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的出路:資本、內容和形式
2012-10-29 09:54 來源:新聞晚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日前,近80歲的美國著名雜志《新聞周刊》宣布它將在2012年12月31日發行最后一期印刷版本,隨后以“全球新聞周刊”的新名字,全面轉為網絡數字化期刊。
當然,《紐約時報》至今也沒有放棄紙質版的存在,而是同步推出了收費在線服務,而且電子版的訂閱量一度超過了紙質版。但一組對《紐約時報》收費在線服務政策的數據分析表明,一個紙質版讀者的價值是一個數字版讀者的228倍。這也意味著,無論在線服務收費政策實施得多么成功,結論都是《紐約時報》的業務在萎縮。
鐘情紙質閱讀的讀者情懷
越來越多的重要媒體轉向數字媒體,說明紙媒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這不意味著紙媒會在短期內消失。因為還有一些讀者鐘情于紙質化閱讀所帶來的感受。
主要研究方向為傳播經濟倫理的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沈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選擇紙媒還是電子版,從單個的個體經驗來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述。“如果要得出趨勢性的分析,還是要建立在受眾的消費習慣和大規模的抽樣調查基礎之上。從個人的消費習慣來看,我是比較傾向于紙質閱讀。我曾經與美國同行交流過,‘你是喜歡看iPad下載的電子書,還是更傾向于紙質版本的閱讀’?這位在威斯康星州州立大學研究政治傳播與新媒體關系的教授說,‘當然是紙質版本的。從我個人角度而言,一些能夠承載思想力量、有深度的報刊,我還是會維持訂閱紙質版的習慣,因為拿在手上的質感和閱讀的樂趣是通過電子媒介閱讀不可比擬的。像一些小報化風格的內容,我更傾向于通過網絡免費閱讀,看看大標題,一目十行帶過即可。’”
“在新媒體時代,紙媒的市場份額縮水是不可避免的。試圖再恢復到十幾年前,二十幾年前一方獨大的狀態是很難的。但也不需要特別去恐慌這件事情,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消費習慣、不同的教育背景,都會形成不同的媒體消費市場,”沈薈認為。
在同濟大學彰武路校區附近的一家書報亭,攤主李先生告訴記者:“其實發行量較大的幾家日報、周報,我們這邊的銷售量在這幾年間并沒有什么變化,這幾家報紙、雜志的讀者群都比較固定”。多年訂閱本市一家都市報的夏女士也坦言,“即便現在網絡很發達,各種報刊的電子版也很方便在網絡上查閱。但對于我們全家來說,購買這份報紙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
直覺驚人的傳媒大亨
目前來看,宣布停發印刷版的幾家報刊的一個共性,就是經營不善。然而,傳媒大亨魯珀特·默多克在近幾年,卻一直在收購報紙,而且也都取得了不錯的盈利。默多克何以能夠逆勢而行,將傳統媒體“化腐朽為神奇”?實際上,其秘訣之一就是資本運作。
據外媒報道,默多克旗下的新聞集團正在與《洛杉磯時報》和《芝加哥論壇報》的東家論壇報集團的債權人接洽,論壇報集團此前已經由于經營不善而宣布破產,眼下其正積極通過各種方式擺脫破產狀態。但新聞集團隨即否認了這一消息。
《洛杉磯時報》是美國三大報之一,未來這份百年大報是否真的將歸于默多克麾下,還要交給時間來驗證。但不難看出,進入暮年的默多克依然鐘情于報紙。
從其歷年的收購計劃和并購案中,也可以看出,默多克的眼光依舊毒辣。他收購報紙,似乎從未失手過。比如,《華爾街日報》、《紐約郵報》、《太陽報》、《泰晤士報》……當年《紐約郵報》由默多克接手的時候,一度掀起了民眾的反對浪潮,擔心這家百年大報會變得小報化。但《紐約郵報》的老東家在面對幾家機構競購的時候,還是選擇了默多克。他們認為,在默多克的執掌下,《紐約郵報》可能會生存得更好。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默多克投資報紙的眼光和他的資本運作能力是令人信服的。沈薈認為,默多克的優勢恰恰在于資本運作,“空手套白狼”,“他可以運用銀行捆綁式的信貸支持,做風險投資一樣去投資媒體,那些被默多克新聞集團所并購的報紙往往能起死回生、扭虧為盈”。
而默多克認為,這不是依靠經濟學背景所作出的判斷;也不是讓智囊團去做市場調研然后決定是收購還是不收購。他認為,在其歷年的收購計劃和并購案中,都是經營直覺使然。“不得不承認,默多克是媒介的經營奇才。他的本土化策略,通過媒介力量和政治力量的聯手,為新聞集團長驅直入,了解本土的文化、本土的需要,形成了很大的幫助”,沈薈表示。
內容和形式都非常重要
多家報刊陸續宣布退出紙媒,專攻電子版。這是否意味著紙媒未來發展的趨勢就是走電子刊路線?
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教授郭可對記者說:“報刊退出紙媒,改出電子刊說明互聯網技術正在改變著媒體的形態。這種趨勢必將成為發展方向。雖然也有例外(如目前的《紐約時報》以及我國目前的報紙),但這應該是,也可能就是一個趨勢。在美國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媒體形態會變化,運作模式會變化,但新聞是不變的。”
如何留住更有價值的紙媒讀者?在未來的紙媒電子化趨勢下,報刊將來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沈薈認為,除了廣為人知的“內容為王”,也就是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深度。還有這樣一個例子可以借鑒,曾經《泰晤士報》請一位設計大師為報紙的版式做了300多處修改,當然這些改動一般讀者可能都沒有察覺。但事實上,這些改動大大提高了《泰晤士報》的購買率。
“在香港城市大學訪學期間,我也曾經接觸到這樣一個案例:雅虎網站在作受眾吸引力研究的時候,抽樣讓讀者戴著眼動儀瀏覽雅虎網站,看讀者的眼球在什么版塊,什么內容上會停留的時間更長。通過眼動儀這種心理學上的考察,網站可能最終知道:什么樣的版式、什么樣的內容才更有生命力,更吸引受眾。”
- 相關新聞:
- ·紙媒,如何讓讀者去而復返? 2012.10.16
- ·上半年報紙是唯一廣告下降媒體 2012.09.05
- ·邦德證券:電子書威脅紙媒業務 2012.08.07
- ·紙媒的救贖:要么適應,要么死亡 2012.08.04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