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一直在轉型一直不成型
2011-03-29 10:32 來源:商界評論 作者:臧海港 責編:王岑
- 摘要:
- 解讀歷史的時候,時常會讓我們萌生遺憾,每當試圖以悔不當初進行假如,那些塵埃落定的往事仿佛瞬間就有機會被改變。然而,對于伊士曼柯達來說,過往太多的遺憾早已積重難返。
不斷錯過轉型機會
從2000年起,數碼相機市場連續高速增長,并呈現出集中爆發的趨勢。在這個高速增長期,索尼、佳能、三 星、尼康等數碼企業紛紛殺入相機領域,其可替代的優勢對傳統膠片領域構成強烈沖擊。這一年,全球數碼成像市場翻了差不多兩倍,全球彩色膠卷的需求開始出現拐點,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開始急速下滑。
柯達的決策者,此時仍然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斷,他們的重心,依舊放在傳統膠片上。作為一個在傳統膠片業占絕對份額的公司,柯達的決策者們并不希望看到數字業務太過迅猛的局面。
事實上,柯達拒絕由傳統膠卷向數碼相機的轉型,一方面為了保護自己傳統優勢的判斷性失誤,另一方面也有著騎虎難下的客觀原因。
20世紀末的幾年,在美國市場,柯達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在歐美市場,柯達節節敗退,背負了超過10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當新任總裁裴學德上任后,他把寶押在了有著巨大空間的中國市場上。在進入中國后不久,他提出了一個“全面收購中國膠卷企業”的計劃。彼時中國的國企改革如火如荼,中國政府也希望通過合資的方式來改變中國感光業全行業虧損的局面。1998年初,柯達與中國政府多個部委聯合簽訂了著名的“全行業合資計劃”,這便是大名鼎鼎的“98協議”。協議規定,柯達與中國七家感光企業中的六家進行合資合作。
“98協議”過后,柯達在中國范圍展開了大量的投資,巨額的產能和規模還來不及消化,他們也不可能顧此失彼,下決心在數碼領域投入過多的精力。
2000年底,膠卷需求開始停滯。但柯達的數字產品只賣到30億美元,僅占其總收入的22%;到了2002年,柯達的產品數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2004年,柯達推出6款姍姍來遲的數碼相機,但其數碼相機業務利潤率僅1%,其82億美元的傳統業務(含膠卷)的收入則萎縮了17%。
最終,如夢初醒的柯達開始了轉型過程。2003年,公司宣布放棄傳統的膠卷業務。它在短短幾年中并購了多家數字技術公司,同時陸續關閉照片洗印廠而專注于數碼印刷。2006年,柯達毅然更換公司標識,去掉了從1971年沿用至今的“黃盒子”和“K”圖形,這意味著它希望人們截斷柯達與膠卷世界的聯系,試圖將新柯達打造成一個涵蓋圖文影像、消費數碼影像和商業膠片三大板塊的全新的數碼影像公司。
從2000年起,數碼相機市場連續高速增長,并呈現出集中爆發的趨勢。在這個高速增長期,索尼、佳能、三 星、尼康等數碼企業紛紛殺入相機領域,其可替代的優勢對傳統膠片領域構成強烈沖擊。這一年,全球數碼成像市場翻了差不多兩倍,全球彩色膠卷的需求開始出現拐點,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開始急速下滑。
柯達的決策者,此時仍然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斷,他們的重心,依舊放在傳統膠片上。作為一個在傳統膠片業占絕對份額的公司,柯達的決策者們并不希望看到數字業務太過迅猛的局面。
事實上,柯達拒絕由傳統膠卷向數碼相機的轉型,一方面為了保護自己傳統優勢的判斷性失誤,另一方面也有著騎虎難下的客觀原因。
20世紀末的幾年,在美國市場,柯達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在歐美市場,柯達節節敗退,背負了超過10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當新任總裁裴學德上任后,他把寶押在了有著巨大空間的中國市場上。在進入中國后不久,他提出了一個“全面收購中國膠卷企業”的計劃。彼時中國的國企改革如火如荼,中國政府也希望通過合資的方式來改變中國感光業全行業虧損的局面。1998年初,柯達與中國政府多個部委聯合簽訂了著名的“全行業合資計劃”,這便是大名鼎鼎的“98協議”。協議規定,柯達與中國七家感光企業中的六家進行合資合作。
“98協議”過后,柯達在中國范圍展開了大量的投資,巨額的產能和規模還來不及消化,他們也不可能顧此失彼,下決心在數碼領域投入過多的精力。
2000年底,膠卷需求開始停滯。但柯達的數字產品只賣到30億美元,僅占其總收入的22%;到了2002年,柯達的產品數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2004年,柯達推出6款姍姍來遲的數碼相機,但其數碼相機業務利潤率僅1%,其82億美元的傳統業務(含膠卷)的收入則萎縮了17%。
最終,如夢初醒的柯達開始了轉型過程。2003年,公司宣布放棄傳統的膠卷業務。它在短短幾年中并購了多家數字技術公司,同時陸續關閉照片洗印廠而專注于數碼印刷。2006年,柯達毅然更換公司標識,去掉了從1971年沿用至今的“黃盒子”和“K”圖形,這意味著它希望人們截斷柯達與膠卷世界的聯系,試圖將新柯達打造成一個涵蓋圖文影像、消費數碼影像和商業膠片三大板塊的全新的數碼影像公司。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