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如何讓讀者去而復返?
2012-10-16 10:53 來源: 光明日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人類將不可避免地走向高效信息化網絡時代。當越來越多的人把視線從傳統紙媒投向網絡,關于紙媒會以何種形態存在的爭論也開始不絕于耳——作為一種傳播介質,紙媒在網絡的沖擊下會黯然撤退,被讀者冷落甚至遺忘?還是借助技術革命在電子化浪潮中重拾生機?
但是,是否能就此判斷紙媒的冬天已經來到?
“紙媒消亡論不是今天才有的。1895年無線電出現,1926年電視出現,每種新媒介出現后,都曾引起人們對紙媒命運的擔憂。但是,今天的紙媒并沒有消亡,說明紙質化閱讀的生命力是非常強大的。不能就此判斷紙媒會在此輪電子化浪潮中走向沒落。”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程曼麗看來,新媒介的出現一般并不會即刻給原有的媒介帶來顛覆性的改變,而是在長期的共存中,實現競爭性生長、相互融合發展。
事實上,對紙媒“寒冬論”的質疑和反對之聲同樣不絕如縷。新聞集團總裁默多克表示,他相信報紙將在21世紀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雖然不再會以今天被扔到門前臺階上那種方式存在,但它砰然落地的一聲悶響,將在我們的社會和世界各地發出長久的回聲。”
中國業界和學界對“紙媒消亡論”也大多持反對的態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教授喻國明提出:“網絡是一種新媒體,而且更先進。但即使再先進,也不會把報紙完全吞掉。”
2.“能想象用iPad閱讀名著嗎”
【現象】
當業界還在屢屢爭論報紙面對新媒體的沖擊是否會江河日下時,著名投資家巴菲特今年卻動用1.42億美元收購了63家地方報紙。業內人士分析,巴菲特表面在買報紙,實則在投資媒體,投資傳播信息的渠道。
不便搜索、不便閱讀、遞送時間長、成本高、不環保等都成了紙媒受到指責的理由。不過,紙媒真的會成為被消費者丟棄的一方嗎?
一位科技工作者這樣描述紙媒的好處:“它讓人感到一種享受,寧靜和愜意。”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閱讀文化,是閱讀器和手機所難以取代的。“較之數字出版產品的讀屏閱讀方式,紙質閱讀過程具有無障礙、無干擾、無消耗、無噪音、對身體無輻射、相對保護視力的絕對優勢。”
“能想象用iPad閱讀托爾斯泰的名著嗎?”紙媒支持者發出這樣的質問。在他們心中,電子閱讀器通向廣闊的世界和海量的信息,容易令人淺嘗輒止,因此只適合快節奏、淺層次的閱讀;而鉛字無疑更深厚、更嚴謹、更耐看,也更有利于思辨和推理,“很多人類的思想情感只有紙媒可以承載。”
未來閱讀的分野或許就此產生:方便攜帶、便于收藏和長于深度報道的傳統紙媒與信息量大、反應快速、聲畫合一的電子閱讀各具優勢,各展所長。
“傳媒行業就是把信息收集起來,再向社會傳播出去。其實無論是在報紙上、電視上還是在iPad上傳播這個消息,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這些都只是渠道,最關鍵的還是內容。”——“內容為王”成為業界評判傳媒核心競爭力的一致共識。
“不管是紙媒還是數字化媒體,其能否成功吸引讀者,最終都要以內容為標準,靠產品講話。尤其是新聞性媒體,報道的深度與廣度,其與生俱來的專業、權威、深入的特性都是其強大的優勢所在,而這方面網絡化媒體難以代替!都~約時報》靠的就是其獨具特色的深度報道和獨家報道而名揚天下。”在《中國企業報》總編輯李錦看來,近幾年紙媒改革紛紛增加評論及深度報道的分量,正是強化其優勢的表現。
李錦表示,傳統紙媒積淀了嚴謹規范的采寫編輯體制和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化隊伍,擁有良好的社會信譽,在權威性、影響力、學術質量方面都是網絡媒體望塵莫及的。
“從歷史來看,新傳播技術出現后,至今并沒有某一個新的介質完全取代舊的介質。無論以什么介質去呈現,新聞業的核心還是做內容。”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陳昌鳳對記者表示,“最終,也許死的是紙,活的是報。2009年以來,報業獲得的新生就表明了這個道理。”美國報業協會今年的統計結果顯示,74%的互聯網用戶依賴當地報紙媒體作為主要的新聞和信息來源。
“每天發生的事件誰去告知?那些碎片化的信息誰去求證?”程曼麗認為,受眾對信息獲取的需求不會消亡,信息化的社會更需要媒體的存在。紙媒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反而重要性在提高,只是傳播形式和展示方式不再僅僅依賴一張紙,而是更加多元化、更趨向數字化。
“紙媒消亡論不是今天才有的。1895年無線電出現,1926年電視出現,每種新媒介出現后,都曾引起人們對紙媒命運的擔憂。但是,今天的紙媒并沒有消亡,說明紙質化閱讀的生命力是非常強大的。不能就此判斷紙媒會在此輪電子化浪潮中走向沒落。”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程曼麗看來,新媒介的出現一般并不會即刻給原有的媒介帶來顛覆性的改變,而是在長期的共存中,實現競爭性生長、相互融合發展。
事實上,對紙媒“寒冬論”的質疑和反對之聲同樣不絕如縷。新聞集團總裁默多克表示,他相信報紙將在21世紀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雖然不再會以今天被扔到門前臺階上那種方式存在,但它砰然落地的一聲悶響,將在我們的社會和世界各地發出長久的回聲。”
中國業界和學界對“紙媒消亡論”也大多持反對的態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教授喻國明提出:“網絡是一種新媒體,而且更先進。但即使再先進,也不會把報紙完全吞掉。”
2.“能想象用iPad閱讀名著嗎”
【現象】
當業界還在屢屢爭論報紙面對新媒體的沖擊是否會江河日下時,著名投資家巴菲特今年卻動用1.42億美元收購了63家地方報紙。業內人士分析,巴菲特表面在買報紙,實則在投資媒體,投資傳播信息的渠道。
不便搜索、不便閱讀、遞送時間長、成本高、不環保等都成了紙媒受到指責的理由。不過,紙媒真的會成為被消費者丟棄的一方嗎?
一位科技工作者這樣描述紙媒的好處:“它讓人感到一種享受,寧靜和愜意。”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閱讀文化,是閱讀器和手機所難以取代的。“較之數字出版產品的讀屏閱讀方式,紙質閱讀過程具有無障礙、無干擾、無消耗、無噪音、對身體無輻射、相對保護視力的絕對優勢。”
“能想象用iPad閱讀托爾斯泰的名著嗎?”紙媒支持者發出這樣的質問。在他們心中,電子閱讀器通向廣闊的世界和海量的信息,容易令人淺嘗輒止,因此只適合快節奏、淺層次的閱讀;而鉛字無疑更深厚、更嚴謹、更耐看,也更有利于思辨和推理,“很多人類的思想情感只有紙媒可以承載。”
未來閱讀的分野或許就此產生:方便攜帶、便于收藏和長于深度報道的傳統紙媒與信息量大、反應快速、聲畫合一的電子閱讀各具優勢,各展所長。
“傳媒行業就是把信息收集起來,再向社會傳播出去。其實無論是在報紙上、電視上還是在iPad上傳播這個消息,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這些都只是渠道,最關鍵的還是內容。”——“內容為王”成為業界評判傳媒核心競爭力的一致共識。
“不管是紙媒還是數字化媒體,其能否成功吸引讀者,最終都要以內容為標準,靠產品講話。尤其是新聞性媒體,報道的深度與廣度,其與生俱來的專業、權威、深入的特性都是其強大的優勢所在,而這方面網絡化媒體難以代替!都~約時報》靠的就是其獨具特色的深度報道和獨家報道而名揚天下。”在《中國企業報》總編輯李錦看來,近幾年紙媒改革紛紛增加評論及深度報道的分量,正是強化其優勢的表現。
李錦表示,傳統紙媒積淀了嚴謹規范的采寫編輯體制和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化隊伍,擁有良好的社會信譽,在權威性、影響力、學術質量方面都是網絡媒體望塵莫及的。
“從歷史來看,新傳播技術出現后,至今并沒有某一個新的介質完全取代舊的介質。無論以什么介質去呈現,新聞業的核心還是做內容。”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陳昌鳳對記者表示,“最終,也許死的是紙,活的是報。2009年以來,報業獲得的新生就表明了這個道理。”美國報業協會今年的統計結果顯示,74%的互聯網用戶依賴當地報紙媒體作為主要的新聞和信息來源。
“每天發生的事件誰去告知?那些碎片化的信息誰去求證?”程曼麗認為,受眾對信息獲取的需求不會消亡,信息化的社會更需要媒體的存在。紙媒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反而重要性在提高,只是傳播形式和展示方式不再僅僅依賴一張紙,而是更加多元化、更趨向數字化。
- 相關新聞:
- ·美國印刷市場萎縮 中國具有很大增長空間 2012.09.26
- ·上半年報紙是唯一廣告下降媒體 2012.09.05
- ·邦德證券:電子書威脅紙媒業務 2012.08.07
- ·紙媒的救贖:要么適應,要么死亡 2012.08.04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