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古代貢品茶的包裝與儲存方法
2014-07-17 13:40 來源:糖酒快訊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老家有茶,每到清明過后,家家都會飄出茶香。好茶三次栗炭火拉過后,撮上一撮,沖以燒開的山泉水,假如是用玻璃杯泡,一股乳霧從杯中旋轉升騰而出,不用嗅,你也會覺得霎時清香浸透了五臟六腑。等茶稍微冷卻即裝儲存,不能完全冷,有余熱茶還有點軟,可以壓實,以減少空氣空間。
【CPP114】訊:老家有茶,每到清明過后,家家都會飄出茶香。好茶三次栗炭火拉過后,撮上一撮,沖以燒開的山泉水,假如是用玻璃杯泡,一股乳霧從杯中旋轉升騰而出,不用嗅,你也會覺得霎時清香浸透了五臟六腑。等茶稍微冷卻即裝儲存,不能完全冷,有余熱茶還有點軟,可以壓實,以減少空氣空間。小時那時茶用什么儲存呢?白鐵皮焊成一斤或兩斤的筒,裝實后,蓋上鐵蓋,然后找來一根蠟燭,傾斜點燃,讓蠟燭油流入蓋縫。這是普通人家,如果稍富,則可以用錫封。
現在農村自家喝的仍然如此。外賣或送人的這一切都不用了。一二兩小紙筒,內用錫皮紙真空包裝,甚或蓋用雙層,內置干燥劑,兩筒為一大盒,外飾以豪華包裝和精美禮品袋--每每看到這些,我就想到古代貢品茶的包裝與儲存。
貢品茶是如何包裝的呢?據宋朝周密撰《武林舊事》記載:"仲春上旬,福建漕司進第一綱蠟茶……皆方寸小夸,進御止百夸,護以黃羅軟盝(音:lu小盒子),藉以青箬,裹以黃羅夾復,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夸之直四十萬,僅可供數甌之啜耳。"稍加翻譯,二月上旬,福建有關部門就開始進貢第一批沖泡后表面漂著蠟油狀的茶,都是方寸小塊,進貢也只有百塊。用黃羅錦緞縫制而成的柔軟的小盒子包裝,盒內先墊上一層青竹葉,茶葉用雙層黃羅錦緞包裹,官員親自將小盒子封口,并在封口處蓋上紅色官印。外面再用紅色小匣盛裝,鎖上鍍金鎖,最后又放入細竹絲編織的小箱子里。一小塊蠟茶要包裹好幾重,而就是這么只能泡幾盅的一小塊,其價值竟然值四十萬兩銀子。
一般人家對于好茶"名茶"又是如何保管的呢?歐陽修所撰《歸田錄》有這么一段:"蠟茶出于劍、建,草茶盛于兩浙,兩浙之品,日注(日注山)為第一。自景佑(宋仁宗年號,1034——1038)已后,洪州雙井白芽漸盛,近歲制作尤精,囊以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斤養之,用避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注上,遂為草茶第一。"為了表示對這種茶的喜愛,歐陽修還特意將此寫成了詩:"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意早,雙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一兩芽。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夸。寶云、日注(皆名茶)非不精,爭新棄舊世人情。豈知君子有長德,至寶不隨時變易。君不見,建溪龍鳳團,不改舊時香味色。"(《雙井茶》,見李傳軾所編《中國茶詩》,上世紀80年代末由臺灣出版,孔德成題寫書名)此詩前半介紹了雙井茶的獨特生長環境、采摘季節,及其護養。這與筆記中所記基本相同,不過后半卻翻出了新意。從"長安富貴"以品飲雙井相夸耀的風習批評了"爭新棄舊"的世人情,從寶云、日注、龍鳳團等名茶"不改舊時香味色"引申出了"至寶不隨時易變"的哲理,和以此為喻的"君子有長德"的告誡。此詩也許由于有這些"哲理",后來廣為流傳。
誠然,"十斤茶養一兩芽",歐陽修這番批評與引申,可能也包含一種隱憂:經過"長安富貴"們的炒作和追逐,雙井以及一切所謂"名茶",被普通人制作出來的名茶正在迅速遠離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 相關新聞:
- ·茶葉包裝“小而美” 高端包裝受影響 2014.07.09
- ·中國元素不該成為茶包裝設計的唯一選擇,品牌形象才是關鍵 2014.07.03
- ·安溪80后設計時尚簡約茶包裝 突破茶葉市場困境 2014.05.25
- ·湖北綠茶興起小包裝 價格便宜適應大眾消費 2014.04.23
- ·新茶包裝化繁為簡打親民牌 2014.03.25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