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的“落魄”或敲醒傳統紙媒
2013-03-11 09:48 來源:青年記者 責編:王岑
- 摘要:
- 在印刷出版了近80年后,《新聞周刊》不再印刷出版了。從2013年開始,這家在美國僅次于《時代》周刊的新聞雜志,將徹底告別油墨之香,只在網絡上以數字版形式呈現。
【CPP114】訊:在印刷出版了近80年后,《新聞周刊》不再印刷出版了。從2013年開始,這家在美國僅次于《時代》周刊的新聞雜志,將徹底告別油墨之香,只在網絡上以數字版形式呈現。美國紙媒的衰落讓人唏噓,雖然這未必意味著其他紙媒也會有同樣的命運,但后者須警惕前者的教訓。
以《新聞周刊》為例,其退出紙媒江湖,不外乎是三個因素作用的結果:經濟形勢不佳、新科技革命以及人們閱讀習慣的迅速轉變。這首先表現在發行量上,2008年初《新聞周刊》每期發行量還有310萬份,但因國際金融危機,2009年7月下降至190萬份,從2010年1月到2012年末,則基本維持在150萬份上下。與此同時,《新聞周刊》財務狀況惡化,虧損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以至于難以為繼。
《新聞周刊》的境遇,其實也是大多數美國紙媒的共同遭遇。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美國雜志廣告量下跌了8.8%,雜志銷售收入下跌了10%。即使擁有《時代》周刊、《人物》和《財富》雜志的時代華納出版公司,上半年銷售收入也下跌了7%,利潤則暴跌了60%。而一些有著悠久歷史的美國報紙,則干脆宣告破產倒閉。
可以說,繁榮了數百年的紙媒,在美國迎來了生存和發展的“臨界點”。向電子讀物過渡,成了還希望生存下去的紙媒的重要選擇。《新聞周刊》主辦者就宣稱,以后要辦一本更吸引人的網絡電子雜志,此前停止印刷的《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以及頗有影響的報紙《西雅圖郵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等,都選擇了在網絡上發行。
但在美國紙媒苦苦掙扎之際,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紙媒卻“風景這邊獨好”。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一份題為《印刷媒體未來》的研究中認為,在2004~2009年期間,北美(即美國和加拿大)和歐洲報媒的發行量分別下滑了9.2%和2.9%,而南美、亞洲和非洲報媒的發行量則分別上升了16.4%、16.1%和14.2%。
新興經濟體中紙媒仍頗具活力,一則是市場尚未飽和,仍具拓展空間;二則是民眾的閱讀習慣,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異。以印度為例,按照哥倫比亞大學的報告,由于民眾讀寫能力的提高,報紙銷量在2007~2009年上升了9%。而在巴西,有研究顯示,73%的巴西人更青睞閱讀紙媒,而不是報紙電子版。
作為“逆向發展”的案例,西方大媒體正試圖進入這些新興經濟體,謀求更大的商機和影響力。比如,《紐約時報》2012年11月宣布,將推出葡萄牙文的網絡版,以吸引巴西的讀者。英國《金融時報》則宣稱,將拓展拉美市場,并在巴西圣保羅設立印刷廠。美日媒體也紛紛推出中文網站,或尋求與中國媒體版權合作。
但從長遠角度看,新科技革命必將影響到所有地區,人們的閱讀習慣也終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至少在未來幾十年,從印刷版向電子版轉型,可能是很多紙媒的必由之路。能固守印刷版的,只能是一些最高端的有無可替代價值的紙媒。美國紙媒目前的生態,要比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超前至少10年。10年,就給了新興市場國家的紙媒戰略調整的時間。規律無法更改,寒冬遲早會來,未雨綢繆,或許還能迎來新的春天。
以《新聞周刊》為例,其退出紙媒江湖,不外乎是三個因素作用的結果:經濟形勢不佳、新科技革命以及人們閱讀習慣的迅速轉變。這首先表現在發行量上,2008年初《新聞周刊》每期發行量還有310萬份,但因國際金融危機,2009年7月下降至190萬份,從2010年1月到2012年末,則基本維持在150萬份上下。與此同時,《新聞周刊》財務狀況惡化,虧損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以至于難以為繼。
《新聞周刊》的境遇,其實也是大多數美國紙媒的共同遭遇。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美國雜志廣告量下跌了8.8%,雜志銷售收入下跌了10%。即使擁有《時代》周刊、《人物》和《財富》雜志的時代華納出版公司,上半年銷售收入也下跌了7%,利潤則暴跌了60%。而一些有著悠久歷史的美國報紙,則干脆宣告破產倒閉。
可以說,繁榮了數百年的紙媒,在美國迎來了生存和發展的“臨界點”。向電子讀物過渡,成了還希望生存下去的紙媒的重要選擇。《新聞周刊》主辦者就宣稱,以后要辦一本更吸引人的網絡電子雜志,此前停止印刷的《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以及頗有影響的報紙《西雅圖郵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等,都選擇了在網絡上發行。
但在美國紙媒苦苦掙扎之際,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紙媒卻“風景這邊獨好”。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一份題為《印刷媒體未來》的研究中認為,在2004~2009年期間,北美(即美國和加拿大)和歐洲報媒的發行量分別下滑了9.2%和2.9%,而南美、亞洲和非洲報媒的發行量則分別上升了16.4%、16.1%和14.2%。
新興經濟體中紙媒仍頗具活力,一則是市場尚未飽和,仍具拓展空間;二則是民眾的閱讀習慣,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異。以印度為例,按照哥倫比亞大學的報告,由于民眾讀寫能力的提高,報紙銷量在2007~2009年上升了9%。而在巴西,有研究顯示,73%的巴西人更青睞閱讀紙媒,而不是報紙電子版。
作為“逆向發展”的案例,西方大媒體正試圖進入這些新興經濟體,謀求更大的商機和影響力。比如,《紐約時報》2012年11月宣布,將推出葡萄牙文的網絡版,以吸引巴西的讀者。英國《金融時報》則宣稱,將拓展拉美市場,并在巴西圣保羅設立印刷廠。美日媒體也紛紛推出中文網站,或尋求與中國媒體版權合作。
但從長遠角度看,新科技革命必將影響到所有地區,人們的閱讀習慣也終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至少在未來幾十年,從印刷版向電子版轉型,可能是很多紙媒的必由之路。能固守印刷版的,只能是一些最高端的有無可替代價值的紙媒。美國紙媒目前的生態,要比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超前至少10年。10年,就給了新興市場國家的紙媒戰略調整的時間。規律無法更改,寒冬遲早會來,未雨綢繆,或許還能迎來新的春天。
- 相關新聞:
- ·《新聞周刊》告別封面 離別亦是開始 2012.12.25
- ·從美新聞周刊去紙化看中國的數字化生存 2012.12.25
- ·《新聞周刊》發最后一期印刷版封面 風格略傷感 2012.12.24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