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3000平方米展示區展現悠久印刷史
2013-09-22 13:4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2013中國國際新聞出版技術裝備博覽會上,占地3000平方米的中國印刷技術史博覽上,畢昇雕像手持的一塊活字印版上寫著《論語》開篇的這句話,像是在歡迎前來參觀的朋友。
【CPP114】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2013中國國際新聞出版技術裝備博覽會上,占地3000平方米的中國印刷技術史博覽上,畢昇雕像手持的一塊活字印版上寫著《論語》開篇的這句話,像是在歡迎前來參觀的朋友。由中國印刷博物館組織的這場博覽,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和實物,系統展示人類印刷技術發展演變。博覽不僅生動再現了中國印刷史上的三個里程碑—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現代漢字信息處理技術,同時也展現了現代印刷技術向數字印刷和綠色印刷邁進的歷程。
從歷史看第一
中國印刷技術史博覽的展品,個個都有故事。在這個展區,不僅能看到文字的起源和印刷技術的先導,還不時能從展出的印刷品中發現若干個“第一”。
這里可以看到文字的起源和印刷技術的先導形式。殷商時期的甲骨,上面刻著被認為是已成熟的漢字。西周時期刻著銘文的青銅器,其制模鑄銅技術是中國印刷技術的先導。秦漢時期的瓦當,其印模壓印的制作方法與蓋印非常相似。
這里還可以發現眾多的“第一”,這些“第一”大多和經文有關。公元7世紀初的《梵文陀羅尼經》,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長約5米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內容完整、刻印精美的雕版印刷品,前有精美的扉畫,后有經文,用7塊木板雕成版,F存最早的雙色套印本書《金剛經注》,經文和插圖是紅色,注文為黑色。
“僅在宋朝,就有好幾個世界第一。”中國印刷博物館業務部主任秦國林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上面畫著房屋、樹木、人,印有“除四川外許于諸路州縣公私從便主管”等字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廣告—世界上最早的商標廣告,上面寫著作坊名號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畫著廣告標志圖—一只玉兔手拿一枚鋼針,玉兔圖片兩旁還寫著防偽用語“認門前白兔兒為記”;下面是廣告詞—“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秦國林介紹,還有一件“世界第一”的作品因故未能展示,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版權的聲明—《東都事略》,上書“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許覆版”字樣。
從場景看傳承
現場規模最大的展品,是在中國印刷技術史博覽入口處的1100個木活字。“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一個個實木手刻的木活字組合在一起,呈現的是《夢溪筆談》和《農書》中關于活字印刷的記錄。
現場最生動的展品,當屬表現泥活字印刷工藝流程的泥雕群。秦國林告訴記者,這是博物館專門請天津泥人張制作的。泥雕群的5個人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和泥、刻字、燒結泥活字、揀字排版、刷印。
現場最有趣的體驗,是刷印雕版的門神版畫。秦國林說,出現于隋末唐初的雕版印刷是中國最古老的印刷方法,讓觀眾親自參與,就是為了讓他們體驗傳統印刷的魅力,F場使用的是清代原版的木雕版,名為《福祿壽》。版有雙面,每面都有文有圖,一面寫著“福如東海長流水”,另一面寫著“壽比南山不老松”。體驗過程也很簡單:在版上刷上墨汁,鋪上宣紙,用扁刷加壓刷印,印完蓋上“中國印刷博物館參觀留念”印章,觀眾就可以帶走收藏。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觀眾排隊等候領取版畫,“開幕當天一上午就印了四五百張”。
從歷史看第一
中國印刷技術史博覽的展品,個個都有故事。在這個展區,不僅能看到文字的起源和印刷技術的先導,還不時能從展出的印刷品中發現若干個“第一”。
這里可以看到文字的起源和印刷技術的先導形式。殷商時期的甲骨,上面刻著被認為是已成熟的漢字。西周時期刻著銘文的青銅器,其制模鑄銅技術是中國印刷技術的先導。秦漢時期的瓦當,其印模壓印的制作方法與蓋印非常相似。
這里還可以發現眾多的“第一”,這些“第一”大多和經文有關。公元7世紀初的《梵文陀羅尼經》,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長約5米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內容完整、刻印精美的雕版印刷品,前有精美的扉畫,后有經文,用7塊木板雕成版,F存最早的雙色套印本書《金剛經注》,經文和插圖是紅色,注文為黑色。
“僅在宋朝,就有好幾個世界第一。”中國印刷博物館業務部主任秦國林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上面畫著房屋、樹木、人,印有“除四川外許于諸路州縣公私從便主管”等字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廣告—世界上最早的商標廣告,上面寫著作坊名號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畫著廣告標志圖—一只玉兔手拿一枚鋼針,玉兔圖片兩旁還寫著防偽用語“認門前白兔兒為記”;下面是廣告詞—“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秦國林介紹,還有一件“世界第一”的作品因故未能展示,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版權的聲明—《東都事略》,上書“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許覆版”字樣。
從場景看傳承
現場規模最大的展品,是在中國印刷技術史博覽入口處的1100個木活字。“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一個個實木手刻的木活字組合在一起,呈現的是《夢溪筆談》和《農書》中關于活字印刷的記錄。
現場最生動的展品,當屬表現泥活字印刷工藝流程的泥雕群。秦國林告訴記者,這是博物館專門請天津泥人張制作的。泥雕群的5個人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和泥、刻字、燒結泥活字、揀字排版、刷印。
現場最有趣的體驗,是刷印雕版的門神版畫。秦國林說,出現于隋末唐初的雕版印刷是中國最古老的印刷方法,讓觀眾親自參與,就是為了讓他們體驗傳統印刷的魅力,F場使用的是清代原版的木雕版,名為《福祿壽》。版有雙面,每面都有文有圖,一面寫著“福如東海長流水”,另一面寫著“壽比南山不老松”。體驗過程也很簡單:在版上刷上墨汁,鋪上宣紙,用扁刷加壓刷印,印完蓋上“中國印刷博物館參觀留念”印章,觀眾就可以帶走收藏。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觀眾排隊等候領取版畫,“開幕當天一上午就印了四五百張”。
- 相關新聞:
- ·講述當代“畢昇”劉美松的活字印刷博物館夢 2013.06.20
- ·印刷文化印刷史 孩子講給孩子聽 2013.06.03
- ·中華印刷展示館對外開放 見證中華印刷史 2013.05.06
- ·印刷史上的今天:第一次印刷《圣經》 2013.02.24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