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印刷文化博物館,弘揚印刷文化
2018-07-06 14:49 來源:大中華印刷網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該主題強調博物館創新發展理念,發揮與當地社群、文化景觀、自然環境之間的紐帶作用,通過技術、方法的進步,不斷拓展觀眾群體并增強與他們的聯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利用自身資源開展印刷相關的科教活動,采取了相關措施,對印刷業發展起到了積極影響。
【CPP114】訊: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該主題強調博物館創新發展理念,發揮與當地社群、文化景觀、自然環境之間的紐帶作用,通過技術、方法的進步,不斷拓展觀眾群體并增強與他們的聯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利用自身資源開展印刷相關的科教活動,采取了相關措施,對印刷業發展起到了積極影響。
以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以下簡稱上海印博館)為例,作為一家印刷類的專題性場館,上海印博館每年館內接待量在6.5萬人次左右。2017年,該館通過場館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商場,參加各種文化類的展覽來宣傳印刷文化,受眾面達到43.32萬人次。筆者認為,要使印刷文化宣傳得以順利展開,要做到以下三點:探索市民印刷知識普及的組織形式,建立與各相關部門、單位的合作機制;探索針對不同對象的印刷知識普及教育的手段方法和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形成一系列相關的教材與教具。
要使社會對印刷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僅在場館內開展1至2小時的活動是不夠的,還要走出場館,走進社會去宣傳印刷文化。要用學生與市民聽得懂、看得明白的主題來傳播印刷文化,如上海印博館的品牌項目“一本書是怎樣制成的”,這個題目學生和市民一看就明白,博物館就用這個主題來開展各項活動。如編寫科普讀物、拍攝科教片、開展科普講座,再制作各類印刷互動教具,親手印制屬于自己的作品,使印刷文化的體驗性、深入性、親和性、娛樂性大大增加。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與市民了解一本書是怎樣形成的,有助于學生與市民對印刷術的發展演變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明白了書本對于社會的重要意義。它來之不易,不僅裝滿了寶貴的知識,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還滿載了印刷廠工人師傅們的辛勤汗水和社會各方的殷切希望,從而使人們更加愛書、讀書、藏書
。
開展印刷博物館的觀后感征文活動對學生有著積極影響和意義,上海印博館稱其征文活動為“種苗行動”。2017年共收到學生寄來的觀后感文章40多篇,如題為《百年印刷變遷,鑒證中國百年發展》《參觀印刷博物館的啟示》《解析平版印刷的原理》《印刷文化千年演變》《祖孫三代暢談印刷歷史》《印刷術的魅力》《最后的畢業之旅》《油墨香里錦上花——觀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有感》《科普之旅,美好回憶》《探秘印刷術 弘揚優秀文化》等,字里行間可以看到學生們對印刷歷史和知識的渴望,很多學生表示長大后也要做一個印刷人,不禁讓人欣慰于印刷事業后繼有人。
近代以來,文化教育的創新和發展成為強國興盛的重要原因。要使國家經濟高速增長,需要一支受過良好基礎教育、素質較高的熟練勞動力隊伍。教育是立國之本,科技是強國之路。所以作為對社會開放的印刷博物館和科普教育基地,實現具象化傳播核心價值觀任重而道遠,各大博物館都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效益,堅持特色,利用新媒體手段科普科教,為印刷業未來的發展吸引更多“新鮮力量”。
(作者系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館長)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