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法修訂引熱議 關注碳交易試點
2012-09-21 11:39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1979年開始試行、1989年正式通過實施至今的環境保護法開始修改,《環境保護法》再度進入人大修法程序。雖然本次條文修改是"針對部分重點內容"的"階段性修改",但同樣引發熱議。而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也引發了國內各媒體的普遍關注。
碳交易話題再一次成為本周媒體關注的焦點。9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說,廣東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4家水泥企業為了將來的新增產能,以60元/噸的價格,共7800萬元認購了130萬噸碳排放權配額。除了水泥行業外,納入廣東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和配額交易的行業,還包括電力、鋼鐵、陶瓷、石化、紡織、有色、塑料、造紙等工業行業。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董事長李正希認為,廣東這幾年經濟高速發展,帶來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水泥產業發展很不均衡,小水泥廠太多,迫切需要淘汰落后產能,因此,由水泥行業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
該報還刊載了多位專家學者對碳交易的解讀。比如,在歐盟EUETS市場上,CER價格已跌破2歐元,但在廣東,碳排放權配額的認購價格為60元/噸,這樣的價格是否合理?文章認為,中國的碳排放量不是絕對總量的下降,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是在發展中減排,是強度減排,所以與國外的需求不一樣,價格是不可比的。而解振華則表示,在試點過程中,主管部門要加強碳市場的監管,及時掌握市場價格波動情況,采取必要的風險防范措施,維護碳市場的穩定,防止起落太大。文章還說,廣東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后,將呈現出兩大特點,西電東送的受入電量可能會加大。另外,使用林業碳匯的補充機制也是其特色。廣東意圖通過此舉,將生態優勢轉化為推動山區發展的經濟優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在另一篇“碳交易不能‘畫地為牢’”的專訪中,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董事長李正希認為,一個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平臺的實現,需要打破條塊分割。“交易所不應該成為條塊分割下的交易所,而是一個開放的、不受行政條塊約束的市場,解開范圍緊箍咒,這個市場才是真正開放的市場。”他認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產品的制造者是政府,這就是一級市場,企業買回來的碳排放權配額供自己使用,但是有可能,在用的過程中節約了碳排放權配額,就應該允許企業出售碳排放權配額,這就是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都應該成為碳交易所交易的內容。
9月18日的北京晨報報道說,北京明年也將開展碳排放交易,企業消耗的電、氣、煤、油這4項能源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都可以進行碳排放交易,不過可吸入顆粒物PM2.5因構成比較復雜,暫時還不能進入交易平臺。京華時報則以“碳交易平臺將搭建完畢,排放大戶或被強制購指標”為題報道了這一消息。
9月17日的北京日報報道說,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布新一期的《中國300個省市綠色經濟與綠色GDP指數》,其中顯示北京的資源環境效率為31個省市、自治區最高,綠色經濟指數也在省、市、自治區中列首位。
據了解,去年一年,31個省、市、自治區資源環境效率從上年的每立方米0.91元上升到每立方米1.01元,比上年提高10.8%。北京的資源環境效率最高,每立方米水氣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為5.31元。同期,中國31個省、市及自治區的綠色經濟指數平均值為0.1905,比上年提升了6.4%,其中,北京綠色經濟指數為1.0000,繼續排在31個省市及自治區的首位。
媒體還關注近期公布的世界500強碳排放數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在文章中稱,國際碳排放信息披露項目CDP的報告顯示,世界上大型商業公司都已經逐漸意識到商業活動越來越受制于氣候變化,其中包括干旱和洪水等一系列極端天氣。報道指出,中國大陸有23家企業提交數據,不過,在此次披露中,唯一一家有披露得分的中國大陸企業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其2012年的碳排放得分為33分,但遺憾的是并不能對其具體排放數據查詢;而與之相對的其余入榜的13家中國大陸企業均無跡可尋。文章分析認為,很多中國企業都不愿意交出數據,擔心公司機密會泄露;而事實上,西方企業提交數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樹立其良好的可持續發展品牌形象。
該報還刊載了多位專家學者對碳交易的解讀。比如,在歐盟EUETS市場上,CER價格已跌破2歐元,但在廣東,碳排放權配額的認購價格為60元/噸,這樣的價格是否合理?文章認為,中國的碳排放量不是絕對總量的下降,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是在發展中減排,是強度減排,所以與國外的需求不一樣,價格是不可比的。而解振華則表示,在試點過程中,主管部門要加強碳市場的監管,及時掌握市場價格波動情況,采取必要的風險防范措施,維護碳市場的穩定,防止起落太大。文章還說,廣東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后,將呈現出兩大特點,西電東送的受入電量可能會加大。另外,使用林業碳匯的補充機制也是其特色。廣東意圖通過此舉,將生態優勢轉化為推動山區發展的經濟優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在另一篇“碳交易不能‘畫地為牢’”的專訪中,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董事長李正希認為,一個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平臺的實現,需要打破條塊分割。“交易所不應該成為條塊分割下的交易所,而是一個開放的、不受行政條塊約束的市場,解開范圍緊箍咒,這個市場才是真正開放的市場。”他認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產品的制造者是政府,這就是一級市場,企業買回來的碳排放權配額供自己使用,但是有可能,在用的過程中節約了碳排放權配額,就應該允許企業出售碳排放權配額,這就是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都應該成為碳交易所交易的內容。
9月18日的北京晨報報道說,北京明年也將開展碳排放交易,企業消耗的電、氣、煤、油這4項能源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都可以進行碳排放交易,不過可吸入顆粒物PM2.5因構成比較復雜,暫時還不能進入交易平臺。京華時報則以“碳交易平臺將搭建完畢,排放大戶或被強制購指標”為題報道了這一消息。
9月17日的北京日報報道說,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布新一期的《中國300個省市綠色經濟與綠色GDP指數》,其中顯示北京的資源環境效率為31個省市、自治區最高,綠色經濟指數也在省、市、自治區中列首位。
據了解,去年一年,31個省、市、自治區資源環境效率從上年的每立方米0.91元上升到每立方米1.01元,比上年提高10.8%。北京的資源環境效率最高,每立方米水氣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為5.31元。同期,中國31個省、市及自治區的綠色經濟指數平均值為0.1905,比上年提升了6.4%,其中,北京綠色經濟指數為1.0000,繼續排在31個省市及自治區的首位。
媒體還關注近期公布的世界500強碳排放數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在文章中稱,國際碳排放信息披露項目CDP的報告顯示,世界上大型商業公司都已經逐漸意識到商業活動越來越受制于氣候變化,其中包括干旱和洪水等一系列極端天氣。報道指出,中國大陸有23家企業提交數據,不過,在此次披露中,唯一一家有披露得分的中國大陸企業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其2012年的碳排放得分為33分,但遺憾的是并不能對其具體排放數據查詢;而與之相對的其余入榜的13家中國大陸企業均無跡可尋。文章分析認為,很多中國企業都不愿意交出數據,擔心公司機密會泄露;而事實上,西方企業提交數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樹立其良好的可持續發展品牌形象。
- 相關新聞:
- ·SGS助推中國包裝行業綠色安全 2012.09.17
- ·?????????????????? 2012.06.26
- ·廣東成立環保企業綠色聯盟 2012.06.19
- ·環保型軟包裝水墨 引領食品包裝新革命 2012.04.12
- ·SGS:碳標簽將成為下一個隱形貿易壁壘 2011.12.31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