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臺灣紙業龍頭永豐余如何對自己開刀
2013-10-23 10:26 來源:《環球企業家》雜志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何奕達認為,過去造紙門檻高,有著高技術和高投資的門檻。電子屏幕最初出現時也是一個特殊商品,然而隨著產業發展,紙和電子屏幕都轉變成了大宗商品!拔覀冊诳吹氖遣粩嗟募夹g轉變帶來的人類生活方式的變化,所以我們在投資的時候,都是在看著未來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的技術轉變。”
【CPP114】訊:百年老店怎樣才不會淪落為“恐龍”,來看臺灣紙業龍頭永豐余如何對自己開刀?
臺灣紙業龍頭永豐余揚州工廠在經濟開發區春江路上。9月18日中午,一長幕紅布在工廠內隔出一個臨時會場。永豐余集團總裁何壽川站在會場的舞臺中央,介紹一項造紙業的革命性技術,用生物制程將秸稈加工成紙漿。臺下坐著戴爾、寶潔、百思買全球采購負責人等,這些都是何壽川身后產線制造出來產品的潛在客戶。“造紙業現在面臨著全球最大的沖擊,我們向我們自己開刀。”何壽川說。
年近70歲的何壽川已經是永豐余集團的第二代掌門人。永豐余集團除造紙業,還涉及金融、生物技術、制藥、科技等產業。2012年永豐余三大事業部及子公司總資產達880億新臺幣(約人民幣165.5億元),2012年永豐余控股的營業收入為539.6億新臺幣(約人民幣111.6億元)。在臺灣,永豐余何家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家族是世交,與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臺塑創始人王永慶也相交多年。王永慶創辦臺塑的石化執照就是由何壽川的父親何傳轉讓給王的。
永豐余這家創立于日治時代的臺灣企業,已經走過了89年的歷程。在臺灣經濟以農業為主時,何壽川的父親何傳在1924年創立了何皆來商行,后更名為永豐商店,成為生產人工合成肥料的日本三井公司的臺灣經銷商。
1949年戰爭結束后,戰亂期間物價飛漲使得政府將舊臺幣四萬換一塊,換成新臺幣后永豐余的資本金還達到了100萬元。而戰后臺灣資本金超過100萬新臺幣的企業,不超過5家。
戰后政府不允許肥料民營,收歸了永豐余的肥料營業執照,補償了石化工業的執照。永豐余創始人何傳將這一執照轉給王永慶,隨后王永慶用這張執照創立了臺塑。永豐余則轉型做造紙,在高雄建設了一個以甘蔗渣為原料的造紙廠。
“因為政府的政策,我們一夜之間沒有生意做,臺灣戰后要發展工業,我們就開始做紙。然后很深入地往上游走,種樹種森林,我們在廣東肇慶有一個七八萬公頃的森林,很漂亮。”何壽川告訴《環球企業家》。
即便永豐余保持著臺灣造紙業龍頭的位置,也避免不了全球造紙業面臨的巨大變革。森林資源日益緊缺,同時互聯網和電子閱讀的興起也對造紙業產生巨大沖擊。何壽川口中的“向自己開刀”是從兩處來動刀。一刀是面臨全球林木資源緊缺的狀況,永豐余嘗試把秸稈作為造紙原料,并用生物制程,節省了大量投資環保設備的成本,由于沒有化學添加劑的排放,也甩掉了造紙是污染業的帽子。另一刀則更加大膽,轉向電子紙領域,永豐余子公司元太科技已經占領了全球電子紙95%以上的市場。
“2004年,索尼做了電子閱讀器,其實大家已經看到,文化用紙一定會被電子紙所取代的。”何壽川說。
十二年研發
何壽川于9月17日在揚州揭幕的生物制漿工廠,花了永豐余整整十二年的時間來打造。2002年,何壽川萌生了要用生物制程做紙漿的念頭。傳統化學制漿過程造成的污染,除了需要高昂的環保設備來處理外,還會被外界詬病,何壽川想要造紙過程徹底實現零化學添加零污染。于是,何壽川集結了一個團隊在永豐余研發中心進行生物制漿的研發。
造紙業并不是一個暮氣靄靄的傳統行業,新技術對行業格局產生著顛覆性影響。張茵在1996年創辦玖龍紙業之前,中國幾乎全部的造紙原料都來自木材。玖龍出現后,利用美國進口的大量廢紙,極大加快了廢紙漿的使用進程。
“以前都是用木材造紙,突然有一天廢紙也能造紙了,廢紙造得紙好,成本又大大降低,使得東北的造紙廠死了一批,上世紀90年代的九大新聞紙廠現在一家都沒活下來。這些都是沒想到的事情。”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告訴記者。
隨著造紙機械水平、脫墨技術的成熟,加之實現了從美國進行廢紙原料的大量進口,張茵打造的玖龍紙業帝國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就重塑了紙業的格局。
臺灣紙業龍頭永豐余揚州工廠在經濟開發區春江路上。9月18日中午,一長幕紅布在工廠內隔出一個臨時會場。永豐余集團總裁何壽川站在會場的舞臺中央,介紹一項造紙業的革命性技術,用生物制程將秸稈加工成紙漿。臺下坐著戴爾、寶潔、百思買全球采購負責人等,這些都是何壽川身后產線制造出來產品的潛在客戶。“造紙業現在面臨著全球最大的沖擊,我們向我們自己開刀。”何壽川說。
年近70歲的何壽川已經是永豐余集團的第二代掌門人。永豐余集團除造紙業,還涉及金融、生物技術、制藥、科技等產業。2012年永豐余三大事業部及子公司總資產達880億新臺幣(約人民幣165.5億元),2012年永豐余控股的營業收入為539.6億新臺幣(約人民幣111.6億元)。在臺灣,永豐余何家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家族是世交,與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臺塑創始人王永慶也相交多年。王永慶創辦臺塑的石化執照就是由何壽川的父親何傳轉讓給王的。
永豐余這家創立于日治時代的臺灣企業,已經走過了89年的歷程。在臺灣經濟以農業為主時,何壽川的父親何傳在1924年創立了何皆來商行,后更名為永豐商店,成為生產人工合成肥料的日本三井公司的臺灣經銷商。
1949年戰爭結束后,戰亂期間物價飛漲使得政府將舊臺幣四萬換一塊,換成新臺幣后永豐余的資本金還達到了100萬元。而戰后臺灣資本金超過100萬新臺幣的企業,不超過5家。
戰后政府不允許肥料民營,收歸了永豐余的肥料營業執照,補償了石化工業的執照。永豐余創始人何傳將這一執照轉給王永慶,隨后王永慶用這張執照創立了臺塑。永豐余則轉型做造紙,在高雄建設了一個以甘蔗渣為原料的造紙廠。
“因為政府的政策,我們一夜之間沒有生意做,臺灣戰后要發展工業,我們就開始做紙。然后很深入地往上游走,種樹種森林,我們在廣東肇慶有一個七八萬公頃的森林,很漂亮。”何壽川告訴《環球企業家》。
即便永豐余保持著臺灣造紙業龍頭的位置,也避免不了全球造紙業面臨的巨大變革。森林資源日益緊缺,同時互聯網和電子閱讀的興起也對造紙業產生巨大沖擊。何壽川口中的“向自己開刀”是從兩處來動刀。一刀是面臨全球林木資源緊缺的狀況,永豐余嘗試把秸稈作為造紙原料,并用生物制程,節省了大量投資環保設備的成本,由于沒有化學添加劑的排放,也甩掉了造紙是污染業的帽子。另一刀則更加大膽,轉向電子紙領域,永豐余子公司元太科技已經占領了全球電子紙95%以上的市場。
“2004年,索尼做了電子閱讀器,其實大家已經看到,文化用紙一定會被電子紙所取代的。”何壽川說。
十二年研發
何壽川于9月17日在揚州揭幕的生物制漿工廠,花了永豐余整整十二年的時間來打造。2002年,何壽川萌生了要用生物制程做紙漿的念頭。傳統化學制漿過程造成的污染,除了需要高昂的環保設備來處理外,還會被外界詬病,何壽川想要造紙過程徹底實現零化學添加零污染。于是,何壽川集結了一個團隊在永豐余研發中心進行生物制漿的研發。
造紙業并不是一個暮氣靄靄的傳統行業,新技術對行業格局產生著顛覆性影響。張茵在1996年創辦玖龍紙業之前,中國幾乎全部的造紙原料都來自木材。玖龍出現后,利用美國進口的大量廢紙,極大加快了廢紙漿的使用進程。
“以前都是用木材造紙,突然有一天廢紙也能造紙了,廢紙造得紙好,成本又大大降低,使得東北的造紙廠死了一批,上世紀90年代的九大新聞紙廠現在一家都沒活下來。這些都是沒想到的事情。”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告訴記者。
隨著造紙機械水平、脫墨技術的成熟,加之實現了從美國進行廢紙原料的大量進口,張茵打造的玖龍紙業帝國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就重塑了紙業的格局。
- 相關新聞:
- ·粵華包B重組傳聞終被證實 否認重組終止與泄密有關 2013.10.22
- ·粵華包B重組傳聞終被證實 否認重組終止與泄密有關 2013.10.22
- ·造紙印刷包裝:布局家居產業鏈 薦4股 2013.10.2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