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驍驥:印刷業革命和數字化技術有看點
2010-09-29 15:20 來源:互聯網 責編:張健
- 摘要:
- 2007年,作為倫敦書展的活動之一,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出席了名為 “數字化還是死亡:什么是作家的未來?”的小型座談會,并針對電子出版業有過這樣一番言論:“新技術的出現已經危及了印刷革命帶給我們的成果。書籍的命運將會怎樣?出版商如何在利用新技術和保護作家利益之間尋求平衡?……事實上,即使電子圖書有諸多好處,我想它們也不會適合‘浴缸閱讀’,除非你準備弄壞它們。
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消費時代,某一文化產品的成功與否,除了其價值本身,實際上更多地涉及到資本的運作、融合與折算。以英國為例,其每年新出版的書籍種類高達十一萬余種,整個圖書業的年資金流量逾二十億英鎊。想想看這中間要經歷多少環扣和轉折:生產/推銷,策劃/運作,投入/回報。而所有這些不大可能僅僅由網絡作者與“下載一代”的閱讀取向來決定。很難說誰構成了電子圖書業的理想讀者。那些為此掏腰包的書迷,還是非法下載的網民?
這個問題,連戈麥茲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他卻始終相信:“將90年代末人們對數碼閱讀的冷淡等同于電子出版業的永久蕭條只是書商們的一廂情愿。”如果將商業因素排除在外,電子圖書為作家們帶來的利益毋庸置疑。如今的作家已不再是十年前“坐在書桌前傻等出版商電話”的被動形象,而正在向能夠充分利用新技術與讀者互動的網絡“極客”轉變;蛟S,數碼時代書籍出版的游戲規則將被作者與讀者聯手修改。
我們并沒有必要匆忙地否定印刷業在未來存在的價值。傳統意義上的印刷業很可能將逐漸失去實用性而成為人們的奢侈性消費。無論我們將其視作電子產品的營銷術,或是新的出版博弈論,這個已存在了近五世紀的古老行業不得不對今天的數碼“現實”作出某種妥協。而作為讀者,我們有理由期待電子出版業的美好未來,至少,其前景不會像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所描寫的那樣黯淡。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我國印刷業未來大有可為
印刷業等或成未來會消失的十大工作之一
福州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帶動印刷業等發展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