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鋒表示,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包括海洋微塑料在內的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近年來,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協調聯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了多項任務舉措,深入推進塑料污染的全鏈條治理和監管。
據《2021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相關監測評價結果顯示:我國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垃圾平均密度約為3.6千克/平方千米,近海微塑料平均密度約為0.44個/立方米,與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均處于中低水平。
張志鋒介紹,沿海地方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方面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比如,浙江省臺州市積極探索,打造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藍色循環”新模式。政府和企業協同發力,組織漁民等對海洋塑料垃圾進行回收,回收后的塑料統一轉運至相關企業進行批量再生,并制作成為手機殼等高附加值產品,而產品出售后的收入又反哺參與海洋塑料回收的漁民等。通過這樣一個“藍色循環”,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產業協同、公眾參與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新模式,對于破解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難、高值利用難、多元共治難等痛點堵點做了很有價值的實踐探索。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主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嚴格塑料垃圾的源頭管控與入海防控。按照“十四五”工作部署要求,推動有關部門和地方進一步加強塑料生產和使用的源頭減量,加快推進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大幅減少塑料垃圾環境泄漏量。同時,指導督促沿海地方加大力度,做好塑料垃圾的源頭管控與入海防控,多措并舉減輕海洋垃圾的源頭排放壓力。
二是推進沿海地方政府加強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繼續加強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等的監測監管,指導督促沿海地方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清理長效機制。
三是加強海洋垃圾防治宣傳教育和公眾參與。海洋垃圾治理迫切需要廣大社會公眾的關心、支持和積極參與。下一步,將繼續聯合各方共同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和宣傳教育,大家共同攜手努力讓“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成為濱海常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