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未來數字媒體呈碎片化和松散化趨勢
2012-04-19 10:03 來源:搜狐 責編:王岑
- 摘要:
- 北京時間2012年4月16日消息,美國知名科技博客GigaOM作者馬修•英格朗(Mathew Ingram)最近撰文指出,與傳統媒體只專注于做一兩件事不同,現代的數字媒體將呈碎片化和松散化趨勢。因此要想不被淘汰,媒體應該多頭出擊,廣撒漁網,將賭注盡可能多的押在小項目上。
【CPP114】訊:北京時間2012年4月16日消息,美國知名科技博客GigaOM作者馬修•英格朗(Mathew Ingram)最近撰文指出,與傳統媒體只專注于做一兩件事不同,現代的數字媒體將呈碎片化和松散化趨勢。因此要想不被淘汰,媒體應該多頭出擊,廣撒漁網,將賭注盡可能多的押在小項目上。
全文概要如下:
由于印刷廣告數量的急劇下降,傳統媒體營收也隨之大幅減少。盡管收費墻變得越來越流行,但看起來媒體公司都希望找到止住這種頹勢的單一辦法。但媒體行業分析師肯•多科特(Ken Doctor)最近指出,最有可能獲得成功的媒體實體是那些在不同地方下小賭注的公司。媒體行業中傳統公司的一個大問題就是他們幾十年來就只擅長于做一件事情,但現在很多人都不喜歡這樣,這些公司也沒有實驗和創新的DNA。
多科特表示,在多年來希望網絡和數字媒體的崛起不會摧毀整個行業后,現在他們又把希望寄托在數字廣告營收增長會無緣無故停止且傳統媒體可以減少與它的差距上,但印刷媒體高管最終開始認識到這兩種希望都是枉然的。
盡可能快地獲取數字營收
媒體新聞集團首席執行官,同時也是報紙“數字至上”的主要鼓吹者約翰•巴頓(John Paton)表示,如果碰到數字營收無法彌補印刷媒體損失的情況,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盡可能快地獲取這些數字營收。換句話說,就是盡可能多的從不同的來源進行積累(同時也可以通過降低成本的做法來止血)。多科特在文章中指出,德國多媒體公司dpa-infocom常務董事麥諾夫•艾勒爾斯(Meinolf Ellers)在最近的會議中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我們都看到了,報紙出版商或新聞機構正在遭到侵蝕,失去力量。我們的市場份額丟失的越多,就越接近生命周期的終點。我們就更越是要打造細小的、碎片化的產品,不是一個接一個,而是同時進行。這就是發展策略。”
這讓我想起大衛•溫伯格(David Weinberger)說過的話,他就職于哈佛大學伯克曼互聯網及社會中心,也是《破繭而出》的作者之一。溫伯格將網絡描述為:“小塊松散的組合”。網絡允許個人和小團體或實體擁有和傳統媒體一樣的能力,在有些案例中他們的能力還要大于已經存在的傳統媒體。得益于網絡的“分配民主化”,進入和發現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
過去幾年來我們已經見證了這些現象對于媒體行業的影響,例如《赫芬頓郵報》網站、TMZ和Politico等“數字至上”實體的崛起,還有個人媒體來源的崛起,他們運用社交工具就能獲得與媒體實體相同的能力。
除了收費墻,讀者還會為了什么付錢?
在討論媒體機構如何廣撒漁網,而不是專注于只做一兩件大事這個問題上,多科特談到了很多東西,包括“內包”,使用印刷媒體和分銷網絡向需要這些技能的人提供服務;在傳統新聞印刷平臺之外,還可以提供營銷服務。
但讓我感興趣的事情在于,利用其它辦法來代替圍繞內容的生硬收費墻:用方法激勵會員,將打包內容的新功能或方式或體驗提供給讀者。因此,舉例來說,現場活動或電子書就是不同的打包內容,即便網上已經有免費的內容出現,這部分的利潤依然很高。
不幸的是,許多傳統媒體公司就是沒有快速實驗或快速更新或原型化的文化,換句話說,它們缺乏初創公司的文化!都~約時報》等報紙擁有研究實驗室,《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嘗試過Trove推薦引擎等新功能或Facebook社交閱讀器。但這些東西仍然是事后產生的想法或只是副產品,而不是多頭出擊的整體方案。現實中那些最為努力的公司不是原生的數字媒體,就是死到臨頭的媒體。
全文概要如下:
由于印刷廣告數量的急劇下降,傳統媒體營收也隨之大幅減少。盡管收費墻變得越來越流行,但看起來媒體公司都希望找到止住這種頹勢的單一辦法。但媒體行業分析師肯•多科特(Ken Doctor)最近指出,最有可能獲得成功的媒體實體是那些在不同地方下小賭注的公司。媒體行業中傳統公司的一個大問題就是他們幾十年來就只擅長于做一件事情,但現在很多人都不喜歡這樣,這些公司也沒有實驗和創新的DNA。
多科特表示,在多年來希望網絡和數字媒體的崛起不會摧毀整個行業后,現在他們又把希望寄托在數字廣告營收增長會無緣無故停止且傳統媒體可以減少與它的差距上,但印刷媒體高管最終開始認識到這兩種希望都是枉然的。
盡可能快地獲取數字營收
媒體新聞集團首席執行官,同時也是報紙“數字至上”的主要鼓吹者約翰•巴頓(John Paton)表示,如果碰到數字營收無法彌補印刷媒體損失的情況,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盡可能快地獲取這些數字營收。換句話說,就是盡可能多的從不同的來源進行積累(同時也可以通過降低成本的做法來止血)。多科特在文章中指出,德國多媒體公司dpa-infocom常務董事麥諾夫•艾勒爾斯(Meinolf Ellers)在最近的會議中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我們都看到了,報紙出版商或新聞機構正在遭到侵蝕,失去力量。我們的市場份額丟失的越多,就越接近生命周期的終點。我們就更越是要打造細小的、碎片化的產品,不是一個接一個,而是同時進行。這就是發展策略。”
這讓我想起大衛•溫伯格(David Weinberger)說過的話,他就職于哈佛大學伯克曼互聯網及社會中心,也是《破繭而出》的作者之一。溫伯格將網絡描述為:“小塊松散的組合”。網絡允許個人和小團體或實體擁有和傳統媒體一樣的能力,在有些案例中他們的能力還要大于已經存在的傳統媒體。得益于網絡的“分配民主化”,進入和發現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
過去幾年來我們已經見證了這些現象對于媒體行業的影響,例如《赫芬頓郵報》網站、TMZ和Politico等“數字至上”實體的崛起,還有個人媒體來源的崛起,他們運用社交工具就能獲得與媒體實體相同的能力。
除了收費墻,讀者還會為了什么付錢?
在討論媒體機構如何廣撒漁網,而不是專注于只做一兩件大事這個問題上,多科特談到了很多東西,包括“內包”,使用印刷媒體和分銷網絡向需要這些技能的人提供服務;在傳統新聞印刷平臺之外,還可以提供營銷服務。
但讓我感興趣的事情在于,利用其它辦法來代替圍繞內容的生硬收費墻:用方法激勵會員,將打包內容的新功能或方式或體驗提供給讀者。因此,舉例來說,現場活動或電子書就是不同的打包內容,即便網上已經有免費的內容出現,這部分的利潤依然很高。
不幸的是,許多傳統媒體公司就是沒有快速實驗或快速更新或原型化的文化,換句話說,它們缺乏初創公司的文化!都~約時報》等報紙擁有研究實驗室,《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嘗試過Trove推薦引擎等新功能或Facebook社交閱讀器。但這些東西仍然是事后產生的想法或只是副產品,而不是多頭出擊的整體方案。現實中那些最為努力的公司不是原生的數字媒體,就是死到臨頭的媒體。
- 相關新聞:
- ·重慶數字媒體應用人才缺口大 需求超10萬人 2012.04.19
- ·傳亞馬遜全球數字媒體高級副總裁將離職 2012.04.19
- ·2012年《金融時報》數字媒體大會召開 2012.03.14
- ·Adobe將著重發展數字媒體與數字營銷 2012.03.0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