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8-16 10:24 來源:??? 責編:???
- 摘要:
- ??????????????????????????????????????????????????????????????????????????????
目前,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仍在增長,而且大部分為現有水平的重復投資,新的中低端產能繼續積累,有可能導致過剩程度進一步加劇。在中期潛在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快淘汰和兼并重組,產能過剩行業的利潤會繼續下降,優秀企業也難以發展壯大。
中國產能過剩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三種理論解釋:
一是“周期波動說”。在經濟復蘇和繁榮階段,產能增加,在經濟衰退和谷底階段形成產能過剩。
二是“過度競爭說”。可用企業投資行為的“投資潮涌”現象來解釋。中國處在世界產業鏈的末端,在產業升級中,企業在哪個產業是新的、有前景的產業上,有發達國家的經驗作為參考,很容易出現“英雄所見略同”,同時投向相同的產業,于是,“投資潮涌”會像波浪一樣,一波接一波出現。等到企業完成投資,不可避免地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導致企業普遍開工不足、大量企業虧損破產、銀行呆壞賬急劇上升的嚴重后果。
三是“結構體制說”。財政分權和以考核經濟增長為核心的政府官員政治晉升體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強烈的干預投資和利用各種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的動機,特別是對于具有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無論從政績還是從財政收入、就業等方面考慮,各級地方政府都有非常強的動機推動這些行業在本地投資,恰恰這些領域國企比重最大;而土地所有權的地方壟斷和金融體系的軟預算約束,使得為企業提供低價土地、減免稅收等補貼措施,幫助企業獲取金融資源成為地方政府競爭資本流入的主要方式,并成為地區之間競爭的具體形式和核心內容。企業的投資行為被扭曲,進而導致產能過剩。
從2009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的特點看,有效需求不足不是當前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過度競爭也不會導致產能長時間、大面積、高幅度的過剩。政府干預和國有企業改革滯后等體制性問題才是產能過剩的根源。
——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問題。2009年以來,為拉動經濟增長,在地方政府不能舉債的現行財稅體制約束下,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公司舉債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本地經濟。在信貸貨幣大力度投放的支持下,融資平臺公司負債增長較快,預計到2013年,這項信貸規?傤~將超過12萬億元,而這些負債中85%左右依靠出售土地的收入支撐借貸和償還。2010年底,為防范融資平臺的貸款風險,國家出臺規范融資平臺的措施,控制融資平臺貸款存量,并對部分融資平臺償還貸款給予了三年展期。
為繼續給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融資,同時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為降低資金成本增加收益,開始大規模擴張影子銀行業務。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表現為銀行的表外業務(如理財及銀行承兌匯票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融資服務和民間借貸。到2013年年中,影子銀行余額規模預計超過20萬億元。影子銀行資金來源與投資標的不對應,資金期限錯配嚴重,監管難度大,擴張速度快,信用違約風險不斷提高。
目前,中國經濟領域出現“金融熱、實體冷”的背離現象,表現在貨幣供給在存量較大的基礎上繼續較快增長,而經濟增速與物價漲幅有所回落。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負債增長較快,部分企業因效益下滑無力償還貸款,大量貨幣資金被用于“借新還舊”。二是居民和部分企業熱衷于理財和房產投資,大量社會資金“避實就虛”。三是部分資金通過理財產品等形式在金融機構之間互相持有,并未用于實體投資,且資金期限錯配,一旦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生變化,又會出現短期流動性不足,影響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
6月末,美聯儲宣布適時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后,外匯流入減少,短期內銀行間資金驟然緊張,同業拆借利率大幅飆升,引發股票市場恐慌性暴跌。隨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入償債期,企業兼并、破產增多,部分理財產品信用違約風險提高,金融風險增加,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下降。
——房地產問題。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開發投資帶動了鋼鐵、水泥、建材、工程機械等重工業和家電、家居消費用品等輕工業的發展,并且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也與房地產市場運行高度相關。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