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汝城傳承保護300年歷史土法造紙術
2013-10-16 10: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清晨6點,湖南省汝城縣熱水河畔的那個造紙作坊,在安靜了近二十年后,重新傳出了聲響。
【CPP114】訊:清晨6點,湖南省汝城縣熱水河畔的那個造紙作坊,在安靜了近二十年后,重新傳出了聲響。
出來晨練的老葉,走過作坊時,駐足靜聽,久違的響聲,鉤起了他的回憶。看著里面正專注工作的徒弟們熟練的踩竹、抄紙、焙紙……78歲的葉春開笑了。
老葉,是這個造紙作坊的老工人,18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造紙,在他的記憶中,筆記本、包裝紙、祭祀用紙、手紙等,都是在這個作坊里自己親手造出來的。上世紀80年代,自己是村里揚眉吐氣的技術人才,經自己造出來的土紙當年一度賣出了0.21元/張的好價錢。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土法造紙的紙張在市場上銷路越來越窄,除用于祭祀外幾乎失去了作用,作坊被迫完全停產。所幸,目前村里除了葉春開這種耄耋之年的老人外,還有幾個當年師從葉老的40多歲的中年人掌握技藝。
今年,為了傳承和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汝城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作為飛水寨景區內的一個文化旅游項目,熱水鎮熱水河旁的這間土法造紙作坊又開始生產了,僅有的幾個正當壯年的造紙師傅被重新請了回來。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科學的重大貢獻。汝城縣的土法造紙,從清朝康熙年間一直流傳至今,已經有了300多年歷史,生產技藝全靠師徒傳承,言傳身教,憑悟性和長期實踐才能掌握,材料簡單,以嫩毛竹為主料,輔料為生石灰、冬青樹葉,工序復雜有砍竹、削筍、去節、石灰浸泡、封湖、洗筍、濾干、踩筍、入紙槽、放膠葉水、攪拌、抄紙、榨水、分紙、焙紙、取紙、折疊、包扎、磨頭等22道工序。
目前汝城土法造紙在政府的支持下,為數不多的一些造紙工匠仍在艱難傳承著這份技藝。
出來晨練的老葉,走過作坊時,駐足靜聽,久違的響聲,鉤起了他的回憶。看著里面正專注工作的徒弟們熟練的踩竹、抄紙、焙紙……78歲的葉春開笑了。
老葉,是這個造紙作坊的老工人,18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造紙,在他的記憶中,筆記本、包裝紙、祭祀用紙、手紙等,都是在這個作坊里自己親手造出來的。上世紀80年代,自己是村里揚眉吐氣的技術人才,經自己造出來的土紙當年一度賣出了0.21元/張的好價錢。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土法造紙的紙張在市場上銷路越來越窄,除用于祭祀外幾乎失去了作用,作坊被迫完全停產。所幸,目前村里除了葉春開這種耄耋之年的老人外,還有幾個當年師從葉老的40多歲的中年人掌握技藝。
今年,為了傳承和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汝城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作為飛水寨景區內的一個文化旅游項目,熱水鎮熱水河旁的這間土法造紙作坊又開始生產了,僅有的幾個正當壯年的造紙師傅被重新請了回來。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科學的重大貢獻。汝城縣的土法造紙,從清朝康熙年間一直流傳至今,已經有了300多年歷史,生產技藝全靠師徒傳承,言傳身教,憑悟性和長期實踐才能掌握,材料簡單,以嫩毛竹為主料,輔料為生石灰、冬青樹葉,工序復雜有砍竹、削筍、去節、石灰浸泡、封湖、洗筍、濾干、踩筍、入紙槽、放膠葉水、攪拌、抄紙、榨水、分紙、焙紙、取紙、折疊、包扎、磨頭等22道工序。
目前汝城土法造紙在政府的支持下,為數不多的一些造紙工匠仍在艱難傳承著這份技藝。
- 相關新聞:
- ·古法手工造紙技藝:能否成"中國貴族"新專屬? 2012.07.06
- ·湖北尖山土法造紙 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2012.06.29
- ·即將消失的行業——郯城土法造紙 2011.07.25
- ·造紙印刷術演繹東方古文化 2009.12.2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