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部分塑料制品出口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
2007-08-29 00:00 來源:環球聚氨酯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從去年開始,國家對塑料制品出口頻頻念起“緊箍咒”。從2006年9月15日國家將塑料制品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到今年7月1日又將出口退稅率下調至5%,再到7月23日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將塑料制品列入新增加工貿易限制類出口目錄,不難看出,國家政策調控的意圖非常明確:限制塑料制品大量出口。
客觀地說,塑料制品大量出口,不僅為國家換來了大量外匯,還解決了上百萬人的就業問題,對促進珠三角、長三角經濟發展功不可沒。那么,國家為何要對塑料制品出口頻亮紅燈呢?
一是為了緩解塑料原料供需矛盾。我國塑料原料一直產不足需,對外依存度普遍較高。近幾年,隨著幾大乙烯工程建成投產,加上電石法PVC產能快速增長,塑料原料自給率雖有所提高,但目前對外依存度仍超過43%。在塑料原料大量進口的同時,每年又有大量塑料制品出口,而且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品。2006年,我國五大合成樹脂進口總量達1338.7萬噸,當年塑料制品出口量就達1353.02萬噸。塑料制品大量出口,加劇了國內塑料原料供需矛盾,在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極易引發市場波動。統計顯示,2002年至今,國際塑料原料價格波動幅度約80%,國內塑料原料價格波動幅度超過了120%。塑料原料價格劇烈波動揚升,使塑料加工企業成本上升、利潤下滑,經營風險增大,十分不利于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二是為了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減少貿易磨擦。從2001年至今,我國塑料制品出口年均增幅超過13%,出口額年均增幅超過25%,貿易順差不斷擴大。但巨大的出口額和貿易順差,并不能掩蓋以量取勝和以低端、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為主的事實。以2006年廣東省出口塑料制品為例,當年該省出口塑料制品均價為1546美元/噸,同比上漲14.5%,同期塑料原料價格同比卻大漲了30%多。以量取勝和出口低附加值產品的直接后果是,我們在為國際市場提供物美價廉塑料制品的同時,卻被人家頻頻實施反傾銷措施。2005年4月8日,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對原產于中國、印度等國的PS及部分制品實施反傾銷立案調查;從2006年8月30日起,歐盟委員會對原產于中國、泰國的塑料袋實施為期5年的反傾銷措施;2007年7月19日,美國商務部發出通知,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復合編織袋實施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如果我們再不改變外貿增長方式,再不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所遭遇的貿易摩擦恐怕會越來越多,廣大出口企業的利潤會越來越微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小。
三是為了縮小東西部差距。與一般貿易相比,加工貿易享有一定的稅收優惠。東部地區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近幾年加工貿易發展異常迅猛,帶動了當地經濟快速發展。但東部地區的環境與資源容量已近飽和,企業競爭十分激烈。而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相對滯后,環境資源容量大,市場需求大,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過政策引導東部企業向中西部轉移,既可以減輕東部地區環境、資源壓力,又能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縮小東西部差距。
四是為了合理配置與有效利用資源。除原料外,塑料加工行業最大的能源消耗是電力。我國電力供應的特點是“西富東貧”,通過采取一系列限制出口措施,同時采取東西有別的政策,無論是淘汰一部分落后產能,還是引導東企西遷,都將減輕東部地區的電力供應壓力,同時把西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東西部地區共同發展。
因此,國家的宏觀調控合乎情理,廣大塑料加工企業應盡快轉變觀念,通過技術投入、科技攻關,實現產品升級換代和結構調整,爭取在暫短的“陣痛”后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