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加工成印刷“雞肋”?
2011-05-05 08:55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當前,印后工序在許多印刷企業被視為“雞肋”而成為遺忘的角落,甚至干脆“壯士斷腕”而完全依靠外包甩掉這個“賠錢貨”,這和印刷業經營者對印后重要性認識不足不無關系。
【CPP114】訊:當前,印后工序在許多印刷企業被視為“雞肋”而成為遺忘的角落,甚至干脆“壯士斷腕”而完全依靠外包甩掉這個“賠錢貨”,這和印刷業經營者對印后重要性認識不足不無關系。書刊印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長期以來,從出版單位到印刷企業,卻往往對此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因此,非常
有必要重新認識和強化認識印后的重要性,真正樹立以裝訂為中心,科學安排、合理調度印刷生產各個環節。筆者認為,印后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3點。
一是裝訂速度直接影響出書周期。裝訂工序步驟繁多,特別是裝訂加工工藝復雜的書刊,印后工序需要的時間要比印前、印刷多得多。在實際生產中,由于客戶確認、生產安排、設備等因素,導致印前、印刷等諸環節未按計劃時間完成,但最終交期難以更改,壓力全部在裝訂。裝訂工序往往既要替前道工序“擦屁股”,還要加班加點趕工期,一些加工環節連必要的工藝時間也無法保證。出版社為了搶占市場,將圖書出版周期無限度地縮短,為了保證交期,自然談不上精工細做,只能減少或縮短一些工序的加工過程,如平裝書不經捆頁壓實就開始配頁,彩色印張墨跡不干就開始折頁配帖,覆膜固化時間不夠就裁切封面,商輪烘干彩色書頁沒有在空氣中進行必要的自然調濕就開始配套裝訂等,這又怎能保證裝訂質量呢?
二是裝訂效率直接關系印制成本。書刊印刷企業面對的客戶群體的變化,客戶,尤其是雜志和目錄印刷客戶對更快、更好、更便宜的孜孜追求,都使得速度成為印刷商在競爭中制勝的關鍵因素,也是客戶評價印刷企業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要滿足客戶群的以上要求,就必須引進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聯動線設備代替傳統的手工作業,減少差錯廢次率,提高生產效率;加速印后向技術、人才、資金集約型的轉變;科學調度,無縫銜接,避免因生產安排失誤而造成的等工和趕工現象。
三是裝訂質量直接關系到閱讀效果和使用期限。裝訂質量要素,如書刊內文頁碼、版面排列是否正確、整齊,圖表連接是否恰當,訂、鎖、粘連是否牢固、平整不變形等;裝幀封面是否牢固、干凈、平整,翻閱時是否平服、攤得開,外表是否美觀不變形等;裝幀材料選用是否恰當、合格等,都會直接影響閱讀和使用。隨著多年來印前、印刷設備的不斷更新,印刷質量已經不是書刊質量的主要問題,而裝訂卻成為制約我國書刊印刷發展的瓶頸。
長期以來對裝訂的忽視,印前、印刷環節生產工藝對裝訂工藝要求不了解、不溝通,特別是部分印刷企業裝訂外包的生產方式,造成了大量偽裝訂質量問題,板子打在裝訂,根子卻在其他環節。對印后的忽視和大量“甩包袱”勢必進一步加劇對印后的誤解。
如折線位置與顏色分界線不重合,看似折頁問題,但實際上卻可能是設計折頁產品時對紙張厚度與折頁關系考慮不周造成的。多次折頁,特別是較厚紙張的多次折頁,折在內部的頁面尺寸必須稍小于外部的頁面,即設計給出一定的裁切補償量,以增大實際的裁切量。補償量不當,會使整個書帖不平服。如果此時在折頁過程中對頁面的裁切量進行補償,折線位置剛好與顏色分界線重合,又會造成成書時實際上的不重合。
再如,成品頁邊距過小或部分圖文被裁切,只要折頁邊平直整齊,裁切量和成品的尺寸正確,就極有可能是設計時頁邊距偏小造成的,而不是裝訂工序的問題。
還有,近年來的數字印刷,如果考慮不周,同樣會帶來裝訂工序無法解決的偽裝訂質量問題。如數字印刷過程中,紙張因為受到高溫烘烤造成含水量下降、脆性增加、強度下降,折頁時很容易破損。應先在折線處進行壓痕處理增加韌性,或利用空氣自然濕度對紙張進行調濕處理后,再進行折頁。另外,數字印刷品靜電現象較嚴重,采用電離氣流系統消除靜電后,折頁會比較順利。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談特種紙印刷及印后加工工藝
覆膜在印后加工中的利和弊
印后加工對印刷品色彩與光澤的影響
有必要重新認識和強化認識印后的重要性,真正樹立以裝訂為中心,科學安排、合理調度印刷生產各個環節。筆者認為,印后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3點。
一是裝訂速度直接影響出書周期。裝訂工序步驟繁多,特別是裝訂加工工藝復雜的書刊,印后工序需要的時間要比印前、印刷多得多。在實際生產中,由于客戶確認、生產安排、設備等因素,導致印前、印刷等諸環節未按計劃時間完成,但最終交期難以更改,壓力全部在裝訂。裝訂工序往往既要替前道工序“擦屁股”,還要加班加點趕工期,一些加工環節連必要的工藝時間也無法保證。出版社為了搶占市場,將圖書出版周期無限度地縮短,為了保證交期,自然談不上精工細做,只能減少或縮短一些工序的加工過程,如平裝書不經捆頁壓實就開始配頁,彩色印張墨跡不干就開始折頁配帖,覆膜固化時間不夠就裁切封面,商輪烘干彩色書頁沒有在空氣中進行必要的自然調濕就開始配套裝訂等,這又怎能保證裝訂質量呢?
二是裝訂效率直接關系印制成本。書刊印刷企業面對的客戶群體的變化,客戶,尤其是雜志和目錄印刷客戶對更快、更好、更便宜的孜孜追求,都使得速度成為印刷商在競爭中制勝的關鍵因素,也是客戶評價印刷企業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要滿足客戶群的以上要求,就必須引進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聯動線設備代替傳統的手工作業,減少差錯廢次率,提高生產效率;加速印后向技術、人才、資金集約型的轉變;科學調度,無縫銜接,避免因生產安排失誤而造成的等工和趕工現象。
三是裝訂質量直接關系到閱讀效果和使用期限。裝訂質量要素,如書刊內文頁碼、版面排列是否正確、整齊,圖表連接是否恰當,訂、鎖、粘連是否牢固、平整不變形等;裝幀封面是否牢固、干凈、平整,翻閱時是否平服、攤得開,外表是否美觀不變形等;裝幀材料選用是否恰當、合格等,都會直接影響閱讀和使用。隨著多年來印前、印刷設備的不斷更新,印刷質量已經不是書刊質量的主要問題,而裝訂卻成為制約我國書刊印刷發展的瓶頸。
長期以來對裝訂的忽視,印前、印刷環節生產工藝對裝訂工藝要求不了解、不溝通,特別是部分印刷企業裝訂外包的生產方式,造成了大量偽裝訂質量問題,板子打在裝訂,根子卻在其他環節。對印后的忽視和大量“甩包袱”勢必進一步加劇對印后的誤解。
如折線位置與顏色分界線不重合,看似折頁問題,但實際上卻可能是設計折頁產品時對紙張厚度與折頁關系考慮不周造成的。多次折頁,特別是較厚紙張的多次折頁,折在內部的頁面尺寸必須稍小于外部的頁面,即設計給出一定的裁切補償量,以增大實際的裁切量。補償量不當,會使整個書帖不平服。如果此時在折頁過程中對頁面的裁切量進行補償,折線位置剛好與顏色分界線重合,又會造成成書時實際上的不重合。
再如,成品頁邊距過小或部分圖文被裁切,只要折頁邊平直整齊,裁切量和成品的尺寸正確,就極有可能是設計時頁邊距偏小造成的,而不是裝訂工序的問題。
還有,近年來的數字印刷,如果考慮不周,同樣會帶來裝訂工序無法解決的偽裝訂質量問題。如數字印刷過程中,紙張因為受到高溫烘烤造成含水量下降、脆性增加、強度下降,折頁時很容易破損。應先在折線處進行壓痕處理增加韌性,或利用空氣自然濕度對紙張進行調濕處理后,再進行折頁。另外,數字印刷品靜電現象較嚴重,采用電離氣流系統消除靜電后,折頁會比較順利。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談特種紙印刷及印后加工工藝
覆膜在印后加工中的利和弊
印后加工對印刷品色彩與光澤的影響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