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人文寶貝丨3000多期《新華日報》,都是這臺印刷機印出來的
2019-07-08 12:04 來源:上游新聞·重慶晨報 責編:彭皖春
- 摘要:
- “紅巖精神”可以概括為八個字:愛國、團結、奮斗、奉獻,它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風貌。
【CPP114】訊:在重慶嘉陵江畔的紅巖革命紀念館,就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動基地。如今,時光荏苒,六件文物靜靜地躺在紀念館內,記錄著那一段段令人可歌可泣的故事。
傷痕累累的“功臣”:《新華日報》印刷機
《新華日報》發行了9年1個月又18天、共3231期,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一臺由社長潘梓年在武漢一家小報印刷廠購買的印刷機一直擔負著《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繁重的印刷任務。在它的機體上還留著武漢時期因國民黨突然停電破壞而造成的補丁。1938年10月,這臺印刷機與《新華日報》館一起從武漢遷來重慶,1947年2月,《新華日報》被國民黨無理查封后,這臺印刷機被國民黨軍警拖至重慶南岸一個監獄的倉庫之中。直到重慶解放,軍管會在清查監獄時才發現了這臺印刷機。后來印刷機一直由重慶市計劃委員會印刷廠使用。1985年,這臺印刷機移交給紅巖革命紀念館。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
送給新四軍的“百幅”
在館內,還有一件有著不尋常的經歷和特殊意義的珍貴革命文物,它的形狀和用途類似于如今人們使用的毛毯。它有一個特殊的名字——百幅。1941年,皖南事變后,遠在海外的港澳同胞為抗議國民黨頑固派同室操戈、圍殲新四軍將士的滔天罪行,哀悼犧牲的新四軍烈士,激勵戰斗在抗戰前線的新四軍將士,他們根據民間“百幅百壽”的傳說,找來上千塊各色毛料,剪成大小不一的方塊,一針一線不分晝夜地趕制了一大批毛毯,取名“百幅”,送給新四軍,衷心支持和祝福新四軍發展壯大,健康長壽。
周恩來遺物:“艱難締造”錦旗
在紀念館內,有南方局和辦事處工作人員送給周恩來的“艱難締造”錦旗。1942年7月下旬,炎熱的陪都重慶暑氣沖天,市郊紅巖嘴大有農場內的八路軍重慶辦事處里卻工作緊張。突然,有人想到再過幾天就是8月1日,是我黨我軍八一南昌起義的紀念日,而這次起義主要領導者之一的周恩來就在紅巖嘴。有人提議給周恩來送一面錦旗以表敬意。于是大家買來這段紅綢,公推書法最好的董必武題字,董老提筆凝思片刻,揮毫寫下“艱難締造”四個大字,然后題款:獻給南昌起義奠定八路軍初基的領導者周恩來同志。最后落下自己的名字,劉昂、陳家康、龍飛虎、徐克立、李學文、陳剛和鄧穎超等27位南方局和辦事處的同志在董老題字的周圍也寫下了自己的名字。8月1日,大家把這面錦旗送給了周恩來。1976年周恩來逝世后,鄧穎超在清理周恩來的遺物時才將這面錦旗拿出來,使其得以面世。
僅存六張的棉花街壁報
在大轟炸期間,山城人民還自發創辦了“棉花街壁報”,它因貼于重慶渝中區小什字的棉花街而得名,該壁報以漫畫、打油詩等形式抗議和反擊日軍侵略,通俗易懂,圖文并茂,信息及時,F在紀念館僅存六張,它們已被確認為國家一級文物。
曾轟動重慶的《甲申三百年祭》
館內如今還珍藏著抗戰期間在重慶出版的進步書籍:《甲申三百年祭》。
1944年3月19日,新華日報分四期連載了郭沫若1萬多字的長篇史論《甲申三百年祭》。這一史論結合的雄文,不僅引發人們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同時,文章論述明、清、大順三方力量的此消彼長最后結果。同年,11月21日,毛澤東在延安親筆附信給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做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
沈安娜的象牙印章
成長于重慶、在我黨隱蔽戰線作過卓越貢獻的諜戰特工人員沈安娜用過的象牙印章也在紀念館內,象牙印章是沈安娜的家人一直珍藏在身邊的,捐給紀念館時間并不長。
值得一提的是,沈安娜的真實經歷曾多次被改編搬上過熒幕——1938年至1949年,國民政府遷至重慶,沈安娜就是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指派下,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作速記員,以國民黨特別黨員身份作掩護,在蔣介石主持的黨、政、軍、特高層會議上為我黨搜集了大量重要情報,從未暴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沈安娜一度出任國家安全部咨詢委員。1989年,國家還為她等多位長期堅持在隱蔽戰線作出貢獻的無名英雄頒發了榮譽獎章及證書。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