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制造業轉移陷入“蝸行牛步”
2014-07-15 09: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在媒體不斷曝出“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推進的背景下,北京產業轉移中的“重頭戲”—制造業轉移卻顯得蝸行牛步,進展緩慢。
京企意興闌珊
除了政府規劃和主動作為的因素,造成北京制造業轉移緩慢的原因,還有來自企業、市場等諸多障礙和隱患,目前這些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破除。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受困于多種因素,真正想主動轉移出北京的不多,一些發展勢頭強勁的產業甚至還可能在北京擴張。
據了解,雖然北京既有的汽車制造業已經十分巨大,但是一些車企仍欲在北京增加產能。長安汽車預計2014年度固定資產投資28.77億元,將主要集中在魚嘴基地、北京工廠和渝北工廠的產能建設、產能和產品調整升級。2010年長安汽車曾稱,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的新工廠,未來將建成整車年產50萬輛、發動機年產50萬臺的產能規模的基地。
北汽集團作為“東道主”產能擴張意愿更強,今年3月北汽與戴姆勒簽約,雙方計劃投入約10億歐元用于擴大梅賽德斯-奔馳轎車在華產能。同一個月,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大興掛牌成立,這家公司將今年的銷量目標定在2萬輛。
北京一些企業反映,如果不是因為產業升級轉型或擴大再生產,把存量產能轉移至天津或河北仍需要進行一筆額外的投資。《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了解到,除了開發區規劃中需要因轉型升級向河北調整轉移的200余家企業,目前有意愿在北京周邊布局的約40家企業,大多都是希望擴大再生產,而并非將現有生產環節轉移至河北。
此外,一些企業擔心,員工尤其是技術骨干因為產業轉移留不下來。據北京市豐臺區經信委負責人介紹,上述凌云公司出臺了工資翻倍、輪休等鼓勵原廠職工隨項目搬遷的政策,一百多名北京戶籍職工才跟著項目搬遷到河北。1981年進入首鋼工作的一位老職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2009年隨首鋼搬遷后家里面遇到了困難,去曹妃甸工作兩地生活出現很多具體問題,比如孩子上學沒人輔導等,心理感覺和在北京有很大的差距。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此前撰文認為,北京本地對一些企業支持力度不小,再加上社會資源多,生活成本低,這自然讓企業不愿意調整轉移。
產業大而不能轉?
多位專家表示,中小制造企業容易轉移,但部分集聚資源、土地、人口的先進制造企業能否轉移就不好說了。面對幾乎“大而不能轉”的制造業,北京能否下決心將現有高端制造業的制造環節、其他制造業的整個產業鏈轉移到天津、河北,仍待觀察。
北京市統計局統計顯示,制造業在2013年對北京經濟發揮了明顯的支撐作用。當年汽車制造業增長2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1.9%,醫藥制造業增長8.9%,三行業對北京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3.4%。
去年全年,北京生產汽車203.8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22%。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一位專家表示,本應搞好生態建設的昌平、懷柔等地都在搞汽車項目,這顯示出汽車制造業大發展對經濟增長和就業保障推動很大,讓北京難以割舍。
記者采訪了解到,北京市近年來多個區縣均發展汽車制造業,目前北京城六區外幾乎各個區縣都擁有車企的產業基地或工廠。位于北京順義區的北京汽車生產基地,總體規劃面積19平方公里,由整車發展區、零部件工業區等五部分組成。記者在這里看到,北京現代三座整車工廠和多家零部件廠均建于此,園區內的多條道路上,裝滿北京現代轎車的大貨車排起了長隊,等待向外運送。
以順義為中心,在其以北方向的懷柔區有福田戴姆勒,密云縣有北汽福田去年剛剛達產的密云多功能車廠;在其以西方向的昌平區有北汽福田北京基地;在其以東方向的通州區有生產汽車動力總成的北汽動力;在其以南方向的亦莊開發區有北京奔馳,大興區有北汽新能源;而在西南方向,則有長安汽車北京基地。上述這些整車廠,再加上各類零部件廠,乘用車、商用車制造環節幾乎“環繞”北京。
李鐵認為,北京市各種名目的產業功能區超過100個,其中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區約10個,創新產業區約20個,由于北京的特殊地位,只要北京放開“口子”,提供工業用地支持,無疑對河北和天津都構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多位專家表示,中小制造企業容易轉移,但部分集聚資源、土地、人口的先進制造企業能否轉移就不好說了。
- 相關新聞:
- ·3D打印產業納入萬億裝備制造支持范疇 2014.07.14
- ·廣東制造業“騰籠換鳥”應多向西北轉移 2014.07.12
- ·保持包裝行業中機器人技術安全 2014.07.11
- ·行業聚焦:今年制造業高級人才需求居首 2014.07.10
- ·環球視野:全球制造競爭形勢新變化 2014.07.10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