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富和:切實推進新聞出版強國建設
2010-04-25 21:56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報 責編:樂軒
- 摘要:
- 切實推進新聞出版強國建設,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新聞出版業整體發展的質量還不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水平還不夠均勻,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情況的需求,這要求我們不斷完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使廣大人民群眾都能享受到新聞出版業快速發展的成果。同時,要堅持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相統一,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地探索創造,努力提供更多高質量、高層次的新聞出版產品。
【CPP114】訊:在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轉變的大背景下,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歡聚在蓉城,參加第二十屆全國書博會“中國出版發展論壇”,共商出版業的發展大計,這對于增強我國出版業的整體實力,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提出實現 新聞出版強國 目標恰逢其時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反映了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文化夢想。作為一個具有5000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一個經濟實力快速發展、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正在迅速提升的大國,我們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軟實力”、國際話語權和主導權。當前,國際的形勢繼續發生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我國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邁入一個由大國向強國邁進的新階段。在這個時候,我們提出了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的目標正是時候。
改革開放3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為新聞出版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政治、社會全面發展,各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國家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新聞出版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經濟基礎。“十一五”以來,國家對文化產業,尤其是新聞出版業的投入持續增加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推動新聞出版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結構調整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新聞出版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政府把文化發展置于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的布局中統一部署、全面推進,并且制定了《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綱要》,為新聞出版破解深層次的矛盾,推動新聞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治支持。
全民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為新聞出版業加快發展奠定了廣泛的社會基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使文化市場的需求不斷地增長,催生新興業態的發展,為產業的發展繁榮,拓展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文化體制改革為新聞出版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逐步破除制約新聞出版發展的體制機制的障礙,進一步解放了新聞出版業的生產力和創造力,推動了新聞出版業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實現新聞出版強國條件具備
黨的十六大以來,新聞出版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國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推動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出版繁榮、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體制改革、依法行政各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近年來,在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強力推動下,我國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成果已經達到歷史以來最好水平。
一是出版能力持續增強。長期以來新聞出版系統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編輯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力作,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積累和傳承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是出版的規?焖偬嵘。從1978年到2009年,我國的圖書產品增加了18.4倍,報紙、期刊的產品增加了近10倍,圖書報紙出版物品種、總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位,印刷復制企業的總產值達到5700多億元,位居世界前3位。電子、網絡等新興出版業蓬勃發展,數字出版業總產值達到750億元,在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大背景下新聞出版業逆勢上揚,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
三是出版活力顯著增強。近年來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力度大、行動快、措施實、成效顯,經過改革一批新型新聞出版企業市場主體脫穎而出,公益性出版單位的活力得到提升,行政管理部門的宏觀調控、公共服務、行業管理和市場監管能力增強了,正向著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現代市場體系邁進。
四是公共服務不斷加強。黨的十七大以來,新聞出版系統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進農家書屋工程等五大惠民工程建設,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地完善,農家書屋的建設加速推進。目前,全國已經建成農家書屋30萬個,惠及幾億群眾,促進了全民文化科學素養的提高。深入開展“掃黃打非”行動,堅決整治手機網站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嚴厲打擊侵權盜版行為,有效凈化了社會的文化環境,受到中央領導和群眾的好評,重大的出版工程成效顯著,少數民族的出版工程也順利推進。
五是對外的影響逐步提升。我國每年參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書展,宣傳和推介中國出版產品,“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和“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成效顯著,我國出版物已經覆蓋了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圖書出版量達到780萬冊,一批外向型出版傳媒企業在境外落戶、生根,一個由版權、實物、企業多種載體構成的新聞出版“走出去”的格局正在形成,特別是去年法蘭克福書展中國主賓國版權輸出創歷史新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推動新聞出版強國建設意義重大
大力推動我國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不僅條件具備,而且意義重大。
一、切實推進新聞出版強國建設是應對國際經濟深刻變革,提升我國國際地位的必然要求。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發生變革,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全國經濟進入平衡調整期,國際經濟發展比任何時期都更加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管理方式的創新。從當前我國新聞出版業發展狀況來看,我國雖然已經進入了世界新聞出版大國的行列,但是與世界新聞出版強國相比,無論發展的規模、格局還是發展的方式、質量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與黨和國家工作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適應,與我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不相適應,需要我們以國際的眼光和戰略思維來謀劃新聞出版改革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文化的傳播能力,掌握話語權,推動新聞出版業向強國邁進。
二、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競爭的日趨加劇,新聞出版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格局調整和形態轉換的戰略轉型期,跟上歷史的潮流產業才能發展。隨著我國出版體制改革的推進、高新科技的廣泛應用,我國新聞出版業的轉型已經是必然趨勢,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頒布實施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新聞出版總署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發展的指導意見》。當前中國政府擴大內需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文化產業的戰略地位上升也為新聞出版產業實施這樣的戰略轉型、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了難得的契機,這就要求我們抓住機遇,趁勢而上,大力推進新聞出版強國的建設。
三、切實推進新聞出版強國建設,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新聞出版業整體發展的質量還不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水平還不夠均勻,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情況的需求,這要求我們不斷完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使廣大人民群眾都能享受到新聞出版業快速發展的成果。同時,要堅持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相統一,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地探索創造,努力提供更多高質量、高層次的新聞出版產品。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新聞出版系統已向地震災區捐款1.64億元
新聞出版總署部署全民閱讀活動
新聞出版總署加大新聞違法案件查處力度
提出實現 新聞出版強國 目標恰逢其時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反映了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文化夢想。作為一個具有5000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一個經濟實力快速發展、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正在迅速提升的大國,我們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軟實力”、國際話語權和主導權。當前,國際的形勢繼續發生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我國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邁入一個由大國向強國邁進的新階段。在這個時候,我們提出了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的目標正是時候。
改革開放3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為新聞出版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政治、社會全面發展,各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國家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新聞出版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經濟基礎。“十一五”以來,國家對文化產業,尤其是新聞出版業的投入持續增加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推動新聞出版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結構調整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新聞出版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政府把文化發展置于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的布局中統一部署、全面推進,并且制定了《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綱要》,為新聞出版破解深層次的矛盾,推動新聞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治支持。
全民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為新聞出版業加快發展奠定了廣泛的社會基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使文化市場的需求不斷地增長,催生新興業態的發展,為產業的發展繁榮,拓展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文化體制改革為新聞出版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逐步破除制約新聞出版發展的體制機制的障礙,進一步解放了新聞出版業的生產力和創造力,推動了新聞出版業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實現新聞出版強國條件具備
黨的十六大以來,新聞出版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國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推動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出版繁榮、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體制改革、依法行政各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近年來,在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強力推動下,我國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成果已經達到歷史以來最好水平。
一是出版能力持續增強。長期以來新聞出版系統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編輯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力作,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積累和傳承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是出版的規?焖偬嵘。從1978年到2009年,我國的圖書產品增加了18.4倍,報紙、期刊的產品增加了近10倍,圖書報紙出版物品種、總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位,印刷復制企業的總產值達到5700多億元,位居世界前3位。電子、網絡等新興出版業蓬勃發展,數字出版業總產值達到750億元,在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大背景下新聞出版業逆勢上揚,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
三是出版活力顯著增強。近年來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力度大、行動快、措施實、成效顯,經過改革一批新型新聞出版企業市場主體脫穎而出,公益性出版單位的活力得到提升,行政管理部門的宏觀調控、公共服務、行業管理和市場監管能力增強了,正向著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現代市場體系邁進。
四是公共服務不斷加強。黨的十七大以來,新聞出版系統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進農家書屋工程等五大惠民工程建設,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地完善,農家書屋的建設加速推進。目前,全國已經建成農家書屋30萬個,惠及幾億群眾,促進了全民文化科學素養的提高。深入開展“掃黃打非”行動,堅決整治手機網站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嚴厲打擊侵權盜版行為,有效凈化了社會的文化環境,受到中央領導和群眾的好評,重大的出版工程成效顯著,少數民族的出版工程也順利推進。
五是對外的影響逐步提升。我國每年參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書展,宣傳和推介中國出版產品,“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和“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成效顯著,我國出版物已經覆蓋了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圖書出版量達到780萬冊,一批外向型出版傳媒企業在境外落戶、生根,一個由版權、實物、企業多種載體構成的新聞出版“走出去”的格局正在形成,特別是去年法蘭克福書展中國主賓國版權輸出創歷史新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推動新聞出版強國建設意義重大
大力推動我國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不僅條件具備,而且意義重大。
一、切實推進新聞出版強國建設是應對國際經濟深刻變革,提升我國國際地位的必然要求。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發生變革,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全國經濟進入平衡調整期,國際經濟發展比任何時期都更加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管理方式的創新。從當前我國新聞出版業發展狀況來看,我國雖然已經進入了世界新聞出版大國的行列,但是與世界新聞出版強國相比,無論發展的規模、格局還是發展的方式、質量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與黨和國家工作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適應,與我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不相適應,需要我們以國際的眼光和戰略思維來謀劃新聞出版改革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文化的傳播能力,掌握話語權,推動新聞出版業向強國邁進。
二、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競爭的日趨加劇,新聞出版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格局調整和形態轉換的戰略轉型期,跟上歷史的潮流產業才能發展。隨著我國出版體制改革的推進、高新科技的廣泛應用,我國新聞出版業的轉型已經是必然趨勢,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頒布實施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新聞出版總署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發展的指導意見》。當前中國政府擴大內需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文化產業的戰略地位上升也為新聞出版產業實施這樣的戰略轉型、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了難得的契機,這就要求我們抓住機遇,趁勢而上,大力推進新聞出版強國的建設。
三、切實推進新聞出版強國建設,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新聞出版業整體發展的質量還不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水平還不夠均勻,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情況的需求,這要求我們不斷完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使廣大人民群眾都能享受到新聞出版業快速發展的成果。同時,要堅持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相統一,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地探索創造,努力提供更多高質量、高層次的新聞出版產品。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新聞出版系統已向地震災區捐款1.64億元
新聞出版總署部署全民閱讀活動
新聞出版總署加大新聞違法案件查處力度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