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雙層結構”與一體化
2015-01-13 15:40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編:顧穎瑩
- 摘要:
- 中國經濟的“雙層結構”,是指在中國的經濟運行中,存在著“地下經濟”與“地上經濟”兩個層次。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反映地上經濟活動的統計數據往往含有水分。近年來,全國31個省區市G D P總和均超過全國總量,且呈逐年增長趨勢。2013年超出全國G D P總量逾6 .1萬億元,超過了正常誤差范圍。2013年6月,國家統計局在官方網站發布通報,經調查中山市橫欄鎮2005年年報鎮工業總產值85.1億元,初步核實為22.2億元,虛報62.9億元。我們無法了解這種行為的普遍性,但從另外一組數據可以說明問題:全國工業用電量2009年為26664億千瓦時,到2013年為39143億千瓦時,增長46 .8%;國內生產總值(G D P )2009年為335353億元,到2013年568845億元,增長69.6%,增長率相差達22.8%,這與電力彈性系數為1左右的國際經驗不符。雖然,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但這些政策實施時間不長,難以相信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另一方面,我國地下經濟的規模有多大呢?根據Buehn和Schneider利用M IM IC模型對162個國家的地下經濟規模進行測算,發達國家地下經濟占其G D P的比率為10%~15%,發展中國家的這一比重為30%~40%。如按下限10%,上限40%估算,2013年我國地下經濟規模約為5.7萬億到22萬億元之間。但因G D P總量準確程度存在問題,準確地估計地下經濟規模也很困難。
造成地上經濟和地下經濟明顯的“雙層結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基層政府的“政績”導向。近年來,盡管國家要求轉變“唯G D P”的政績觀念,但基層政府行為仍是以“政績”為導向。究其原因,既要有經濟增長的成績、有各種目標任務的“追責”,也有財政上的壓力。其次,是利益驅動。大型企業配合基層政府要求,根據需要虛報相關數據,往往能獲得政策扶持、銀行融資等方面的利益,當然這并不妨礙他們使用各種手段避稅逃稅。第三,是統計方式。各級統計部門在匯總上報經濟數據前,均經過當地政府的“統籌”。各地在“統籌”數據之前,往往是根據自身需要上報,而不是真正的調查核實。第四,是監管水平。目前在人力上、物力上,難以對地上經濟數據進行全面普查核實,難以對地下經濟進行全面有效的監管。第五,是稅賦制度。2014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74638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25968億元;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17096億元,三項加在一起的政府收入占G D P的比重達到44%,而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宏觀稅負大約為35%-40%之間。研究表明,“地下經濟規模的增減跟宏觀稅負的高低有一定的正向關系”。
- 相關新聞:
- ·2015年不可忽視的中國經濟三重險灘 2015.01.09
- ·為擾亂中國經濟 日本侵華期間印刷“中華民國”假鈔 2015.01.09
- ·林毅夫:中美經濟差距相當于日本50年代與美國差距 2015.01.08
- ·時政聚焦:中國經濟如何延續高增速? 2015.01.07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