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環經濟的綠色包裝制度研究
2007-03-09 00:00 來源:資源網 作者:蔣小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在全球經濟迅速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資源和環境已成為人類面臨的主要問題。包裝在人類生產、流通、消費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已成為人們生活和世界貿易往來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以及過度包裝造成的資源浪費已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發展綠色包裝,把包裝業納入循環經濟軌道,已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課題。
一、循環經濟和綠色包裝
循環經濟是21世紀最先進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一個“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過程。它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
綠色包裝,是指在產品包裝的全生命周期內,既能經濟地滿足包裝的功能要求,同時又對生態環境不產生污染,對人體健康不產生危害,能夠回收和再利用,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綠色包裝要求實現包裝減量化(Reduce)、重復利用化(Reuse)、循環利用再生化(Recycle),Degradable(可以降解腐化原則),即通常的3R1D原則,它充分考慮包裝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對資源、能源及生態環境的影響,著力降低包裝材料的環境負載,實現包裝功能性和環境適應性的平衡和統一。
我國資源人均占有量少、資源利用率低,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顯得十分重要、迫切,F在我國每年包裝產量約3000多萬噸,除紙箱啤酒瓶和塑料周轉箱回收較好外,其它回收率相當低,達不到總產量的20%,每年產生的包裝廢棄物就有2500多萬噸,廢棄包裝物占到垃圾總量的30%。因此,發展綠色包裝,走循環經濟之路,成為節約資源浪費、消除污染的必要而有效途徑。
二、我國發展綠色包裝的障礙
(一)綠色包裝管理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我國也制訂一系列包裝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如《清潔生產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對產品和包裝物的設計、減少及合理利用固體廢物、過度包裝、廢氣物回收等作了規定。但上述規定僅立足于傳統經濟,沒有將商品過度包裝、有害包裝材料、包裝廢棄物的管理等從產生的源頭一直到最終的處理看成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對包裝廢棄物的規范也只是針對生產—消費—回收—再生—利用的環節中的一個或幾個來進行,沒有對其進行全程管理,違背了循環經濟的基本理念。
(二)綠色包裝產業缺乏政策支持
綠色包裝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在我國尚處于發展初期,需要技術引進和開發,由于采用先進技術受到企業生產規模的限制等原因,綠色包裝產品往往比傳統的包裝產品成本高,因此在與傳統包裝產品競爭時,不具備價格優勢,這直接導致了綠色包裝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而我國現在沒有明確的綠色包裝產業扶持政策。
(三)企業創新能力不足
我國的包裝行業起步晚,基礎薄弱,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整體水平上要落后20年,如環保型聚乳酸在包裝中的應用,發達國家自1992年申請了第1件專利起到2005年底,共公開了121個專利族,衍生出246個專利。而我國僅申請了12項專利,國內申請人到2005年底也只申請了4項專利,僅占3%。科技投入是創新的重要條件之一,工業強國的成功經驗表明,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的投資占銷售額的1%企業難以生存,占2%可勉強維持,占5%才有競爭力,而我國包裝企業的研發投入平均水平不足1%。因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和研發投入勢在必行。
(四)綠色消費觀念缺乏制度推動
雖然國家陸續出臺了《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等一些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其中涉及到對消費的節制和對綠色消費的倡導,但目前還沒有一部關于規范消費活動和行為的法規。綠色消費是廣大社會公眾參與循環經濟的消費行為規范。而我國的綠色消費起步較晚,遠未成為人們的消費習慣。據調查,有72%的人認為發展環保產業,開發綠色產品對改善環境狀況有益,有54%的人愿意使用綠色產品,還有38%的人表示購買過綠色產品。從調查數字看,我國消費者對綠色消費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綠色消費觀念開始形成,但真正付諸實施的人并不多,綠色消費觀念需要制度推動。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