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小報19年
2011-07-25 08:10 來源:齊魯晚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在廣東梅縣白渡鎮嵩山村,幾位離退休老人義務辦了一份家鄉小報《嵩山鄉情》,經費全靠鄉親贊助。這份鄉情小報一辦就是19年,不僅“發行”到全國各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還遠達十幾個國家。
主編吳慶茂是《嵩山鄉情》的元老。2002年,他從白渡鎮中學教師崗位上退休,接過了《嵩山鄉情》的擔子。從此,這個一頭白發的老人要把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這份小報上。
每個月都有十幾封來稿從各地寄來,吳慶茂要看后再加以刪改。有時候他不得不戴著老花鏡再手拿放大鏡,才能看清楚來信的字。
“我常說我是身兼十幾職:主編、財務、秘書、接待員、聯絡員、郵遞員、衛生員……要處理稿件、要接待、要聯系、要回復,都是我一個人。”他扳著指頭細算,說得口干舌燥了,喝一口本地的花茶,然后搖頭感嘆。
19年里,這份小報的讀者逐漸增加;印刷數量從最初的500份到如今的1200份,其中多數寄到外地。廣東省內最多,臺灣有十七八份,國外十幾個國家。
“郵費太貴啦!”吳慶茂說,最貴的是寄到美國、加拿大,一封信就要11塊3。他一般都寄到當地的同鄉會所在地,讓其復印幾十份給需要的人。“報紙經費都是靠熱心鄉親捐贈,節約一點嘛。”
這份報紙村民愛看,鄉鎮干部愛看,不少外鄉人也愛看。白渡鎮上一個超市的老板就主動要付費“訂閱”。他向吳慶茂抱怨,放在超市里的報紙他還沒看完,就不知被誰“偷走”了,他只好把報紙鎖在抽屜里自己慢慢看。
國外的游子就更加渴望這封來自故鄉的特殊家書。一收到就趕緊復印幾十份上百份分發。如果沒有在正常時間收到,就會打電話來詢問情況。
因為《嵩山鄉情》,不少漂流在外的嵩山人尋到了根、聯系上了老家。這幾年每年春分,臺灣的吳姓族人都會派代表回鄉祭祖,多的五六十人,少則一二十人,都是通過《嵩山鄉情》找到了老家。
今年春節,吳慶茂接到一個來自四川成都的電話。一位80多歲的嵩山老人吳奕球在電話那端泣不成聲:七十年前就離家打拼,遠走成都,幾十年來和家鄉親友少有聯系。今年春節,侄子到成都來看望,談起家鄉辦的報紙他才知道此事,特意打電話要求吳慶茂給他寄報紙。
5月,老人寫來長達6頁紙的回信。信中說他收到報紙后,當天激動得一直翻閱到夜里12點,“萬語千言不知從何說起”,很多已經忘卻的往事像電影似的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家鄉的各種片段,老人自覺像斷了線的風箏又接上了線,一再嘆息:“此生無憾。”
《嵩山鄉情》辦了19年,遠近村子都知道嵩山村出了一份報紙,影響力越來越大。通過《嵩山鄉情》,海內外的鄉親前后捐款七八百萬,為村里修建了十幾公里的水泥路和十幾座大小橋梁,翻修了學校和祠堂。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