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受虐兒童印刷廣告:只有兒童可以看到
2013-12-20 10:13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聯合國公布的《世界兒童狀況》報告顯示,約九成的受虐兒童年齡都在五歲以下,在遭受虐待時大多呈現出的是默默承受、壓抑或惶恐不安的心理狀態,往往等到社工等其他相關部門介入時,孩子們已經飽受折磨,每年全球約有5億~15億遭受家庭暴力的兒童等待拯救。
【CPP114】訊:
拯救受虐兒童的廣告
聯合國公布的《世界兒童狀況》報告顯示,約九成的受虐兒童年齡都在五歲以下,在遭受虐待時大多呈現出的是默默承受、壓抑或惶恐不安的心理狀態,往往等到社工等其他相關部門介入時,孩子們已經飽受折磨,每年全球約有5億~15億遭受家庭暴力的兒童等待拯救。
越早發現被虐的孩子,意味著孩子可以早日脫離噩夢。一般來說,小孩通常是在大人的陪同下一起外出,如果大人和孩子都能看到海報上的求助電話,施暴者有可能威脅孩子打消尋求外界救助的念頭,因此如何幫孩子安全地“被發現”顯得十分重要。
于是,致力于保護虐待兒童的西班牙ANAR基金組織把拯救孩子的方法搬上了廣告牌。不過,這塊由西班牙Grey公司設計的廣告并不是一則普通的宣傳廣告,它是一則只有孩子看得見的立體廣告。
大人和小孩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換位思考是這個廣告的亮點所在。廣告主角是一個小孩,大人走過看到的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孩照片,上面寫著“有時兒童虐待只有受虐兒童能看到”的標語。不過,10歲以下(身高1.3米以下)的兒童看到的卻是一個右臉和嘴角有著明顯淤痕的小孩,而且還可以看到“如有人傷害你,打電話告訴我們,我們將幫助你”的文字以及一個求助熱線號碼。
觀察物體時,我們左右眼是從不同角度觀察形成視覺圖像的,設計師們根據這一原理比較了大人和小孩視覺區域,在只有10歲以下的兒童才能看到的區間進行了改動。把求救信息公開地“隱藏”起來,廣告使用到的是立體光柵印刷(Lenticularprinting)技術,這種模擬人眼間距產生空間差,對塑料(11070,-30.00,-0.27%)光柵板的成型技術以及印刷設備的精度有較高的要求,當中還要用到隔行掃描軟件對圖像進行處理。
設計師根據大人和小孩的角度拍攝這張廣告圖像,然后把這兩張圖片以條紋狀態記錄在同一張圖片上,由于不能完全重合地方圖片上則會相應出現兩個點,利用這點就可以制作位置錯動的立體感。當圖像與棱紋的塑料光柵結合在一起,在二維的平面圖像就可以出現三維的立體效果。
其實原理和大家看過的三維卡片是類似,前后擺動圖片時我們看到的圖像是不同。只是這回設計師擺動的不是廣告牌,大人和小孩兩種不同的視覺角度變成了廣告牌的切換角度,這樣大人和小孩看到是完全不同的內容,從而可以幫助小孩發出求助信息而不被施暴者發現。
設計師希望用“視覺欺騙術”來拯救可憐的孩子,同時有研究也表明了4~7歲的兒童其實有時并不明白什么是虐待,也想不到犯罪者也有可能是“家里的人或親近的人”?梢,終結虐童現象靠兒童自救顯然是不夠的,“終結”施暴的父母才是根治辦法。在這塊廣告牌之外,其實還“掛著”Grey廣告公司給大家的第三幅隱形廣告:童顏無泣。
拯救受虐兒童的廣告
越早發現被虐的孩子,意味著孩子可以早日脫離噩夢。一般來說,小孩通常是在大人的陪同下一起外出,如果大人和孩子都能看到海報上的求助電話,施暴者有可能威脅孩子打消尋求外界救助的念頭,因此如何幫孩子安全地“被發現”顯得十分重要。
于是,致力于保護虐待兒童的西班牙ANAR基金組織把拯救孩子的方法搬上了廣告牌。不過,這塊由西班牙Grey公司設計的廣告并不是一則普通的宣傳廣告,它是一則只有孩子看得見的立體廣告。
大人和小孩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換位思考是這個廣告的亮點所在。廣告主角是一個小孩,大人走過看到的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孩照片,上面寫著“有時兒童虐待只有受虐兒童能看到”的標語。不過,10歲以下(身高1.3米以下)的兒童看到的卻是一個右臉和嘴角有著明顯淤痕的小孩,而且還可以看到“如有人傷害你,打電話告訴我們,我們將幫助你”的文字以及一個求助熱線號碼。
觀察物體時,我們左右眼是從不同角度觀察形成視覺圖像的,設計師們根據這一原理比較了大人和小孩視覺區域,在只有10歲以下的兒童才能看到的區間進行了改動。把求救信息公開地“隱藏”起來,廣告使用到的是立體光柵印刷(Lenticularprinting)技術,這種模擬人眼間距產生空間差,對塑料(11070,-30.00,-0.27%)光柵板的成型技術以及印刷設備的精度有較高的要求,當中還要用到隔行掃描軟件對圖像進行處理。
設計師根據大人和小孩的角度拍攝這張廣告圖像,然后把這兩張圖片以條紋狀態記錄在同一張圖片上,由于不能完全重合地方圖片上則會相應出現兩個點,利用這點就可以制作位置錯動的立體感。當圖像與棱紋的塑料光柵結合在一起,在二維的平面圖像就可以出現三維的立體效果。
其實原理和大家看過的三維卡片是類似,前后擺動圖片時我們看到的圖像是不同。只是這回設計師擺動的不是廣告牌,大人和小孩兩種不同的視覺角度變成了廣告牌的切換角度,這樣大人和小孩看到是完全不同的內容,從而可以幫助小孩發出求助信息而不被施暴者發現。
設計師希望用“視覺欺騙術”來拯救可憐的孩子,同時有研究也表明了4~7歲的兒童其實有時并不明白什么是虐待,也想不到犯罪者也有可能是“家里的人或親近的人”?梢,終結虐童現象靠兒童自救顯然是不夠的,“終結”施暴的父母才是根治辦法。在這塊廣告牌之外,其實還“掛著”Grey廣告公司給大家的第三幅隱形廣告:童顏無泣。
- 相關新聞:
- ·印刷廣告要更具可測性 2013.11.29
- ·德國數碼印刷廣告市場增至1.4億歐元 2013.08.08
- ·Google開始嘗試銷售印刷廣告 2013.07.2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