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出版印刷等要獲更多知識產權
2010-11-29 11:11 來源:新聞出版總署 責編:張健
- 摘要:
-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自1985年成立以來,在中央各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在歷屆班子和廣大職工的努力下,研究所堅持正確的辦所方向,始終貼近改革開放的時代主題,始終緊跟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步伐,始終站在出版科學研究的前沿,堅持“兩個服務”和“科研立所”,在改革中發展壯大,由弱變強,在新聞出版業的理論創新、學術研究、行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第一,要大力培育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蒲泄ぷ魇翘剿饕幝、發現真理的工作,第一需要的是科學精神。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首先要大力倡導科學精神。歷史反復證明,沒有敢于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就沒有真正的科研,也就沒有推陳出新的創造能力,沒有繼往開來的時代進步。我曾給研究所的同志多次講過,科研要堅持科學性、獨立性原則,不要看著眼色、順著上級說話,要說真實的話,有根據的話,別人不愛聽而有真知灼見的話。這就要求我們要大力弘揚追求真理的精神,倡導批判的精神,尊重科學結論,崇尚理性質疑,不迷信,不盲從,獨立思考,敢于負責。以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為指導,得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科學結論。培育科學精神就要倡導實事求是的作風,深入扎實的學風,樸素明快的文風,要創造寬松的科研環境,促使科研人員遠離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把鍥而不舍的追求作為探求科學規律、爭取科研成果、達到真理境界的基本態度和基本方式。科學的精神要多一點,行政的色彩要少一點,科研人員要服從真理和科學規律。
第二,要切實加強重大理論、重點問題的科學研究。研究院主業就是科研,科學研究當然是研究理論、研究科學、研究技術。以社會科學為主的院所,理論研究是主業。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新聞出版不僅僅是一項事業,不僅僅是一個行業,而是深厚的學術富礦,知識之源需要我們去挖掘、去探索、去研究,既要把握知識生產傳播的深層規律,又要研究在當代中國條件下的獨有特點,特別是在當前整個社會大調整、大轉變、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出版業遇到了一些依靠過去的理論、思想和方法難以解決的新問題。今年5月,我在中國傳媒大學跟師生們交流的時候,呼吁各種社會先導力量關注和研究3個方面的理論問題,一是傳媒國際化、文化多元化、經營市場化、行為利益化、傳播大眾化等一系列重要規律性問題,二是出版傳媒業堅守文化精神并與體制接軌、與資本接軌、與市場接軌、與社會接軌等現實性問題,三是提升我國新聞出版傳播能力特別是國際影響力的問題。對于這些理論問題的回答,既是每一個新聞出版科研工作者應該承擔的時代責任,更是作為國家新聞出版研究院應該組織攻關的基礎科研內容。我們要緊密聯系實際,研究規律,提升認識,創新理論,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出版業的制度體系、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傳播體系等重點課題展開創新研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新時代的新聞出版理論體系,以便更好地指導我國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管理的實踐。
第三,要不斷拓展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的研究領域。新聞出版業的理論、技術、實踐始終處于快速發展之中,新聞出版科研領域的拓展,不僅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新聞出版業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切實抓住所改院的重要契機,打破原來主要側重于出版研究的局限,拓展研究的領域,對全行業整個產業門類的研究;要對新聞、出版、版權、印刷、發行、數字技術等新聞出版產業各主要環節展開全方位的研究,獲得更多自主知識產權,在更多領域、更高層級上率先取得理論和技術上的突破,增強科學研究的創造性;我們要突出重點,追蹤前沿,針對關系新聞出版業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科研攻關,增強科學研究的前瞻性、創造性,當前要及時解決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過程一系列迫切的政策問題,要及時解決數字出版、數字傳播中的技術問題,推動科研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增強科學研究的實用性。新聞出版是個依賴科學技術的行業,要積極充實技術科學研究內容,建設若干國家級新聞出版研究實驗室,分學科做好相應實驗室的理論建構、人才儲備、設備購置、軟件開發、運行管理等基礎工作,推動學科結構多元化,為新聞出版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