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漸興 數據庫能否成為專業出版社轉型引爆點
2012-11-15 09:45 來源:中國圖書商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環顧眾模式,專業出版數據庫因其內容資源的專業性和獨特性,用戶群的明確性和穩定性,可謂難得的能見到“真金白銀”的領域之一。那么,數據庫能否成為傳統出版社轉型升級的引爆點?
據商務印書館數字出版中心主任孫述學介紹,近幾年,商務不斷加強數字出版的基礎建設,搭建了“三庫”(語料庫、辭書資源庫和辭書數據庫)、“兩平臺”(數字編纂平臺和排版平臺),通過檢索系統進行關聯形成了工具書數字出版的基礎系統。對于數據庫的盈利預期,孫述學持樂觀態度:“我們XML化的內容資源做得很充分,產品形成面向圖書館、科研機構、政府機關等機構的b2b模式和面向大眾讀者的b2c模式的組合。”
與商務印書館相似,近十多年來相繼推出200多種“皮書”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也以內容的權威性和學術性見長。據了解,皮書數據庫是社科文獻社整合現有皮書資源而開發的在線數字產品,以篇章為基本單位,對皮書內容資源進行分類標引和知識關聯,根據知識點組建不同專題的7個子庫,還可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務。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數字資源運營中心主任胡濤告訴記者,通過數據庫產品的建設,不僅能把出版社的內容資源全面串聯起來形成規模效應,還能反向助推傳統出版的主題出版和品牌建設工作,更能通過對內容資源的深度挖掘和知識標引,將內容資源徹底盤活,實現內容資源的增值和價值最大化。據悉,除了皮書數據庫,該社目前正在建設的還有列國志數據庫、古籍數據庫等。
記者發現,以獨一無二的研究素材為基礎的數據庫建設是數字轉型的一個思路,如商務印書館以《東方雜志》為代表的民國時期十大雜志數據庫,是研究我國民國時期的重要史料;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年推出《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目前是局域網版,全國已有300多家圖書館開通試用;中華書局正在申請立項建設一個龐大的中國歷史文化資源總庫,等等。
在少兒出版領域,將內容結構化打散再聚合,提供更多增值服務的方法也在被嘗試。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表示,于今年3月建成的中少總社數字資產庫,將該社1951年以來出版的所有報刊、4000圖書,重新進行加工、整理、登記、錄入,進行數據化的加工編碼。中少社在該數據庫基礎上延伸開發出的數字圖書館,可為各種少兒圖書館定做不同需求的產品。
想“跑”先要學會“走”
盡管數據庫建設是一條轉型的光明大道,卻也并非各家適用的靈丹妙藥。季仲華認為,由于科技出版社的發展歷史、市場化程度以及管理體制等原因,導致中國科技出版內容資源相對分散的格局。舉例來說,2011年工程技術圖書的零售市場占據前3名的是建工社、機工社和化工社,占有率之和為45.42%;2011年計算機零售圖書市場占據前4名的是人郵社、清華大學社、電子工業社和機工社,占有率之和為68.62%。“中國的科技出版界應該說還沒有出現超級出版社,這種狀況極大地限制了科技數據庫的開發運營”。
反觀西方發達國家,勵德愛思唯爾、威科、威立、施普林格等世界一流科技、專業出版企業的數字出版轉型不但動手早,而且成效高。勵德愛思唯爾集團建立了世界規模最大的科學文摘數據庫Scopus和全文數據庫,目前全球的大學都在使用這些產品;施普林格每年以數字化的形式在SpringerLink上出版發行出版5000多種科技圖書和1800多種科技期刊,建立了以數據庫為基礎的成熟的專業化數字出版模式。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代楊認為,數據庫要實現盈利,有兩個關鍵條件:大規模的內容是基礎,大規模的使用是實現盈利的保證。
孫述學在觀察國內出版社的數據庫建設時提到,傳統出版的數據庫營銷相對傳統,一個具備一定規模的數據庫,不但需要大量產品作為內容支撐,還需要強有力的營銷團隊來進行渠道運營。據了解,施普林格為了加強自身的營銷能力和規模實力,收購了在線廣告公司,設立了一個擁有200名員工的網絡部門,采用拉動式網絡營銷策略,與搜索引擎公司建立技術合作關系,把終端讀者拉到施普林格的出版平臺上。
在某出版單位從事數字內容授權和開發的李南則認為,對于大多數出版社,做好流程再造和元數據加工是當前的當務之急。“國外的數字出版從選題策劃開始就數字化了,最后出來的產品,無論放到哪個平臺,都只是另存為某種格式的問題。”他認為,元數據的加工對于以生活、時尚、旅游等非虛構類的出版機構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某個出版機構能夠將旅游的圖書進行元數據加工,將所有的信息碎片化,然后進行全新的組裝,就可以形成無數個不同以往的新產品。同時,海量的元數據后臺,才能真正全方位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避免形成閱讀的空檔。
流程再造-元數據加工-規模內容整合-強有力營銷,這是一個無法跨越的過程,要想“跑”先得學會“走”穩,否則摔跟頭是一定的事。出版業屬于內容產業范疇的特質仍未改變,基于內容資源開展數字出版依然是出版業的永恒話題。
與商務印書館相似,近十多年來相繼推出200多種“皮書”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也以內容的權威性和學術性見長。據了解,皮書數據庫是社科文獻社整合現有皮書資源而開發的在線數字產品,以篇章為基本單位,對皮書內容資源進行分類標引和知識關聯,根據知識點組建不同專題的7個子庫,還可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務。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數字資源運營中心主任胡濤告訴記者,通過數據庫產品的建設,不僅能把出版社的內容資源全面串聯起來形成規模效應,還能反向助推傳統出版的主題出版和品牌建設工作,更能通過對內容資源的深度挖掘和知識標引,將內容資源徹底盤活,實現內容資源的增值和價值最大化。據悉,除了皮書數據庫,該社目前正在建設的還有列國志數據庫、古籍數據庫等。
記者發現,以獨一無二的研究素材為基礎的數據庫建設是數字轉型的一個思路,如商務印書館以《東方雜志》為代表的民國時期十大雜志數據庫,是研究我國民國時期的重要史料;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年推出《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目前是局域網版,全國已有300多家圖書館開通試用;中華書局正在申請立項建設一個龐大的中國歷史文化資源總庫,等等。
在少兒出版領域,將內容結構化打散再聚合,提供更多增值服務的方法也在被嘗試。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表示,于今年3月建成的中少總社數字資產庫,將該社1951年以來出版的所有報刊、4000圖書,重新進行加工、整理、登記、錄入,進行數據化的加工編碼。中少社在該數據庫基礎上延伸開發出的數字圖書館,可為各種少兒圖書館定做不同需求的產品。
想“跑”先要學會“走”
盡管數據庫建設是一條轉型的光明大道,卻也并非各家適用的靈丹妙藥。季仲華認為,由于科技出版社的發展歷史、市場化程度以及管理體制等原因,導致中國科技出版內容資源相對分散的格局。舉例來說,2011年工程技術圖書的零售市場占據前3名的是建工社、機工社和化工社,占有率之和為45.42%;2011年計算機零售圖書市場占據前4名的是人郵社、清華大學社、電子工業社和機工社,占有率之和為68.62%。“中國的科技出版界應該說還沒有出現超級出版社,這種狀況極大地限制了科技數據庫的開發運營”。
反觀西方發達國家,勵德愛思唯爾、威科、威立、施普林格等世界一流科技、專業出版企業的數字出版轉型不但動手早,而且成效高。勵德愛思唯爾集團建立了世界規模最大的科學文摘數據庫Scopus和全文數據庫,目前全球的大學都在使用這些產品;施普林格每年以數字化的形式在SpringerLink上出版發行出版5000多種科技圖書和1800多種科技期刊,建立了以數據庫為基礎的成熟的專業化數字出版模式。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代楊認為,數據庫要實現盈利,有兩個關鍵條件:大規模的內容是基礎,大規模的使用是實現盈利的保證。
孫述學在觀察國內出版社的數據庫建設時提到,傳統出版的數據庫營銷相對傳統,一個具備一定規模的數據庫,不但需要大量產品作為內容支撐,還需要強有力的營銷團隊來進行渠道運營。據了解,施普林格為了加強自身的營銷能力和規模實力,收購了在線廣告公司,設立了一個擁有200名員工的網絡部門,采用拉動式網絡營銷策略,與搜索引擎公司建立技術合作關系,把終端讀者拉到施普林格的出版平臺上。
在某出版單位從事數字內容授權和開發的李南則認為,對于大多數出版社,做好流程再造和元數據加工是當前的當務之急。“國外的數字出版從選題策劃開始就數字化了,最后出來的產品,無論放到哪個平臺,都只是另存為某種格式的問題。”他認為,元數據的加工對于以生活、時尚、旅游等非虛構類的出版機構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某個出版機構能夠將旅游的圖書進行元數據加工,將所有的信息碎片化,然后進行全新的組裝,就可以形成無數個不同以往的新產品。同時,海量的元數據后臺,才能真正全方位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避免形成閱讀的空檔。
流程再造-元數據加工-規模內容整合-強有力營銷,這是一個無法跨越的過程,要想“跑”先得學會“走”穩,否則摔跟頭是一定的事。出版業屬于內容產業范疇的特質仍未改變,基于內容資源開展數字出版依然是出版業的永恒話題。
- 相關新聞:
- ·數字出版帶來的營銷新問題 2012.10.08
- ·2011~2012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發布 2012.07.14
- ·陜西出版:"微"傳播讓傳統出版煥發生機 2012.05.28
- ·上海市設立專項資金扶助傳統報業轉型升級 2012.05.17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