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版紙雙反:中歐貿易“暗戰”
2011-05-23 09:34 來源: 新金融觀察報 責編:陳伊超
- 摘要:
- 5月14日,歐盟宣布對從我國進口的銅版紙同時進行“雙反稅”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這是歐盟首次對中國同一產品同時動用雙重貿易救濟手段。
歐盟認為,正是受益于這些補貼,中國企業對歐出口近年來明顯增加,嚴重擠壓了歐盟銅版紙生產企業的生存空間。
不過,據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介紹,目前歐盟進口的中國銅版紙不足歐盟市場份額的5%。那么這么小的一個市場份額又是如何對歐盟造紙企業產生實質傷害呢?
受訪專家表示,歐盟內部銅版紙銷售額下降更多還是由于經濟頹勢帶來的整體需求下降所致,而不是因為中國制造商和進口商之間所謂的不公平行為。
其實在當時進行雙反調查時,便有出口企業已經針對歐盟的說法予以了反駁,“歐盟所稱的傷害其實源自歐盟產業的產能過剩。”不過歐盟對此并不認同。
受困“非市場”?
對于這次的“雙反”裁定,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指出,歐盟在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同時,對華反傾銷采取歧視的、不公正的“替代國”做法執意對中國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利益,并違背WTO規則。
有“中國反傾銷第一人”之稱的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蒲凌塵認為,無論這個第三方的替代國是否合理,但畢竟還不是本國價格,因此很難有絕對意義上的可比。
由于歐盟迄今不肯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因此在反傾銷案件中,歐盟經常隨意選擇一個替代國來計算涉案產品的正常價格,通常要比我國國內價格高,然后用這個正常價格來衡量我國產品是否在歐盟市場上低價傾銷并計算出傾銷幅度,用于確定反傾銷稅率。
在去年6月歐盟對我國瓷磚的反傾銷調查中,歐盟曾以美國作為我國的替代國來計算反傾銷幅度。在很多人看來,正是受困于這個非市場經濟地位,歷年來我國成為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最大受害者。不少專家指出,也是基于上述原因,迅速全面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一直以來也是中美、中歐高層會談的主題。
不過,由于不肯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始終遵循著對“非市場經濟體”不適用反補貼的慣例。
“既然不給市場經濟地位,但是又按照市場經濟國家狀況對于產品的補貼進行反補貼,那么歐盟這個標準就模糊了,因為反補貼這個事情是按照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來做的一些判定,從適用的原則和標準來講,此次這樣做并不是很妥當。”商務部研究院歐洲研究室主任李鋼對新金融記者表示。
在李鋼看來,以往在行使貿易救濟措施這一塊,我們始終也認為歐盟也比較講究規則,按照規則辦事的,而從這次的情況看,歐盟是追隨美國的對華貿易策略,有這樣一個不好的跡象。
據了解,按照早先的美國法律,反補貼措施不會針對非市場經濟國家,不過這種情況在2006年有所改變。據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業務總監馮軍介紹,當年11月20日美國針對中國產品進行的雙反調查,打破了這樣一個慣例,以期遏制不斷擴大的中美貿易逆差。之后“雙反”案數量也開始大幅增加,據統計,2009年美國對華發起的“雙反”案最為密集,一共達到10起,涉案總金額45.44億美元。
補貼的“邊界”
有分析人士認為,伴隨2016年我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自動失效,歐美對華貿易制裁時反傾銷的措施將會受限,而“反補貼”則會比較受用比較舒服。而之后,歐盟似乎的確也曾試圖開展反傾銷調查。
。玻埃保澳辏对拢常叭,歐委會對中國產無線數據卡(又稱無線寬域網絡調制解調器)發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
同年9月16日,歐委會又對該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這起案件開創了歐盟對中國同一產品同時進行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三種貿易救濟調查的先例,涉及中國企業出口額約41億美元。這是迄今中國遭遇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救濟調查。
盡管該項調查最終終止,但卻暴露出歐盟反補貼的傾向。與反傾銷和保障措施(非歧視原則基礎上的進口限制)相比,反補貼作為新型貿易壁壘對一國外貿出口和經濟發展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威脅主要針對企業和特定行業,而反補貼則會影響被調查國的貿易和產業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甚至總體經濟戰略。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