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2011-01-18 09:01 來源:新華網傳媒頻道 責編:江佳
- 摘要:
- 自2004年至今,中國傳媒產業產值實現了翻番。而移動傳媒與互聯網發展快速,正在逐步成為傳媒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動力,而相較于此,報業、期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盡管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長,但在總體產業格局中的比重正在下降,整個中國傳媒產業結構也正發生著改變。
三、我國傳媒產業發展趨勢預測
2010年是中國傳媒產業處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關鍵一年,是傳媒企業極力加大開發市場的關鍵一年,也是中國傳媒產業步入“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目前,傳媒產業相關的十一五規劃均已進入成果驗收階段,各部門的十二五規劃正陸續出臺。2011年作為我國“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傳媒業的發展面臨著挑戰和機遇。
(一)改革、改組改造與創新管理將成為未來體制改革的重點
依據國家制定的傳媒產業轉型政策,未來經營性宣傳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工作將繼續推進,非時政類報刊、新聞網絡等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將陸續完成。而出版社轉企改制工作完成之后,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出版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和組建大型出版集團,并向適應媒體融合趨勢的數字化方向轉型。針對報業和廣電業而言,發行體制改革和制播分離改革將深入推進,覆蓋面和影響力將不斷擴大。同時,國有傳媒企業將進一步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在政策引導下,傳媒產業內部將培育出一批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發揮在市場機制培育中的積極作用。
(二)基于數字化和移動化的傳播形態更加豐富
新技術的發展,推動新的媒體形態的出現。以移動互聯網絡為通信基礎,搭載高頻處理核心,具有更長電池續航時間和清晰的顯示技術及影像還原技術的手持便攜式接收終端成為未來媒介終端的發展方向。在媒介融合不斷加深和拓展的形式下,復合型的傳播模式代替了單一的傳播路徑和平臺,以互動性、即時性為特點的微博等開放型信息傳播平臺的出現顛覆了信息傳播的傳統路徑。傳統媒體將順應這一潮流的發展,不斷探索和開發數字化的傳播形態,從以新聞內容生產為主的模式轉變為全媒體形態的綜合性信息內容生產并提供即時信息服務為主的模式,同時積極介入微博等新的傳播平臺中,搶占一定的話語權,鞏固自己的影響力。
(三)媒體將利用新的信息技術開展新的信息服務
信息服務業將是未來國內的媒體機構爭相進入的下一個領域。在體制機制轉型升級的同時,原本以報紙、廣播等傳統媒介依存的媒體,在未來終端一體化的前提下,其原有的宣傳事業功能將進一步泛化。更加細分的市場將催生有償的信息推送和定制服務,其性質類似于今天的通訊社,但服務對象為有特定信息需求的普通消費者或機構。
具體路徑上,在終端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媒體作為專業的信息集納商,憑借多年來構建的信息渠道和專業的新聞從業人員,發揮在采集信息上的傳統優勢,深耕新聞信息的內在價值,依托更加精細的目標受眾定位技術,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和傳播優勢,提供有償的定制信息服務以及信息增值服務將是傳媒產業下一個發力點,從而擺脫以往高度依賴廣告收入的局面,真正做到以用戶為核心的信息服務。
(四)通脹預期下,傳媒產業發展喜憂參半
2011年的總體經濟形勢依然會伴隨通脹的壓力,包括紙張、印刷、設備更新、人力資源成本等在內的傳媒產業總體運營成本將繼續提高,這給轉型初期現金流普遍不充裕的傳媒產業將帶來巨大的現實壓力。同時,我們也應該從中看到希望。借助人民幣的升值預期,為傳媒企業參與海外媒體的兼并重組提供了絕佳的良機,也為傳媒企業走出國門開辟了一條捷徑。此外,一些進口新型設備的采購成本將會較之前有一定程度的下調。
(五)國家傳播體系建設將進一步加強
隨著即將出臺的傳媒產業十二·五規劃向產業內部的深入貫徹落實,傳播體系建設將得到加強,具體來說將會產生以下幾方面的影響:重點媒體的傳播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的建設繼續得到推動;民族語言廣播的投入繼續得到重視;國家應急廣播體系進一步健全。國家將加快發展新媒體集成播控平臺,實現手機電視、IPTV和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的統一集成管理,播出控制以及電子節目指南(EPG),用戶端數字版權(DRM)等管理系統。在國家政策促動下,傳媒產業將繼續加大對農村宣傳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寬帶互聯網普及、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等農村公共項目的建設。同時,國家將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關注和政策傾斜。
結語
似乎是在不經意間,中國傳媒業已經走完新世紀第一個波瀾壯闊的十年,據清華大學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統計,2009年我國傳媒產業的總產值為4907.96億元,2004至2009年我國傳媒產業總產值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8.45%;預計2010年我國傳媒產業的總產值可達5620億元。這些數字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令人贊嘆,它凝結了中國傳媒人十年的創造、十年的汗水,它體現了中國傳媒人十年上下求索、披沙瀝金的卓絕精神。
而今,傳媒技術日新月異、轉企改制的進程如火如荼,三網融合的曙光依稀可見……可以說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市場環境都為中國的傳媒人提供了大展拳腳的機會。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的傳媒業會在“十二五”期間以及之后更長的時間里更加快速、繁榮的發展。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蘋果改變傳媒業格局 成為新媒體公司?
柳斌杰:期望更多中國出版傳媒企業走向世界
日本因出版傳媒業萎縮導致印刷業產值下滑
2010年是中國傳媒產業處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關鍵一年,是傳媒企業極力加大開發市場的關鍵一年,也是中國傳媒產業步入“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目前,傳媒產業相關的十一五規劃均已進入成果驗收階段,各部門的十二五規劃正陸續出臺。2011年作為我國“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傳媒業的發展面臨著挑戰和機遇。
(一)改革、改組改造與創新管理將成為未來體制改革的重點
依據國家制定的傳媒產業轉型政策,未來經營性宣傳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工作將繼續推進,非時政類報刊、新聞網絡等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將陸續完成。而出版社轉企改制工作完成之后,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出版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和組建大型出版集團,并向適應媒體融合趨勢的數字化方向轉型。針對報業和廣電業而言,發行體制改革和制播分離改革將深入推進,覆蓋面和影響力將不斷擴大。同時,國有傳媒企業將進一步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在政策引導下,傳媒產業內部將培育出一批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發揮在市場機制培育中的積極作用。
(二)基于數字化和移動化的傳播形態更加豐富
新技術的發展,推動新的媒體形態的出現。以移動互聯網絡為通信基礎,搭載高頻處理核心,具有更長電池續航時間和清晰的顯示技術及影像還原技術的手持便攜式接收終端成為未來媒介終端的發展方向。在媒介融合不斷加深和拓展的形式下,復合型的傳播模式代替了單一的傳播路徑和平臺,以互動性、即時性為特點的微博等開放型信息傳播平臺的出現顛覆了信息傳播的傳統路徑。傳統媒體將順應這一潮流的發展,不斷探索和開發數字化的傳播形態,從以新聞內容生產為主的模式轉變為全媒體形態的綜合性信息內容生產并提供即時信息服務為主的模式,同時積極介入微博等新的傳播平臺中,搶占一定的話語權,鞏固自己的影響力。
(三)媒體將利用新的信息技術開展新的信息服務
信息服務業將是未來國內的媒體機構爭相進入的下一個領域。在體制機制轉型升級的同時,原本以報紙、廣播等傳統媒介依存的媒體,在未來終端一體化的前提下,其原有的宣傳事業功能將進一步泛化。更加細分的市場將催生有償的信息推送和定制服務,其性質類似于今天的通訊社,但服務對象為有特定信息需求的普通消費者或機構。
具體路徑上,在終端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媒體作為專業的信息集納商,憑借多年來構建的信息渠道和專業的新聞從業人員,發揮在采集信息上的傳統優勢,深耕新聞信息的內在價值,依托更加精細的目標受眾定位技術,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和傳播優勢,提供有償的定制信息服務以及信息增值服務將是傳媒產業下一個發力點,從而擺脫以往高度依賴廣告收入的局面,真正做到以用戶為核心的信息服務。
(四)通脹預期下,傳媒產業發展喜憂參半
2011年的總體經濟形勢依然會伴隨通脹的壓力,包括紙張、印刷、設備更新、人力資源成本等在內的傳媒產業總體運營成本將繼續提高,這給轉型初期現金流普遍不充裕的傳媒產業將帶來巨大的現實壓力。同時,我們也應該從中看到希望。借助人民幣的升值預期,為傳媒企業參與海外媒體的兼并重組提供了絕佳的良機,也為傳媒企業走出國門開辟了一條捷徑。此外,一些進口新型設備的采購成本將會較之前有一定程度的下調。
(五)國家傳播體系建設將進一步加強
隨著即將出臺的傳媒產業十二·五規劃向產業內部的深入貫徹落實,傳播體系建設將得到加強,具體來說將會產生以下幾方面的影響:重點媒體的傳播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的建設繼續得到推動;民族語言廣播的投入繼續得到重視;國家應急廣播體系進一步健全。國家將加快發展新媒體集成播控平臺,實現手機電視、IPTV和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的統一集成管理,播出控制以及電子節目指南(EPG),用戶端數字版權(DRM)等管理系統。在國家政策促動下,傳媒產業將繼續加大對農村宣傳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寬帶互聯網普及、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等農村公共項目的建設。同時,國家將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關注和政策傾斜。
結語
似乎是在不經意間,中國傳媒業已經走完新世紀第一個波瀾壯闊的十年,據清華大學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統計,2009年我國傳媒產業的總產值為4907.96億元,2004至2009年我國傳媒產業總產值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8.45%;預計2010年我國傳媒產業的總產值可達5620億元。這些數字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令人贊嘆,它凝結了中國傳媒人十年的創造、十年的汗水,它體現了中國傳媒人十年上下求索、披沙瀝金的卓絕精神。
而今,傳媒技術日新月異、轉企改制的進程如火如荼,三網融合的曙光依稀可見……可以說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市場環境都為中國的傳媒人提供了大展拳腳的機會。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的傳媒業會在“十二五”期間以及之后更長的時間里更加快速、繁榮的發展。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蘋果改變傳媒業格局 成為新媒體公司?
柳斌杰:期望更多中國出版傳媒企業走向世界
日本因出版傳媒業萎縮導致印刷業產值下滑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