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兩大新機遇與四項新措施
2019-09-27 12: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編:彭皖春
- 摘要:
-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迎來新的變化,農業、工業深度數字化轉型窗口機遇期已打開,亟待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科技能力,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為此,我國應從體制機制、技術能力、多主體參與等角度持續突破,獲得先發優勢。
在新的機遇期,我國產業深度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空間巨大。2018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超過24.9萬億元,同比增長23.1%,服務業、工業、農業中數字經濟占行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35.9%、18.3%和7.3%,工業和農業的數字化轉型空間巨大。
農業是中國最古老和傳統的行業,其借力科技降本增效的需求正快速顯現。在農業養殖方面,中國雖是養豬大國,但養殖產出效率卻遠低于美國,在飼料成本、人工成本等方面均高于美國,產業總體處于大而不強的階段。在水產養殖領域,養殖方式粗放、病害防治手段有限、飼料過度使用導致污染等,都制約著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制約農民增收。
目前,已經有部分農業養殖業企業探索數字化改造,并獲得了顯著成效。
同樣,我國的工業也面臨著降本增效、智能化轉型的內生需求,亟須改變大而不強的窘境。例如,在能源行業,中國的火力發電占全國總發電量的70%左右,但其能源消耗與轉化效率卻仍有待提升,熱效率每提升0.1個百分點,全國預計每年節省數十億元燃煤成本。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科技給工業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一座熱電廠要提升燃煤效率,傳統手段只能是更換更高效的鍋爐或燃料。數字科技則用AI模型提升燃煤效率,這其中涉及燃燒、風煙、水汽循環等物理、化學過程,其復雜程度是人工手段和一般技術手段難以計算完成的。
而人工智能應用在產業數字化方面的潛力還遠未得到釋放。工信部報告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讓中國經濟的預期增長率從6.3%提升到7.9%,促使各傳統產業增加值年增速提高0.6至2個百分點,其中對制造業的改變最為明顯。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