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垃圾圍城 綠色包裝攻堅戰怎么打?
2019-05-08 17:29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2016年,全國快遞“直接使用”包裝,共消耗約32億條編織袋、約68億個塑料袋、37億個包裝箱,鋪展開的面積可以覆蓋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市整個城區;以及3.3億卷膠帶,按150m每卷規格計算,所耗膠帶可以纏繞地球1200余圈。
張占斌向本刊記者介紹說,國家行政學院課題組兩年多追蹤調研發現,促進我國快遞業健康發展,需要重點解決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目前包裝環保標準缺位,綠色發展的標準化、系統化嚴重缺失。”
在調研中,民建中央調研組也發現,2018年實施的《快遞封裝用品》是推薦標準,缺少包裝尺寸、可循環包裝技術和應用標準,在實際推行的過程中,存在標準體系不完整、標準水平滯后、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
這導致各個企業雖然都在快遞包裝上朝著減量化、循環化、替代化方向努力,都成立了包裝材料研發團隊,但因缺少統一標準,難以形成從上游供應商到電商再到消費者之間的供應鏈體系內的包裝減量、綠色包裝和循環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人力、物力、智力、財力資源的消耗和浪費。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對記者表示,《指南》未對循環包裝的材質進行系統規范,且快遞垃圾回收體系不健全,單純依靠企業力量推進回收體系建立難度較大,導致新型包裝難以推廣。
而且,目前可循環快遞箱僅在消費者端進行推廣,尚未與上游供應鏈廠商形成聯動,特別是目前對于包裝廢棄物的處理與回收機制尚未建立,專業處理收費較高,使得部分企業直接丟棄處理,污染城鄉環境,循環共享體系亟待完善。
成本高“心有余力不足”
采訪中,專家們指出,快遞包裝的減量化、循環化、替代化從長遠來看具備良好的社會效益,但是推廣初期成本很高。除去科技研發的昂貴投入外,在包裝物料方面,受技術、市場規模和流程改造等因素影響,包裝循環箱、生物降解快遞袋等成本遠高于傳統材料。
張近東具體介紹說,目前可降解材料成本較高。除可循環包裝箱外,其他可降解快遞耗材,如生物基膠帶、可降解塑料袋等成本約為不可降解材料的3倍以上,如果全部更換為可降解材料,將增加企業運營成本。
例如,京東集團僅生鮮品類使用可降解包裝袋后,每年就額外增加兩千多萬元成本。順豐在綠色快遞“豐·BOX”項目的預算投入2018年為0.55億元,2019年將為1.5億元,2020年將為3.5億元。大規模的投入既需要企業具備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又需要企業始終經營良好,保持雄厚的資金實力。
張近東透露,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40.5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913.9億元,復合增速達118%,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4700億元。每年產生近3億個泡沫箱及10億冰袋,基本不可回收。
較為環保的可循環冷鏈箱則因箱體重量、回收流程等問題,實際應用比例較低。“冷鏈商品因存放條件苛刻,極易發生變質腐壞,包裝配送要求高,耗材回收問題嚴峻!睆埥鼥|說。
環保意識不足加重矛盾
全社會綠色節能和環境保護的公共意識和精神比較欠缺,是快遞包裝垃圾問題不斷加重的又一原因。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