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案例給印企以借鑒做出特色
2012-03-23 11:02 來源:中國包裝網 責編:陳培
- 摘要:
- 小規模印刷企業生存相對比較艱難。工業銷售產值在2000萬以下的500多家印刷企業的生存相對比較困難。他們多半仍采取低價競爭的策略,價格低,產品質量卻無法得到保證,利潤率也非常低,甚至沒有利潤。供求雙方的利益均得不到保障。
【CPP114】訊:小規模印刷企業生存相對比較艱難。工業銷售產值在2000萬以下的500多家印刷企業的生存相對比較困難。他們多半仍采取低價競爭的策略,價格低,產品質量卻無法得到保證,利潤率也非常低,甚至沒有利潤。供求雙方的利益均得不到保障。面對不斷攀升的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這些企業步履為艱。北京地區的散小弱的問題依然是要未來突出解決的矛盾,要么整合要么調整,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要想解決散小弱的問題,傳統印刷企業需轉換經營模式,從粗框經營向集約精細化經營轉變,用高新技術替代傳統落后產能,采用結構調整開拓新的市場,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有更好的生機。以下是北京地區一些優秀的印刷企業采取的策略:
企業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沒有特色沒有魅力,要讓客戶離不開。
案例一:在北京有這樣一家數碼印刷企業,其前身是一家數碼快印門店,利潤低薄。在過去8、9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轉變模式,目前形成了以外包服務的模式向大型企業事業單位提供文印輸出服務。2011年的銷售產值達到1.7億元人民幣。因為定位準確,其在某大廈中的一間200平方米的快印中心,只有15名員工,全年就可產出600萬的產值。雖然他們的數碼設備并不尖端,但因為摸清市場需求,做出自身的特色,發展速度很快。
案例二:北京順誠印刷,只因老板喜歡攝影,于是將公司的產品定位在為攝影出版服務,為攝影家服務。通過搭建攝影數據平臺,組織攝影家俱樂部等手段,專門為攝影雜志、攝影畫冊提供印刷服務。隨著老百姓收入的提高,玩攝影的人越來越多,市場空間很大。最為重要的是,僅僅憑借這樣一個定位轉變,2011年公司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資金申請上拿到了500萬的政府貸款貼息。
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印刷復制管理處榮國良副處長對印刷企業愈重心長的說,政府不是沒有錢,而是愁于找不到好的項目,只要有好的項目,政府是愿意扶持的。
任玉成理事長也認為,一家企業應深入研究客戶、研究市場需求,研究政府的政策,否則這家企業是不會有長進的。
案例三:鳳凰傳媒集團。目前出版業的狀態是單品種圖書的印量越來越小,一般也就在3000-4000冊之間,而品種則不斷增加。為了應對這樣的市場趨勢,鳳凰傳媒集團引進柯達鼎盛1000高速噴墨數碼印刷機,在不久前舉辦的數碼研討會上,另所有與會人員極為震驚。在短短8分鐘的時間內,還是一卷卷筒紙通過噴墨印刷、折頁配頁、加工成型、裁切,變成了一本圖書成品。
目前,鳳凰集團2000冊以下的圖書全部用這臺機器印刷,據稱在過去的一年間,已經做到了基本盈虧平衡。每天能夠印刷12000冊圖書,大約是十幾個品種,負責人說:短版圖書再也不用發愁了。
傳統印刷固然不會在短時間內小時,但傳統印刷受結構的調整,出版社改制的調整以及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必須改變自身以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有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
案例四:鐵道出版社印刷廠。這是一家傳統的書刊印刷企業,多年來一直為提到出版社提供相應的書刊、車票等各項服務。為了順應電子標簽的發展,2011年鐵道印刷廠嘗試進入電子標簽(即RFID無線射頻電子標簽)領域,雖然僅僅是涉足于后期封裝一個工藝環節,全年的收入就增加了幾百萬,目前主要為廣深鐵路火車票提供生產服務。RFID電子標簽是一個嶄新的市場,近日,商務部發出一個通知,2015年前,所有名酒必須要采用電子標簽,未來在物流、票卡、超市、醫藥等領域,電子標簽應有廣闊的前景。
案例五:企業整合做大做強,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眾所周知,北京新華印刷廠歷時完成對百花、民族等五家印刷企業的整合,成立現在的北京新華印刷公司,據負責人介紹,整合的過程雖然很痛苦很艱難,但去年整整一年,雖然虧損但總量在上升,2011年總產值達到1.33億元,相比2010年提高了22.3%。截止一季度,基本處于不虧的狀態。通過整合擴大規模,實現規模集約效益發展,是企業發展,并帶動產業提升的重要手段。
案例六:從基礎工作做起,加強管理、培訓人才、降低成本、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原材料成本越來越高,一些企業開始考慮通過采用新技術,采用自動化,取代傳統的生產模式。如將印刷前的紙張整理裁切到印刷機的準備印刷,到印刷的檢測,到印刷裝訂成型,整個工藝聯動起來,把中間環節的人員減下來,降低勞動力強度,提高生產效率,以此提升企業競爭力。
如果你仔細分析企業的運作步驟,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有資源可挖掘。目前而言,大多企業的管理還是相當粗放的,包括工藝、人力、材料、設備上,都存在很多無效工時和浪費。北京有一家,從下單到成品完成,收回多少錢,投入多少成本,利潤多少,都可從ERP系統中一目了然反映出來,管理非常嚴謹。一個定單,由哪為業務員做的,投入多少、回款多少等等,盈虧。精細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等問題,是需要大家考慮的。通過ERP進行精細化管理也是越來越多企業在殘酷的競爭中求生存發展的路徑。
要想解決散小弱的問題,傳統印刷企業需轉換經營模式,從粗框經營向集約精細化經營轉變,用高新技術替代傳統落后產能,采用結構調整開拓新的市場,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有更好的生機。以下是北京地區一些優秀的印刷企業采取的策略:
企業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沒有特色沒有魅力,要讓客戶離不開。
案例一:在北京有這樣一家數碼印刷企業,其前身是一家數碼快印門店,利潤低薄。在過去8、9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轉變模式,目前形成了以外包服務的模式向大型企業事業單位提供文印輸出服務。2011年的銷售產值達到1.7億元人民幣。因為定位準確,其在某大廈中的一間200平方米的快印中心,只有15名員工,全年就可產出600萬的產值。雖然他們的數碼設備并不尖端,但因為摸清市場需求,做出自身的特色,發展速度很快。
案例二:北京順誠印刷,只因老板喜歡攝影,于是將公司的產品定位在為攝影出版服務,為攝影家服務。通過搭建攝影數據平臺,組織攝影家俱樂部等手段,專門為攝影雜志、攝影畫冊提供印刷服務。隨著老百姓收入的提高,玩攝影的人越來越多,市場空間很大。最為重要的是,僅僅憑借這樣一個定位轉變,2011年公司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資金申請上拿到了500萬的政府貸款貼息。
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印刷復制管理處榮國良副處長對印刷企業愈重心長的說,政府不是沒有錢,而是愁于找不到好的項目,只要有好的項目,政府是愿意扶持的。
任玉成理事長也認為,一家企業應深入研究客戶、研究市場需求,研究政府的政策,否則這家企業是不會有長進的。
案例三:鳳凰傳媒集團。目前出版業的狀態是單品種圖書的印量越來越小,一般也就在3000-4000冊之間,而品種則不斷增加。為了應對這樣的市場趨勢,鳳凰傳媒集團引進柯達鼎盛1000高速噴墨數碼印刷機,在不久前舉辦的數碼研討會上,另所有與會人員極為震驚。在短短8分鐘的時間內,還是一卷卷筒紙通過噴墨印刷、折頁配頁、加工成型、裁切,變成了一本圖書成品。
目前,鳳凰集團2000冊以下的圖書全部用這臺機器印刷,據稱在過去的一年間,已經做到了基本盈虧平衡。每天能夠印刷12000冊圖書,大約是十幾個品種,負責人說:短版圖書再也不用發愁了。
傳統印刷固然不會在短時間內小時,但傳統印刷受結構的調整,出版社改制的調整以及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必須改變自身以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有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
案例四:鐵道出版社印刷廠。這是一家傳統的書刊印刷企業,多年來一直為提到出版社提供相應的書刊、車票等各項服務。為了順應電子標簽的發展,2011年鐵道印刷廠嘗試進入電子標簽(即RFID無線射頻電子標簽)領域,雖然僅僅是涉足于后期封裝一個工藝環節,全年的收入就增加了幾百萬,目前主要為廣深鐵路火車票提供生產服務。RFID電子標簽是一個嶄新的市場,近日,商務部發出一個通知,2015年前,所有名酒必須要采用電子標簽,未來在物流、票卡、超市、醫藥等領域,電子標簽應有廣闊的前景。
案例五:企業整合做大做強,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眾所周知,北京新華印刷廠歷時完成對百花、民族等五家印刷企業的整合,成立現在的北京新華印刷公司,據負責人介紹,整合的過程雖然很痛苦很艱難,但去年整整一年,雖然虧損但總量在上升,2011年總產值達到1.33億元,相比2010年提高了22.3%。截止一季度,基本處于不虧的狀態。通過整合擴大規模,實現規模集約效益發展,是企業發展,并帶動產業提升的重要手段。
案例六:從基礎工作做起,加強管理、培訓人才、降低成本、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原材料成本越來越高,一些企業開始考慮通過采用新技術,采用自動化,取代傳統的生產模式。如將印刷前的紙張整理裁切到印刷機的準備印刷,到印刷的檢測,到印刷裝訂成型,整個工藝聯動起來,把中間環節的人員減下來,降低勞動力強度,提高生產效率,以此提升企業競爭力。
如果你仔細分析企業的運作步驟,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有資源可挖掘。目前而言,大多企業的管理還是相當粗放的,包括工藝、人力、材料、設備上,都存在很多無效工時和浪費。北京有一家,從下單到成品完成,收回多少錢,投入多少成本,利潤多少,都可從ERP系統中一目了然反映出來,管理非常嚴謹。一個定單,由哪為業務員做的,投入多少、回款多少等等,盈虧。精細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等問題,是需要大家考慮的。通過ERP進行精細化管理也是越來越多企業在殘酷的競爭中求生存發展的路徑。
- 相關新聞:
- ·歐洲印企對數字彩印設備投資意愿較高 2012.03.22
- ·印企老板眼中的“90后” 2012.03.21
- ·借環保名欺詐 印企遭殃 2012.03.19
- ·印企CEO必看:這是一個執行力時代 2012.03.17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