭”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很多人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要么站在“藝術”的立場上全面否定“市場”,要么站在“市場”的立場上全面否定“藝術”。其實,這兩者之間并非截然對立、水火不容的。只要處理得當,兩者完全有可能攜手共進。
1997年,韓國首爾舉辦過一次世界兒童文學大會,大會的總主題為“世界兒童文學的現在與未來”,總主題下設四個分主題,其中一個分主題為“藝術的兒童文學與大眾的兒童文學”。我曾在那次大會上就“藝術的兒童文學與大眾的兒童文學”作過一次大會主題發言。十多年過去了,我依然堅持我的觀點。
一、藝術的兒童文學與大眾的兒童文學作為兒童文學的兩大類別,各有各的讀者、針對面及其價值取向。藝術的兒童文學與大眾的兒童文學各有所長,我們很難說誰比誰更好。二、藝術的兒童文學更注重縱向接受,作品所顯示的意蘊、美感等并非當時一定為讀者所接受、認可,強調的是歷時效應。大眾的兒童文學更注重橫向接受,作品所顯示的意蘊、美感等在當時很容易為讀者所接受、認可,強調的是即時效應。三、沒有橫向基礎,兒童文學談不上發展;沒有縱向深入,兒童文學只能原地踏步,永遠不可能提高。兩者彼此影響,彼此促進。四、最理想的兒童文學應該既是“藝術”的又是“大眾”的;最理想的兒童文學應該既有橫向閱讀效果又有縱向閱讀效果;最理想的兒童文學應該既為兒童所喜愛又為成人所喜愛。
走“藝術”與“大眾”結合的中間道路是可行的——安徒生的童話、圣-?颂K佩里的《小王子》、懷特的《夏洛的網》即是最有力的證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政協委員建議藥品采用兒童安全包裝
紙板類兒童書籍粘合等標準制定工作啟動
數字出版吸引眼球 兒童出版物給力
如果說,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的兒童文學與市場還是呈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的話,那么進入21世紀后,中國兒童文學已經完全不能超然于市場之外了。
以往,作家們在創作時是不太顧及或很少顧及市場反饋的。我寫我的,市場是否接受與我何干?如今,恐怕很少有作家創作時會全然不介意市場的存在了。從一吐為快到尊重讀者,從無視市場到在意讀者,這是市場化進程中文學發展的必然。中國的兒童文學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來自市場的挑戰。市場制約著兒童文學出版,毫無疑問,也影響著兒童文學創作。
我們來看看“中國幽默兒童文學創作叢書”的出版及其與市場的關系。“中國幽默兒童文學創作叢書”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1993年推出,首批推出5種,至2009年,已持續出版16年,推出作品60余種。目前,仍在出版。這是中國持續出版時間最長、持續影響力最大的一套原創兒童文學叢書。
該叢書首批推出張之路、周銳、葛冰、李建樹和莊大偉等5位作家的5部作品,體裁涉及小說和童話,首印各七千余冊。叢書推出后,獲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張之路的《有老鼠牌鉛筆嗎》榮獲中國作協第三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坦白地說,叢書首批推出后并沒有獲得完全成功,遲遲沒能獲得市場的認可。而市場經濟制約下的少兒出版如果其產品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那么,再美好的文化理想和企圖也是難以完整呈現的。出版是經濟行為,經濟行為有自己的經濟運行規則;創作是精神勞作,精神勞作無須顧及經濟運行規則。這也是少兒出版有效推動兒童文學創作最難把握的地方。雖然叢書獲得了專家的肯定,但銷售情況卻不理想,叫好不叫座。
其實,90年代中期正是兒童文學圖書出版的低谷期。當時,許多少兒社的文學編輯室紛紛撤銷或合并,兒童文學圖書的出版普遍呈蕭條態勢。無獨有偶,1993年,秦文君具有幽默特質的長篇小說《男生賈里》在上海少兒社出版,印數僅兩千冊。這與若干年后該書風靡校園實有天壤之別。
好在這個時間不長。1998年,“中國幽默兒童文學創作叢書”第二批推出。這一次,一次性推出了任溶溶、孫幼軍、高洪波、張之路、梅子涵、董宏猷、韓輝光、李建樹、金曾豪、楊紅櫻、湯素蘭、任哥舒等作家的12部原創新作,體裁涉及小說、童話和詩歌。為一套并不為人看好的非主流叢書的創作聚集起了如此整齊的老中青作者出場陣容,這在當時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這批書甫一面世,即好評如潮。榮獲全國優秀少兒圖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中國作協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文化部蒲公英獎金獎等。不過,與上次5本書最大的不同還在于,這12本書開始獲得市場的認可。叢書首印各1萬冊,面市不到半年,連連重印。至2003年,單本最高印次達9次,單本最高印量達5萬余冊。2000年,第一批5本書重版再印,市場亦開始接納。新版首印各八千冊,兩個月后即開始不斷重印。這說明,在讀者方面,閱讀趨向的多元化已開始呈現;在出版方面,圖書的市場化意義正日益凸顯;在兒童文學創作方面,多樣性寫作已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兒童文學開始進入了常態的發展。
自2003年起,叢書又作了進一步拓展,變原來的“面上鋪開”為“深度發掘”。這些深度發掘系列推出后,效果甚好。單本多在四五萬冊以上,最高的單本已愈20萬冊。由于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叢書的發展步入了良性循環。
“中國幽默兒童文學創作叢書”推出后,在中國引發了幽默兒童文學的創作潮流。如今,以“幽默”、“開心”(或相近意思)為特質的兒童文學原創圖書或叢書已不計其數,數不勝數。幽默兒童文學成了出版社競相出版的對象。而這一切在90年代初是難以想象的。
從這套叢書的出版及其與市場的關系,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啟示:一、無論你愿意還是不愿意,兒童文學出版都無法回避市場。二、兒童文學的出版者和創作者都必須共同面對來自市場的考驗。三、對于創作者,市場意味著讀者;對于出版者,市場意味著可持續發展。四、市場本身并不可怕,市場固然會催生一批又一批低檔次的作品,但市場同樣可以孕育高品質的兒童文學作品。關鍵在于,是無條件地一味迎合市場,還是按照客觀規律積極引導市場。五、任何脫離(無論有意還是無意)中國當下社會背景來談兒童文學創作的企圖和努力都是不切實際的?傊袊鴥和膶W創作離不開當下的中國兒童文學出版。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出版從宏觀分類上看不外乎是三大塊內容,即教育出版、專業出版和大眾出版。我國目前主要出版兒童文學作品的少兒出版社、文藝出版社就屬典型的大眾出版。大眾出版決定了出版社的出版物的屬性,出版社的出版物主體是為大眾服務的。兒童文學作為大眾出版物當然具有大眾屬性。大眾屬性意味著兒童文學出版物擁有潛在的大眾讀者群體。這是客觀事實。當然,大眾屬性決不意味著兒童文學作品可以粗制濫造,可以糊弄讀者,可以放逐自己的藝術品質。
作為兒童文學研究者,我很理解一些朋友對某些品質不高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抨擊和不滿,因為有些作品的確比較粗糙隨意。而作為出版者,我不能不考慮出版社的經濟效益,只要這些作品不與國家的法律法規抵觸、不低級低俗,又有讀者,我們不會拒絕給予出版。但我也深知,兒童文學創作不能被市場牽著鼻子走,應該有自己的藝術追求。
要“藝術”的作品,還是要“大眾”的作品——這是進入市場經濟后兒童文學出版所面臨的嚴峻問題。顯然,這也是藝術品質與市場競爭間的一場博弈。我們無法回避,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兒童文學當然應該有自己的藝術追求
對于兒童文學的生態發展格局,我從來持積極開放的觀點。
我的觀點簡言之就是:持開放態度對待探索作品,持平常心對待通俗作品,但最期待的是既“藝術”又“大眾”的作品。
文學藝術的發展從來都存在著一個“走兩步退一步”的問題。一批先鋒作家推出大多數讀者無法接受、超出讀者審美接受范疇的探索作品后,引起討論、爭議,人們在討論、爭議中漸漸開始部分接受作品。先鋒作家原先預設的“兩步”,結果實際跨出的是“一步”。但重要的是,這“一步”是向前邁出的“一步”。這是藝術發展的規律。
通俗作品說白了就是大多數讀者喜聞樂見的作品,通俗作品絕對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如果沒有通俗作品的存在,出版社早該關門打烊了。沒有通俗作品打拼市場做經濟后盾,出版社就是有心出高品質作品也無能為力。
我不認為暢銷的就一定是好書,但我也不認為暢銷的就一定不是好書;同樣,我不認為拒絕市場的書就一定是好書,我也不認為拒絕市場的書就一定不是好書。這聽起來有些拗口,還有些吊詭。其實,這中間的作品就是我期待的、理想的兒童文學作品。
我覺得“藝術探求”和“市場競爭”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很多人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要么站在“藝術”的立場上全面否定“市場”,要么站在“市場”的立場上全面否定“藝術”。其實,這兩者之間并非截然對立、水火不容的。只要處理得當,兩者完全有可能攜手共進。
1997年,韓國首爾舉辦過一次世界兒童文學大會,大會的總主題為“世界兒童文學的現在與未來”,總主題下設四個分主題,其中一個分主題為“藝術的兒童文學與大眾的兒童文學”。我曾在那次大會上就“藝術的兒童文學與大眾的兒童文學”作過一次大會主題發言。十多年過去了,我依然堅持我的觀點。
一、藝術的兒童文學與大眾的兒童文學作為兒童文學的兩大類別,各有各的讀者、針對面及其價值取向。藝術的兒童文學與大眾的兒童文學各有所長,我們很難說誰比誰更好。二、藝術的兒童文學更注重縱向接受,作品所顯示的意蘊、美感等并非當時一定為讀者所接受、認可,強調的是歷時效應。大眾的兒童文學更注重橫向接受,作品所顯示的意蘊、美感等在當時很容易為讀者所接受、認可,強調的是即時效應。三、沒有橫向基礎,兒童文學談不上發展;沒有縱向深入,兒童文學只能原地踏步,永遠不可能提高。兩者彼此影響,彼此促進。四、最理想的兒童文學應該既是“藝術”的又是“大眾”的;最理想的兒童文學應該既有橫向閱讀效果又有縱向閱讀效果;最理想的兒童文學應該既為兒童所喜愛又為成人所喜愛。
走“藝術”與“大眾”結合的中間道路是可行的——安徒生的童話、圣-?颂K佩里的《小王子》、懷特的《夏洛的網》即是最有力的證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政協委員建議藥品采用兒童安全包裝
紙板類兒童書籍粘合等標準制定工作啟動
數字出版吸引眼球 兒童出版物給力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