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出版數字化轉型必須深度開發高效利用
2013-08-21 09:06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錢瑩
- 摘要:
- 國家早在“十一五”期間,就提出了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發展戰略。但事到如今,絕大多數傳統出版社這方面的發展仍嚴重滯后于其他行業。
做好專題數據庫(數字圖書館)、以內容為基礎的服務平臺(服務工具)、新概念電子書,貴在“特色”,貴在“系統”,貴在“適用”。
實現對知識資源的深度開發、高效利用,必須要有適當的產品形式。根據傳統出版社的優勢和目前的市場情況,專題數據庫(數字圖書館)、以內容為基礎的服務平臺(服務工具)、新概念電子書等,是比較適合出版社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產品形式。三者本質上是一種產品,即都是特色鮮明、功能適用的數據庫,只不過是規模大小、適用重點有所區別。
專題數據庫(數字圖書館)、以內容為基礎的服務平臺(服務工具)、新概念電子書,與傳統出版社的特色和優勢具有很強的契合度。為什么?一是因為在內容資源上,傳統出版社擁有“專門”而不擁有“各門”。也就是大多數出版社具有一定專業特色,出版過大量圖書,以自己的專業類圖書為基礎,適當補充性引進版權,做成一個某一專業領域的出版物數據庫,并非多難。但傳統出版社由于經費有限,一般無法通過大量引進版權取得各門類的內容資源,因而不適合也不可能做成“大而全”圖書網站。二是因為在從事業務上,傳統出版社熟悉“應用”而不熟悉“技術”。出版社最熟悉自己出版物的內容特點,以及用戶的閱讀使用需求和習慣,因而適合在外部技術商配合下搞一些應用性技術的研發,使自己的內容資源插上“新型適用服務功能”的翅膀。而出版社對于高新技術是“門外漢”,指望哪一天通過引進某項關鍵技術來開創出一片新天地,那是不現實的。三是因為在產品銷售方式上,傳統出版社慣于“批發”而不慣于“零售”。出版社以往出版的紙質書,主要是通過批發給書商進行銷售,一直承擔的是“內容提供商”的角色,而上述三種產品都可以通過中間商進行銷售(當然也可直銷),出版社可以不改變在經營鏈上的角色,在轉型中可以減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的壓力。
如何做好專題數據庫(數字圖書館)、以內容為基礎的服務平臺(服務工具)、新概念電子書?貴在“特色”,貴在“系統”,貴在“適用”。
“特色”,就是要“專”,其內容屬于一定的專業領域,只有做出本出版社特有的東西,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如,人民出版社建成的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據庫,人民衛生出版社建成的醫藥衛生類圖書數據庫、交通出版社建成的交通類圖書數據庫、社科文獻出版社建成的皮書數據庫、法律出版社建成的法律類圖書數據庫,都成功地體現了自己的專業特色。
“系統”,就是內容要齊全。零零碎碎沒有主題地把一些圖書裝在里面,這樣的數據庫圖書數量再多,讀者想要的許多東西還是找不到。一個出版社的專題數據庫不可能包攬天下所有圖書,但有可能基本覆蓋一個學科或多個學科有代表性的重點圖書。比如,人民出版社開發的“黨政圖書館”,雖然收入圖書不到1萬冊,但進行了十分系統的謀篇布局,做到了“四個全覆蓋”,即覆蓋我國出版的所有馬列經典著作;覆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所有著作;覆蓋公開發表的所有中央文件文獻;覆蓋國家所有法律法規,做到了用戶查詢時應有盡有。數字出版業內有種說法叫做“內容為王”,這一說法還沒有說到位,應當進一步強調:“內容為王,王在系統”。
- 相關新聞:
- ·紙質書忙著數字化 網絡文學緣何扎堆實體出版 2013.08.21
- ·江蘇省雨花開發區著力推進江蘇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建設 2013.08.20
- ·安徽:專項資金推進數字出版基地建設 2013.08.20
- ·維基出版 傳統出版行業的互聯網新機遇 2013.08.1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