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創業和快速死亡 企業轉型之困
2014-12-02 09:10 來源:印刷經理人雜志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美國《商業周刊》曾進行過一項研究,調查近一百年中世界100強企業的盛衰榮辱。最終的數據是,1912——1995年的83年時間里,原來的100強企業只剩下20家。
彼得·德魯克曾提出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他認為企業生命周期很長,有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企業的生命周期確實很長,當管理者做了一個非常英明的決定后,這個企業可能會因此繁榮20年。但最近發生了一個巨變,出現了“短期創業”和“快速消亡”的新的企業生命周期,具體表現是:一個企業一開始把產品賣出去,這個企業或產品就消亡了;或者一個東西剛剛出現,突然就沒了;又如一個企業剛剛進入創業期,隨后就開始進入衰退期。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外部環境導致了產品生命周期的改變。它促使企業要短期頻繁地調整自己的戰略,如果跟不上變化,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
為應對1990年代泡沫經濟,日本松下公司同意下屬子公司全部上市,以爭取更多的資本,獲得更大收益。然而泡沫破滅后,問題便集中體現出來了。第一是如何應對經濟泡沫崩潰后的公司管理;第二是是否轉向新興的平板電視市場,正如大家現在碰到的因特網出來后傳統印刷應該如何選擇的問題。
沒有人敢選擇,因為當時松下的總裁就是把顯像管做到極致的人。結果公司將其美國市場負責人調回來,把原來的總裁撤下去。1997——2004年間,新總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松下轉型,最終經營成本大幅下降,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然而好景不長,2011年,松下便出現大量赤字,2012年業內甚至懷疑它是否會倒閉。究其原因,就在于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和突然死亡曲線。如今,數字化的外部市場不是以二十年、幾十年為周期對企業形成沖擊,而是以三五年為周期進行破壞,破壞現有秩序,把企業打翻在地,調整過來的企業就會存活下來,否則就會死掉。
除卻松下,索尼和夏普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這三家企業一直在不斷調整,他們知道平板電視的出現,但是應對之策是失敗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認為,這是受日本人傳統觀念的影響。日本公司能夠從1960年代開始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將產品做到極致。日本的機器非常精致,即使有些功能已經不需要了,但他還在做。如果企業沒有感覺到外部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仍然按照自己的邏輯去做事情,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家企業的轉型,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理念的轉變,是能不能拋棄原來成功的經驗和優勢。
湯因比曾在《歷史研究》中提出了一個理念。在研究了世界上21個文明社會的發展與滅亡后,他發現了,這些文明在衰退之前都有燦爛的文化,居世界之頂,但是視野局限、過分強調自己的優越性,以老大自居,沒有居安思危,沒有適應外部的環境。其實這個也可以放到企業當中去好好考慮一下,大部分變化來自外部,但是能否應對,則是新理念和是否愿意放棄原來優勢的搏斗過程。
- 相關新聞:
- ·三種發展模式助力印刷機械設備轉型升級 2014.03.18
- ·印刷器材企業轉型:“變”字當頭,屢見奇招 2014.02.20
- ·行業不景氣 造紙企業紛紛轉型謀求生路 2012.09.11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