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印刷市場:攻為上還是守為先
2007-02-10 00:00 來源:印刷經理人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價格戰只是表象
從某種程度上說,供求雙方的博弈并非自由競爭條件下最終市場價格形成的惟一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在價格杠桿的趨高或走低的兩端較力的,不是供求雙方,而是供方中采取不同競爭策略的企業群體。對印刷這樣一個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的產業來說尤其如此。正是由于擁有不同策略競爭者的存在,才使需求一方在價格斡旋中擁有了更大的彈性空間。
具體到印刷行業而言,近年來出版物印刷工價的持續走低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一輪又一輪的降價風潮中,有的企業不為所動,穩步前行;有的企業卻叫苦不迭,連呼價格戰來了。更有甚者,一小部分企業聯合起來以防止惡性競爭為名要求政府或協會制定行業統一工價,以應付出版單位的殺價壓力。凡此種種,雖然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會廣受關注,但卻注定與家電行業的價格聯盟一樣必將無果而終。自由而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賦予降價以特殊的魔力,在質量、周期、服務水平相差無幾的前提下,恐怕沒有一家出版單位能夠拒絕低價的誘惑。與價格戰的反對者相比,以低價策略切入市場的企業往往低調而缺少組織,但他們的存在使任何形式的價格聯盟都變得不堪一擊。
大凡價格戰的反對者普遍以行業利益的維護者自居,其經常引用的一句話是:“不降是等死,降價是找死”。對于某個具體的企業而言,這話或許有幾分道理,可如果將其推而廣之用于一個產業,則未免淪為笑談。對于任何一個價格戰的發起者而言,其目的無非如擴大市場份額、打擊競爭對手,謀求企業發展。“賠本賺吆喝”的情況雖然也有,但絕非主流,且多為資本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所用。之所以對同樣一個價格會有截然不同的判斷,其實道理并不復雜。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解釋,這應歸結于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當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高于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時,它在價格競爭中就會掌握足夠的主動權;反之,則只能疲于應付。所以當企業在一輪又一輪的降價風潮中有了“等死”和“找死”的感覺時,它要做的不是詛咒這可惡的價格戰,而應該反思企業的管理是不是出了什么問題,企業勞動生產率是不是沒跟上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
(率 石)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