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之路面臨著四種選擇
2014-12-04 15:23 來源:和訊網 責編:顧穎瑩
- 摘要:
- 中國經濟在過去三十五年的高速增長,尤其是最近十五年的快速崛起,讓人們對什么是制度優勢有了新的認識。2008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中國更是以一己之力,用激進的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加劇自己的結構性問題為代價,為避免全球經濟在下行通道加速沉墜做出巨大貢獻。毫不夸張,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過去三十五年,中國經濟在其發展的第一階段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在投資率和投資資本收益率之間獲得了一個良好的平衡,兩者合力有效地推動了中國持續三十五年的高速經濟成長。1980年至2012年間,中國的平均投資率高達GDP的39%,遠遠高于同期發達經濟國家和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最近五年,投資率更是高達50%。與此同時,因為改革初期中國經濟的起點較低,資本相對稀缺,資本的邊際收益率長期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投資資本收益率因而也較高。
用上述方程式理解中國經濟的過去和未來,可以這么說,投資率和投資資本收益率的不同組合區別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個階段。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第一階段,高投資率和相對較高的投資資本收益率合力促成了中國經濟年逾9%的增長率。
然而,促成中國經濟在第一階段高速增長的很多因素是一次性的,在第二階段難以為繼:在享受了多年的人口紅利之后,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在加劇,勞動力短缺或在不久的未來成為現實;長期的高投資帶來產能大面積過剩,未來維持高投資率越來越困難;地方政府之間的經濟競賽(political tournament for economic growth)極大地激發了地方政府投資和發展經濟的熱情,但地方政府的增長主義傾向也帶來龐大的地方債務,大量的低效投資,和環境的惡化;適度“金融壓抑”政策曾經使得中國能夠在短時期內將有限的資源積累起來,迅速實現工業化,但金融壓抑所帶來金融中介服務低效,覆蓋面窄,結構不合理等痼疾,正制約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房地產市場曾在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極大地促進了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的成長,并為地方政府財力的擴大創造了條件,但“土地財政”和高房價在很大程度上綁架了中國經濟,制約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順利實現; “控制式”的公司治理模式扭曲了企業經營的真實目標,導致企業普遍缺乏創新商業模式和價值創造的動機與能力;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社會階層固化使得勇于創業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在喪失,社會戾氣加劇……
于是,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三十多年,中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之際,政策制定者、學者、企業家、甚至全社會都在討論中國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mid-income trap),延續曾經強勁的經濟增長。悲觀論調很快在思想市場上找到空間,盛行開來。悲觀者認為中國經濟在第一階段的成長故事只是一個高投入帶來高增長的故事(詳見克魯格曼對中國經濟的論述)。甚至,發生在中國的一切被稱為“史上最大的泡沫!”破裂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 相關新聞:
- ·融資成本居高難下是中國經濟定時炸彈 2014.12.03
- ·中國經濟新常態:解讀中國包裝業面臨的困境 2014.12.03
- ·郭永新:中國紙業進入大趨勢 2014.12.0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