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包裝行業中金屬包裝發展機遇和前景詳析
2012-02-10 10:13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目前,中國人均包裝產品消費水平與人均GDP的關系與國際相差較大,中國的金屬包裝產業潛力巨大,特別是加入WTO后中國經濟的發展,企業競爭必將從價格競爭轉向品牌競爭、服務競爭、規模實力的競爭。這為中國包裝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個新的成長機遇。
【CPP114】訊:中國包裝業(指中國大陸地區)近年來發展迅速,2003年至2007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400億元,2700億元,3600億元,4400億元和510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21%,預計今后五年仍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2012年中國包裝產業總收入有望突破萬億。
中國包裝業包括紙品包裝、塑料包裝、金屬包裝、玻璃包裝、包裝印刷、包裝機械制造和其他包裝產品等七個子行業:
金屬包裝業是中國包裝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2007年金屬包裝占包裝業銷售收入比不斷上升,2003~2007年銷售收入復合年增長率為23%。2007年,金屬包裝克服馬口鐵漲價、運輸成本上升、能源緊缺等困難,產銷持續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基本實現了規模和效益同步提升,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463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利潤總額16.4億元,資產總額累計達到402億元,同比增長11.5%,全行業處于呈現穩健上升的發展新時期,并預計在未來五年仍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和消費增長帶動了包裝業的增長和包裝產品質量的提高。金屬包裝因其良好的密封性和具有的鮮艷圖案,在食品、飲料、日化用品和家庭用品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食品和飲料業已成為金屬包裝的最大市場,化工品、化妝品和藥品行業均為金屬包裝的重要市場。
中國金屬包裝業現已形成包括印涂鐵、制罐、制蓋、制桶等產品的完整金屬包裝工業體系。其主要產品可分為:印涂鐵、飲料罐(包括鋁制兩片飲料罐、鋼制兩片飲料罐、馬口鐵三片飲料罐)、食品罐(普通食品罐和奶粉罐)、氣霧罐(馬口鐵制成的藥用罐、殺蟲劑罐、化妝品罐、工業和家居護理罐等)、化工罐、200升以上的鋼桶和金屬蓋產品(皇冠罐、旋開罐、易拉罐等),金屬包裝產品線豐富,應用領域十分廣闊。
中國金屬包裝行業較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例如美國2006年金屬罐、其他金屬容器以及金屬蓋等銷售收入約16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265億元。美國2006年人均金屬包裝消費折合人民幣420元,而中國同期人均金屬包裝消費僅為30元。從具體產品如飲料罐來看,中國2006年人均消費僅17罐,與美國人均380罐相比,國內市場潛力很大。
從行業的綜合發展和2007年業績表現來看,金屬包裝已經進入了穩健、持續的發展期,基本形成了包括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在內的大珠江三角、江浙滬的長三角和京津唐渤海三角三個集中金屬包裝產業帶,并出現東部沿海向華中地區、西南地區轉移、南方發達地區向北方地區拓展的趨勢,金屬包裝的區域發展得到進一步改善。金屬包裝已從分散落后的行業發展成擁有一定現代化技術裝備、門類比較齊全的完整工業體系,一批跨地區的產品新、規模大、效益好的金屬包裝龍頭企業開始涌現,特別是中糧包裝、波爾亞太和奧瑞金制罐。
金屬包裝存在的主要問題
金屬包裝經過長足的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門類,但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與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增長及出口包裝不斷變化和升級的要求相比,在質量品種、新產品技術含量、技術開發水平及金屬包裝規模布局、人才等多方面與國外的差距還較大,仍有許多不足,主要是:
1.企業發展的規模不經濟:金屬包裝企業以中小規模為主,產業集中度不高,主業突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世界級金屬包裝企業集團還沒有形成,金屬包裝行業相比其他包裝行業仍處于成長階段。
目前我國1400家金屬包裝企業年耗馬口鐵達140萬噸,萬噸以上企業不足60家,僅占4%,平均每家企業的年耗用馬口鐵量僅為1000噸。
2.同質化競爭、創新能力不足:在金屬包裝領域,我們習慣重視包裝制造和投資,但對工藝、技術、管理和包裝設計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投入和服務不足、總結不多,與國外差距很大。從產業效益看,西歐目前金屬包裝平均年單位馬口鐵耗材創造效益3.2億元/萬噸,而我國該指標為1.9億元/萬噸,西歐金屬包裝行業單位收入比中國多70%。從金屬包裝專利數量看,中國國內金屬包裝位居前2名的企業持有的專利數不到20個,而日本東洋制罐在中國注冊的專利數就達58個,因此國內金屬包裝企業必須加大研究開發的投入,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金屬包裝企業將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金屬包裝發展前景
1.市場環境趨好,存在巨大的潛力和成長空間。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群體,擁有豐富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及出口商品資源,除迅速發展飲料行業外,化學、化妝品和醫藥等新產業的發展也為金屬包裝提供了巨大的增長空間。而且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及跨國公司在華投資都極大的帶動包裝需求增長,預計未來的5~10年將是金屬包裝戰略發展的機遇期。根據2007年中國金屬包裝產業銷售收入判斷發展趨勢,預計2015年產銷量將遠遠超過國家原有規劃目標。
中國包裝業包括紙品包裝、塑料包裝、金屬包裝、玻璃包裝、包裝印刷、包裝機械制造和其他包裝產品等七個子行業:
金屬包裝業是中國包裝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2007年金屬包裝占包裝業銷售收入比不斷上升,2003~2007年銷售收入復合年增長率為23%。2007年,金屬包裝克服馬口鐵漲價、運輸成本上升、能源緊缺等困難,產銷持續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基本實現了規模和效益同步提升,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463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利潤總額16.4億元,資產總額累計達到402億元,同比增長11.5%,全行業處于呈現穩健上升的發展新時期,并預計在未來五年仍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和消費增長帶動了包裝業的增長和包裝產品質量的提高。金屬包裝因其良好的密封性和具有的鮮艷圖案,在食品、飲料、日化用品和家庭用品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食品和飲料業已成為金屬包裝的最大市場,化工品、化妝品和藥品行業均為金屬包裝的重要市場。
中國金屬包裝業現已形成包括印涂鐵、制罐、制蓋、制桶等產品的完整金屬包裝工業體系。其主要產品可分為:印涂鐵、飲料罐(包括鋁制兩片飲料罐、鋼制兩片飲料罐、馬口鐵三片飲料罐)、食品罐(普通食品罐和奶粉罐)、氣霧罐(馬口鐵制成的藥用罐、殺蟲劑罐、化妝品罐、工業和家居護理罐等)、化工罐、200升以上的鋼桶和金屬蓋產品(皇冠罐、旋開罐、易拉罐等),金屬包裝產品線豐富,應用領域十分廣闊。
中國金屬包裝行業較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例如美國2006年金屬罐、其他金屬容器以及金屬蓋等銷售收入約16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265億元。美國2006年人均金屬包裝消費折合人民幣420元,而中國同期人均金屬包裝消費僅為30元。從具體產品如飲料罐來看,中國2006年人均消費僅17罐,與美國人均380罐相比,國內市場潛力很大。
從行業的綜合發展和2007年業績表現來看,金屬包裝已經進入了穩健、持續的發展期,基本形成了包括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在內的大珠江三角、江浙滬的長三角和京津唐渤海三角三個集中金屬包裝產業帶,并出現東部沿海向華中地區、西南地區轉移、南方發達地區向北方地區拓展的趨勢,金屬包裝的區域發展得到進一步改善。金屬包裝已從分散落后的行業發展成擁有一定現代化技術裝備、門類比較齊全的完整工業體系,一批跨地區的產品新、規模大、效益好的金屬包裝龍頭企業開始涌現,特別是中糧包裝、波爾亞太和奧瑞金制罐。
金屬包裝存在的主要問題
金屬包裝經過長足的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門類,但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與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增長及出口包裝不斷變化和升級的要求相比,在質量品種、新產品技術含量、技術開發水平及金屬包裝規模布局、人才等多方面與國外的差距還較大,仍有許多不足,主要是:
1.企業發展的規模不經濟:金屬包裝企業以中小規模為主,產業集中度不高,主業突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世界級金屬包裝企業集團還沒有形成,金屬包裝行業相比其他包裝行業仍處于成長階段。
目前我國1400家金屬包裝企業年耗馬口鐵達140萬噸,萬噸以上企業不足60家,僅占4%,平均每家企業的年耗用馬口鐵量僅為1000噸。
2.同質化競爭、創新能力不足:在金屬包裝領域,我們習慣重視包裝制造和投資,但對工藝、技術、管理和包裝設計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投入和服務不足、總結不多,與國外差距很大。從產業效益看,西歐目前金屬包裝平均年單位馬口鐵耗材創造效益3.2億元/萬噸,而我國該指標為1.9億元/萬噸,西歐金屬包裝行業單位收入比中國多70%。從金屬包裝專利數量看,中國國內金屬包裝位居前2名的企業持有的專利數不到20個,而日本東洋制罐在中國注冊的專利數就達58個,因此國內金屬包裝企業必須加大研究開發的投入,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金屬包裝企業將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金屬包裝發展前景
1.市場環境趨好,存在巨大的潛力和成長空間。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群體,擁有豐富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及出口商品資源,除迅速發展飲料行業外,化學、化妝品和醫藥等新產業的發展也為金屬包裝提供了巨大的增長空間。而且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及跨國公司在華投資都極大的帶動包裝需求增長,預計未來的5~10年將是金屬包裝戰略發展的機遇期。根據2007年中國金屬包裝產業銷售收入判斷發展趨勢,預計2015年產銷量將遠遠超過國家原有規劃目標。
- 相關新聞:
- ·產品分析:熱收縮包裝機的優點 2012.02.10
- ·美國包裝產品制造商Sonoco第四季盈利低于預期 2012.02.10
- ·裕同集團將在渝投巨資發展印刷包裝 2012.02.10
- ·?????????????????? 2012.02.0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