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廢令”帶來的困擾以及機遇
2018-07-18 09:23 來源:網絡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自2017年年底開始,出于環保和健康方面的考慮,中國禁止進口24類固廢,包括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原料等。
【CPP114】訊:自2017年年底開始,出于環保和健康方面的考慮,中國禁止進口24類固廢,包括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原料等。
中國自1992年以來接收了世界近一半的垃圾,這些“洋垃圾”使其廢物總量增加了10%至13%。這些進口廢物存在質量低劣的問題,導致回收難度加大。對于正在尋求經濟轉型和升級的中國來說,加強對于急劇增長的垃圾量的有效處理勢在必行。該禁令于2018年1月生效,效果仍在觀察之中。
然而,中國不再接收外來垃圾的決定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國家的回收行業不得不因此調整,以適應新現實。
專家指出,發達國家終究要獨自承擔塑料“成癮”所帶來的苦果,而不能繼續將問題推給中國。禁令的出臺將刺激各國回收設施方面的投資及制造塑料替代品方面的創新,從而使更多的產品得到回收利用。同時,這也有助于激發民眾熱情,倡導公民行動,改變我們的“一次性”文化。
最新研究發現
佐治亞大學(UGA)的研究人員于6月在《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雜志發表論文指出,到2030年,中國的新政策將影響到1.11億噸塑料廢棄物的處置。所有這些垃圾須被轉移到其它地方。
報告指出:隨著塑料的生產和使用持續增長,以及循環經濟模式和塑料回收的普及和推廣,在可預見的未來,越來越多的塑料廢物需要尋求一個歸處并得到妥善的安置。
如果不能提出創新的想法和戰略,不僅當前的垃圾回收率指標無法兌現,未來針對垃圾回收制定雄心勃勃的目標以及時間表更是無從談起。
全球廢物回收困境
禁令的頒布對其他國家產生深刻影響。
《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的馬薩諸塞州和俄勒岡州正在解除限制,允許可回收材料進入垃圾填埋場。以往,他們會將大部分用過的紙張、塑料和其他廢舊物資運往中國進行加工。由于中國調整了“洋垃圾”進口法規,等待回收利用的成千上萬噸廢舊物資無處可去,就只能留在當地的垃圾場聽憑最后的處理。
法新社報道,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長期依賴中國等國來吸收廢品的國家開始面臨可回收廢品堆積的問題。一些市政當局聲明他們將不再收集某些物料,干脆直接都送往垃圾填埋場,很多垃圾被堆在回收設施外或停車場,不知如何處理。
這表明各國垃圾回收工作存在著系統性的弱點,包括回收產品質量低劣,多數可回收物受到污染等問題。
比如美國推行單流回收再循環物(Single Stream Recycling),這項計劃旨在提供市民方便,減省再循環物品的分類步驟,居民只需將所有可再循環的物品,例如紙張、玻璃、塑料、金屬等都放在一個大容器內即可。但這同時意味著可回收物質不純,價值低廉。
此外,公眾通常會懷著美好的愿望,將不適宜回收的物品放入可回收垃圾箱,導致可回收物被污染。這樣的“一廂情愿式回收”,加之質量監控執行不力,也對回收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破壞力。
抓住機遇直面挑戰
2016年,中國吸收了700萬噸廢品,禁令帶來的廢品處理的缺口需要新的針對可回收設施的投資來填補。至今為止,全球只有9%的廢品被回收,其余都被堆積在垃圾場或丟棄在環境中,包括海洋。
一些發達國家轉而將廢物輸送至其他東南亞國家,比如泰國和馬來西亞,一些中國公司抓住商機,也在這些國家開設了回收服務。然而,這些國家并不具備處理大量垃圾的能力,并正在考慮對此進行限制。而且,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最嚴重的五個國家都在亞洲。
中國的禁令也引起了對塑料廢物的國際監管方面的關注。人們更加認識到,全球需要一種更可持續的回收經濟,在這種模式中,塑料等資源將盡可能地被反復使用。
各國政府,廢物管理公司和地方當局都應該承擔起責任,面對挑戰。不能再依賴出口市場進行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政府應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和廢物管理來推動出臺諸多相互依存的解決方案,同時加大對于上游解決方案的投資,如改進回收技術,開發生物替代材料以及設計出新產品&新系統,確保產生更少的廢物。
同時,應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到廢品回收和替代品創新的過程中。須從根本上改變與公眾交流的方式,變革人們收集和處理可回收物品的方式,以及規范終端市場所接收和利用的廢品物料,實現真正的回收利用。
- 相關新聞:
- ·中國洋垃圾禁令持續發酵 以干凈著稱的日本被垃圾“淹沒” 2018.07.16
- ·“洋垃圾”禁令一周年,這些國家也拒收廢塑料了! 2018.07.06
- ·中國實施禁廢令后 這個國家或成全球“垃圾之國” 2018.06.14
- ·臺媒:原料價格飛漲,正影響造紙業的重新布局 2018.06.0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