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不必談微博色變
2011-08-08 09:47 來源:財訊網 責編:江佳
- 摘要:
- 傳統媒體不必談微博色變,更要改變高高在上的慣有優越感,傳統媒體和微博在當今中國可以比翼齊飛,前者可以繼續挑戰后者的強勢意見,后者也可以繼續挑戰前者的單一和被動。
【CPP114】訊:因對微博信息復雜而散亂,在謠言制造并推波助瀾力量的憂慮,環球時報8月5日曾發表題為《傳統媒體不應淪為微博印刷版》的社評文章,主要意思是批評微博這個新興輿論平臺過于情緒宣泄,對中國社會的意見反映不全面,尚行不成穩定的社會責任感。同時號召傳統媒體不要被微博上的信息和話題控制,成為“集體微博控”,更不能對微博強勢意見頂禮膜拜。
請先讓我們正確認識一下微博——短短140字符,從誕生到現在,用了不到1年半的時間,注冊賬戶已有1.4億人,到今年年底可能突破2億人。新增的微博用戶量可能相當于英國全國人口總和。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通過微博的發布框,做你想做的一切,無非是收轉播點評@,鏈接在一起,就開啟了全新的從現實到虛擬的交互社會。
為什么一個只有140字符的有限媒介空間會引爆一個又一個新聞熱點事件?
首先,微博符合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特性。中國人通常比較害羞和內斂,不太愿意或擅長用話語直接交流,而是選擇用圖片和視頻。而微博能替他們多角度表達并且可以進行人際社交。
其次,微博擴展了新聞報道的邊界。日本大地震中,微博雖微小,卻發揮了遠超傳統媒體的力量和價值,以信息發布的及時性、準確性、全面性、豐富性、人性等方面,成為網民獲取有關地震報道的首選。因微博可以發求救信息,甚至可以集合在線網友的人道力量,發起成功的解救行動,哪怕你是遠在日本。而這種功能在微博之前絕無僅有。
“7•23”動車事故也是從微博上最先傳播出來的。有統計顯示,現在一半以上的熱點新聞,都是通過微博等新媒體首發的。對此,《環球時報》也承認:作為新聞報道的一大信息源,微博顯然是配得上的。這是信息工具革命帶來的,無可逆轉。
第三,微博使普通公民參與公民社會成為可能!董h球時報》也認為,微博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公眾的意見和訴求,它與真實社會的映照,往往是第一時間和不加修飾的。因此,微博可以成為普通公民低成本和便捷的渠道參與圍觀、質疑、問責到監督政府和領導人的民意工具,又使其中的民意領袖塑造民意成為可能,最終影響到政府的行為和決策。
今年1月17日,中國社科院教授于建嶸將失蹤兒童求助信息發到微博,很快引發網友大量關注。微博上有關疑似失蹤兒童的信息,和尋子信息逐漸增多。為此于教授建立了一個“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微博,呼吁以此協助警方采取行動。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公益活動就此發起。4月12日,全國警方啟動了為期6個月的打拐活動,并在6月1日前建立了失蹤兒童快速查找機制,打破常規,不分警種,在兒童失蹤第一時間聯合行動。
我們客觀承認,由于微博過于年輕,過于新鮮,而用戶素質和人格修為參差不齊,不排除很多人來此低俗消費、情緒發泄、詆毀主流社會價值觀……甚至很多貪圖小利的短視者還以此為發財平臺,幫人刷粉絲,進行虛假宣傳和包裝等負面利用。但擁有1.4億用戶的微博其實已經是個大社會了,和現實社會一樣,這種負面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但一定是小眾的,非主流的。更多的使用者都是在嘗試、體驗和學習微博的正面價值,這些人中有李開復、俞敏洪,有李連杰,有余華,有雅江扎噶寺加措活佛,更有數不清的趙錢孫李、你我他。
《環球時報》批評微博對中國社會的意見反映是不全面的,與現實社會的多元化是不相符的。對此,筆者不敢茍同。
論傳統媒體,從官方報紙到官辦電視臺、電臺,每期版面和節目都是相對有限的,加之出版時間和播出時間更是有限的,誰又敢客觀承認這些以官方媒體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對中國社會意見的反映就全面了?就能多元化反映當今中國現實社會的多元性了?另外,中國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黨報,從設立之初就定位于黨的喉舌作用,也就是說更多的職責是起到輿論導向的作用,為了社會穩定和諧的大局,用心良苦地總是保持以正面宣傳報道為主,對此,人民深表理解和支持。
但中國人口眾多,國情復雜,社會問題多元,從普通公民對新聞的天然喜好角度,他們很自然的首選與己的吃喝拉撒和最直接的相關利益有關的角度去挑選新聞。全世界如此。我們很欣喜的看到,《人民日報》已經從歷史上慣常以黨、政、軍等國家大政方針的政策宣講,轉而也關心關注收入差距、戶籍壁壘等與民生更貼近的更現實的多元話題報道。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傳統媒體當下不是要擔心跟不跟著微博走的問題,更不必擔心是否被滅,而應與微博“打成一片”,從中汲取社會化、多元化、平民化的營養。傳統媒體依然可以一如既往從微博中發掘話題,甚至轉載信息,但只有是更專業和更有責任感的挑選和辨識信息,真的和微博的草根訴求感同身受,發揮你們的思想深度,才能去替中國社會解決更多的問題。
所以,傳統媒體不必談微博色變,更要改變高高在上的慣有優越感,傳統媒體和微博在當今中國可以比翼齊飛,前者可以繼續挑戰后者的強勢意見,后者也可以繼續挑戰前者的單一和被動。中國社會正需要這樣的互補,社會主流價值不是天然存在于傳統媒體,微博上也不都是非理性和暴民。傳統媒體和微博應該聯起手來,促進信息傳播,讓公民更多關注這個國家發生的事,學會正面圍觀,學會獨立思考,最后提高獨立判斷能力,共同推動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更民主、更自由、更和諧。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環球時報社評:傳統媒體不應淪為微博印刷版
溫州動車事故透視 傳統媒體應反思
傳統媒體的未來:漸進式發展已不能滿足需要
傳統媒體轉型探析:利用報紙品牌打造電子報
請先讓我們正確認識一下微博——短短140字符,從誕生到現在,用了不到1年半的時間,注冊賬戶已有1.4億人,到今年年底可能突破2億人。新增的微博用戶量可能相當于英國全國人口總和。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通過微博的發布框,做你想做的一切,無非是收轉播點評@,鏈接在一起,就開啟了全新的從現實到虛擬的交互社會。
為什么一個只有140字符的有限媒介空間會引爆一個又一個新聞熱點事件?
首先,微博符合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特性。中國人通常比較害羞和內斂,不太愿意或擅長用話語直接交流,而是選擇用圖片和視頻。而微博能替他們多角度表達并且可以進行人際社交。
其次,微博擴展了新聞報道的邊界。日本大地震中,微博雖微小,卻發揮了遠超傳統媒體的力量和價值,以信息發布的及時性、準確性、全面性、豐富性、人性等方面,成為網民獲取有關地震報道的首選。因微博可以發求救信息,甚至可以集合在線網友的人道力量,發起成功的解救行動,哪怕你是遠在日本。而這種功能在微博之前絕無僅有。
“7•23”動車事故也是從微博上最先傳播出來的。有統計顯示,現在一半以上的熱點新聞,都是通過微博等新媒體首發的。對此,《環球時報》也承認:作為新聞報道的一大信息源,微博顯然是配得上的。這是信息工具革命帶來的,無可逆轉。
第三,微博使普通公民參與公民社會成為可能!董h球時報》也認為,微博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公眾的意見和訴求,它與真實社會的映照,往往是第一時間和不加修飾的。因此,微博可以成為普通公民低成本和便捷的渠道參與圍觀、質疑、問責到監督政府和領導人的民意工具,又使其中的民意領袖塑造民意成為可能,最終影響到政府的行為和決策。
今年1月17日,中國社科院教授于建嶸將失蹤兒童求助信息發到微博,很快引發網友大量關注。微博上有關疑似失蹤兒童的信息,和尋子信息逐漸增多。為此于教授建立了一個“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微博,呼吁以此協助警方采取行動。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公益活動就此發起。4月12日,全國警方啟動了為期6個月的打拐活動,并在6月1日前建立了失蹤兒童快速查找機制,打破常規,不分警種,在兒童失蹤第一時間聯合行動。
我們客觀承認,由于微博過于年輕,過于新鮮,而用戶素質和人格修為參差不齊,不排除很多人來此低俗消費、情緒發泄、詆毀主流社會價值觀……甚至很多貪圖小利的短視者還以此為發財平臺,幫人刷粉絲,進行虛假宣傳和包裝等負面利用。但擁有1.4億用戶的微博其實已經是個大社會了,和現實社會一樣,這種負面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但一定是小眾的,非主流的。更多的使用者都是在嘗試、體驗和學習微博的正面價值,這些人中有李開復、俞敏洪,有李連杰,有余華,有雅江扎噶寺加措活佛,更有數不清的趙錢孫李、你我他。
《環球時報》批評微博對中國社會的意見反映是不全面的,與現實社會的多元化是不相符的。對此,筆者不敢茍同。
論傳統媒體,從官方報紙到官辦電視臺、電臺,每期版面和節目都是相對有限的,加之出版時間和播出時間更是有限的,誰又敢客觀承認這些以官方媒體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對中國社會意見的反映就全面了?就能多元化反映當今中國現實社會的多元性了?另外,中國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黨報,從設立之初就定位于黨的喉舌作用,也就是說更多的職責是起到輿論導向的作用,為了社會穩定和諧的大局,用心良苦地總是保持以正面宣傳報道為主,對此,人民深表理解和支持。
但中國人口眾多,國情復雜,社會問題多元,從普通公民對新聞的天然喜好角度,他們很自然的首選與己的吃喝拉撒和最直接的相關利益有關的角度去挑選新聞。全世界如此。我們很欣喜的看到,《人民日報》已經從歷史上慣常以黨、政、軍等國家大政方針的政策宣講,轉而也關心關注收入差距、戶籍壁壘等與民生更貼近的更現實的多元話題報道。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傳統媒體當下不是要擔心跟不跟著微博走的問題,更不必擔心是否被滅,而應與微博“打成一片”,從中汲取社會化、多元化、平民化的營養。傳統媒體依然可以一如既往從微博中發掘話題,甚至轉載信息,但只有是更專業和更有責任感的挑選和辨識信息,真的和微博的草根訴求感同身受,發揮你們的思想深度,才能去替中國社會解決更多的問題。
所以,傳統媒體不必談微博色變,更要改變高高在上的慣有優越感,傳統媒體和微博在當今中國可以比翼齊飛,前者可以繼續挑戰后者的強勢意見,后者也可以繼續挑戰前者的單一和被動。中國社會正需要這樣的互補,社會主流價值不是天然存在于傳統媒體,微博上也不都是非理性和暴民。傳統媒體和微博應該聯起手來,促進信息傳播,讓公民更多關注這個國家發生的事,學會正面圍觀,學會獨立思考,最后提高獨立判斷能力,共同推動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更民主、更自由、更和諧。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環球時報社評:傳統媒體不應淪為微博印刷版
溫州動車事故透視 傳統媒體應反思
傳統媒體的未來:漸進式發展已不能滿足需要
傳統媒體轉型探析:利用報紙品牌打造電子報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