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電子書”,作家“自出版”
2011-09-13 08:35 來源:文匯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在美國,一些作家寫了新書不再交給出版社,而依托電子書平臺自己出版,封面設計、推廣促銷、新書定價等等活計,都自己干。這種新模式被稱作“自出版”,而“自出版”的作品叫做“原生電子書”
【CPP114】訊:在美國,一些作家寫了新書不再交給出版社,而依托電子書平臺自己出版,封面設計、推廣促銷、新書定價等等活計,都自己干。這種新模式被稱作“自出版”,而“自出版”的作品叫做“原生電子書”
“我想問聽眾們一個簡單的問題:有多少人是用手機或者其他電子閱讀器讀書的?能舉下手嗎?”幾天前,在北京,一個美國男人在結束自己的演講前,做了一次現場調查。他望著臺下舉起的手,自言自語:“這比美國多得多了……”
他叫布萊克·克勞齊,被盛大文學請來中國做“原生電子書”論壇的嘉賓真是再合適不過:2010年前,克勞齊已是一位出版了3本暢銷小說的作家,2010年后,他嘗試把兩本書放在kindle上賣,四五個月里取得了月銷2萬本的驚人成功。嘗到甜頭的他就此轉型,改在電子書平臺上發表新作——寫作之余,他做自己作品的出版商,包攬了封面設計、推廣促銷和新書定價等活計。“一個人就是一家出版社”,這種新模式被稱作“自出版”,而“自出版”的作品叫做“原生電子書”。目前在亞馬遜書店里,通過Kindle下載的前100種暢銷書中,有28種是“自出版”的“原生電子書”。
收入很誘人,作家做“超人”
看看克勞齊為自己的小說得做些什么吧。“當一本書寫完,以前交由出版商做的后續工作,我現在都要自己干:雇請設計師設計封面,考慮制訂推廣促銷的計劃,還要自己做校對和編輯……
克勞齊說,其實在寫作時,他已經在想這些事:封面怎么吸引人,如何對那些潛在的讀者亮出新書的“看點”……他的下一本書將在今年11月上線,但眼下他就開始跟精挑細選出來的400多個博客的博主聯系,請他們寫書評。
“我現在已經不太依靠傳統的出版物來對我的書進行評論。”克勞齊說,在美國,書評對于書的銷售至關重要,因此他對400多位博主提要求:在新書出版當天,就請他們同步把書評放上他們的博客,同時轉載到一些大型論壇上。他估計,這些博主還會動用facebook等社交平臺來幫忙推廣他的新書?藙邶R像一名專業公關人士那樣老到地總結道:“這樣做,發布當日將會有很多新聞圍著我的新書轉。我第一部網上作品按照這種方式操作,第一天就獲得了很好的成績。”
一個人扛下這么多事,累不累?當然累,克勞齊直言不諱:最大的動力就是回報——“你想不想掙更多的錢?就這么簡單。”他“攤開賬本”:“原來我跟傳統出版社合作的時候,一本書定價25美元左右,我拿10%版稅,每賣出一本拿2.5美元;現在我與幾個電子書平臺都有合作,以亞馬遜為例,一本電子書雖然定價2.99美元,但每賣掉一本,我能拿70%,也就是2.1美元左右——看起來比先前少一點,不過,在傳統出版模式下我每年最多只能出一本新書,而現在我可以出更多的書。”
此外,按美國傳統出版的結算方式,作者每年兩次獲得報酬,但做“原生電子書”,每個月克勞齊都能分到錢。
“分心”太多,還是“釋放潛能”?
克勞齊至今一共寫了7本小說,他把它們都陳列在電子書架上,設置關鍵詞搜索,提供故事梗概和免費章節試讀。他還給自己做了一個官方網站,其中有訪談、鏈接、作品年表、個人背景,也介紹題材或風格跟他相近的其他作家的作品。
這僅僅是個開始?藙邶R做了自己的出版商,“經營頭腦”被激活,隨時留心著新的商業機會。他正和美國一家動畫公司合作,嘗試改變小說“純文本閱讀”的傳統模式,融入視頻和音頻——網上閱讀“有聲有色”是未來趨勢,克勞齊說他所有的電子書都要“多媒體化”。
“我干了不少寫作之外的事,你可以說這些是挑戰,但我應付得來,因為沒有一個人比我更清楚應該如何給我的新書做包裝和營銷。”盡管克勞齊這樣宣稱,質疑的聲音沒有停過:你是否還有足夠精力和把握干好老本行——寫小說?甚至他列舉的“原生電子書”的另一大好處“增進和讀者之間的親和度”,也被批評為“有媚粉絲之嫌”。
克勞齊強調,對“原生電子書”,他最喜歡的一點是它能讓作者“盡量釋放創作潛能”:“現在,我能夠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寫多長就寫多長……‘原生電子書’把這個權利歸還給了作者,這是非常好、非常好的事情。”
中國市場很大,可是平臺互不開放
亞馬遜之類的電子平臺吸附了大量像克勞齊這樣的“自出版”作家,并且為他們提供服務?藙邶R為了推銷下一本新書,向400多位博客作者發了邀請評論的電子郵件,而亞馬遜則向幾十萬在線讀者發郵件,告知新書出版日期。“這個郵件很有用,昨晚我的這本還未問世的書排到了亞馬遜Kindle排行榜前100位的第82位,這是我自己不可能做到的。”克勞齊把這一條作為重要經驗推介給他的中國聽眾:除了辛勤勞動,還要懂得和大品牌的大平臺合作。
臺下舉起的手臂,讓克勞齊見識了中國電子閱讀市場之大。盛大文學首席版權官周洪立告訴他,中國有7億部手機,有4.5億網民,有7000萬個博主和幾千萬微博主……這讓克勞齊迫不及待想在中國開拓新讀者群。但當他更多了解情況后,又有點迷惑了:中國目前的電子閱讀平臺格局和美國非常不一樣,“在美國,一個作家可以在多個電子平臺發布作品,價格一樣;而中國的電子閱讀平臺更傾向于跟作者獨家簽約,作家和作品只能和一個平臺捆綁……”
“我想問聽眾們一個簡單的問題:有多少人是用手機或者其他電子閱讀器讀書的?能舉下手嗎?”幾天前,在北京,一個美國男人在結束自己的演講前,做了一次現場調查。他望著臺下舉起的手,自言自語:“這比美國多得多了……”
他叫布萊克·克勞齊,被盛大文學請來中國做“原生電子書”論壇的嘉賓真是再合適不過:2010年前,克勞齊已是一位出版了3本暢銷小說的作家,2010年后,他嘗試把兩本書放在kindle上賣,四五個月里取得了月銷2萬本的驚人成功。嘗到甜頭的他就此轉型,改在電子書平臺上發表新作——寫作之余,他做自己作品的出版商,包攬了封面設計、推廣促銷和新書定價等活計。“一個人就是一家出版社”,這種新模式被稱作“自出版”,而“自出版”的作品叫做“原生電子書”。目前在亞馬遜書店里,通過Kindle下載的前100種暢銷書中,有28種是“自出版”的“原生電子書”。
收入很誘人,作家做“超人”
看看克勞齊為自己的小說得做些什么吧。“當一本書寫完,以前交由出版商做的后續工作,我現在都要自己干:雇請設計師設計封面,考慮制訂推廣促銷的計劃,還要自己做校對和編輯……
克勞齊說,其實在寫作時,他已經在想這些事:封面怎么吸引人,如何對那些潛在的讀者亮出新書的“看點”……他的下一本書將在今年11月上線,但眼下他就開始跟精挑細選出來的400多個博客的博主聯系,請他們寫書評。
“我現在已經不太依靠傳統的出版物來對我的書進行評論。”克勞齊說,在美國,書評對于書的銷售至關重要,因此他對400多位博主提要求:在新書出版當天,就請他們同步把書評放上他們的博客,同時轉載到一些大型論壇上。他估計,這些博主還會動用facebook等社交平臺來幫忙推廣他的新書?藙邶R像一名專業公關人士那樣老到地總結道:“這樣做,發布當日將會有很多新聞圍著我的新書轉。我第一部網上作品按照這種方式操作,第一天就獲得了很好的成績。”
一個人扛下這么多事,累不累?當然累,克勞齊直言不諱:最大的動力就是回報——“你想不想掙更多的錢?就這么簡單。”他“攤開賬本”:“原來我跟傳統出版社合作的時候,一本書定價25美元左右,我拿10%版稅,每賣出一本拿2.5美元;現在我與幾個電子書平臺都有合作,以亞馬遜為例,一本電子書雖然定價2.99美元,但每賣掉一本,我能拿70%,也就是2.1美元左右——看起來比先前少一點,不過,在傳統出版模式下我每年最多只能出一本新書,而現在我可以出更多的書。”
此外,按美國傳統出版的結算方式,作者每年兩次獲得報酬,但做“原生電子書”,每個月克勞齊都能分到錢。
“分心”太多,還是“釋放潛能”?
克勞齊至今一共寫了7本小說,他把它們都陳列在電子書架上,設置關鍵詞搜索,提供故事梗概和免費章節試讀。他還給自己做了一個官方網站,其中有訪談、鏈接、作品年表、個人背景,也介紹題材或風格跟他相近的其他作家的作品。
這僅僅是個開始?藙邶R做了自己的出版商,“經營頭腦”被激活,隨時留心著新的商業機會。他正和美國一家動畫公司合作,嘗試改變小說“純文本閱讀”的傳統模式,融入視頻和音頻——網上閱讀“有聲有色”是未來趨勢,克勞齊說他所有的電子書都要“多媒體化”。
“我干了不少寫作之外的事,你可以說這些是挑戰,但我應付得來,因為沒有一個人比我更清楚應該如何給我的新書做包裝和營銷。”盡管克勞齊這樣宣稱,質疑的聲音沒有停過:你是否還有足夠精力和把握干好老本行——寫小說?甚至他列舉的“原生電子書”的另一大好處“增進和讀者之間的親和度”,也被批評為“有媚粉絲之嫌”。
克勞齊強調,對“原生電子書”,他最喜歡的一點是它能讓作者“盡量釋放創作潛能”:“現在,我能夠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寫多長就寫多長……‘原生電子書’把這個權利歸還給了作者,這是非常好、非常好的事情。”
中國市場很大,可是平臺互不開放
亞馬遜之類的電子平臺吸附了大量像克勞齊這樣的“自出版”作家,并且為他們提供服務?藙邶R為了推銷下一本新書,向400多位博客作者發了邀請評論的電子郵件,而亞馬遜則向幾十萬在線讀者發郵件,告知新書出版日期。“這個郵件很有用,昨晚我的這本還未問世的書排到了亞馬遜Kindle排行榜前100位的第82位,這是我自己不可能做到的。”克勞齊把這一條作為重要經驗推介給他的中國聽眾:除了辛勤勞動,還要懂得和大品牌的大平臺合作。
臺下舉起的手臂,讓克勞齊見識了中國電子閱讀市場之大。盛大文學首席版權官周洪立告訴他,中國有7億部手機,有4.5億網民,有7000萬個博主和幾千萬微博主……這讓克勞齊迫不及待想在中國開拓新讀者群。但當他更多了解情況后,又有點迷惑了:中國目前的電子閱讀平臺格局和美國非常不一樣,“在美國,一個作家可以在多個電子平臺發布作品,價格一樣;而中國的電子閱讀平臺更傾向于跟作者獨家簽約,作家和作品只能和一個平臺捆綁……”
- 相關新聞:
- ·傳亞馬遜與出版商談判 要推電子書借閱服務 2011.09.13
- ·電子書仍以滿足閱讀需求為設計初衷 2011.09.09
- ·電子書之父Michael S. Hart去世 2011.09.09
- ·“配音版”電子書增強參與感 2011.09.0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