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孵"出"澎湃" 探索新興媒體融合路
2014-07-28 16:00 來源:新華網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中國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3——2014)》22日在北京發布。就在同一天,由傳統媒體上海報業集團打造的“澎湃新聞”客戶端在上海上線。
【CPP114】訊:《中國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3——2014)》22日在北京發布。就在同一天,由傳統媒體上海報業集團打造的“澎湃新聞”客戶端在上海上線。
“澎湃”誕生于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網民已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增長到5.27億,手機上網使用率首次超過個人電腦的使用。
“澎湃新聞”有關負責人告訴新華社記者,“澎湃”歷經半年籌備,由東方早報采編團隊運作,是根植于中國上海的時政思想類互聯網平臺。作為上海報業集團成立后的一個重大戰略項目,“澎湃”將努力打造成為中國聚合新聞與思想內容的最大平臺之一。
據了解,“澎湃”還將努力實現互聯網技術創新與新聞價值傳承的結合,致力于問答式新聞與新聞追蹤功能的實踐。
顯然,絕大部分受眾是用手機看“澎湃”的,其個性化的發刊詞引來微博、微信等平臺上數萬網友熱議。對發刊詞本身以及“澎湃”的未來命運,盡管人們莫衷一是,但對于中國傳統媒體力求轉型、最終孵化出“澎湃”這樣的新媒體,網友都認為“這是大勢所趨”。
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推動下,中國正從新媒體大國向新媒體強國邁進—這是同一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達成的重要共識。
由新華每日電訊、參考消息、經濟參考報、新華網等聯合發布的《中國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3——2014)》指出,新興國家和地區是世界新興媒體最具潛力的市場;在新興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新興媒體最具活力。
這是繼去年5月份,新華社第一次以國家通訊社名義發布中國新興媒體年度發展報告后,再次就新媒體行業發展形勢定音。
“中國新興媒體正在加速向移動化、融合化、社會化發展,國家戰略強力推進中國邁向新興媒體強國,為新興媒體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新華社副社長慎海雄在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表示,中國媒體人要“借媒體融合發展之勢推進中國新興媒體業持續健康發展”。
與會人士還提出,2014年將成為中國新聞發展史上的“媒體融合元年”。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有助于中國將經濟增長、科技進步及深化改革產生的紅利,釋放在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的戰略中。
“網民對于 澎湃 等新媒體平臺抱以極大的關注和期許,折射出受眾對媒體發展的多重焦慮,一方面是對媒體如何恰當處理市場化屬性與公益性屬性之間所謂 矛盾 的焦慮,另一方面是對當下傳播日趨碎片化、浮躁化的焦慮。”致力于中外新媒體研究的復旦大學副教授沈逸分析。
這位學者認為,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人們都意識到“澎湃”等的誕生本身并不新鮮,但焦點在于它將如何生存下去,是燒錢、灑狗血,抑或是走內容為王的理性發展路線,人們希望能看到的是后者。
“跡象積極,考驗在前,繼續觀察。”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則在新浪微博上用了12個字概括她最近對上海新聞媒體新氣象的觀察。她寫道:“從澎湃到東方衛視,上海新聞界的輿論監督作用在提升……觀察中!
沈逸說,無論“澎湃”未來的命運如何,傳統媒體的轉型將沿著更加符合市場規律和大眾需求的道路去走。他說,“融合發展、精準投放、分眾服務”等,不僅中國媒體在嘗試,世界其他一些國家的知名媒體也都在嘗試。中國的市場足夠大,新媒體大有可為,未來值得期許。
- 相關新聞:
- ·傳統媒體轉型中的“粉絲遷移策略” 2014.07.08
- ·傳統媒體進軍移動互聯網六大誤區 2014.07.08
- ·新媒體時代的版權共贏之路 2014.07.02
- ·日本傳統媒體如何突破新媒體重圍 2014.06.1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