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甲子間的國民閱讀歷程
2010-02-25 09:01 來源:文藝報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尋根文學”、“先鋒文學”、“朦朧詩派”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形成強大的讀書風潮,如劉心武的《班主任》和《愛情的位置》、古華的《芙蓉鎮》、盧新華的《傷痕》、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等等。和現代派文學并行不悖的是古典名著,尤其是西方古典名著。這些文學作品回歸到人本身,關注個人命運和感情,有助于人們重建人性、人道情感的世界。
這一階段的閱讀主題是格外豐富多樣化的,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文學熱。“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尋根文學”、“先鋒文學”、“朦朧詩派”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形成強大的讀書風潮,如劉心武的《班主任》和《愛情的位置》、古華的《芙蓉鎮》、盧新華的《傷痕》、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等等。和現代派文學并行不悖的是古典名著,尤其是西方古典名著。這些文學作品回歸到人本身,關注個人命運和感情,有助于人們重建人性、人道情感的世界。
二是思想閱讀熱。這十來年出現了“五四”以來最大規模的翻譯出版西方學術著作的行動,牽涉到20世紀西方的主要思潮。
三是武俠熱和言情熱,以金庸和瓊瑤為代表。對于剛剛走出“文革”的人們來說,金庸作品的閱讀快感,瓊瑤作品中的浪漫唯美,無疑都是“心靈雞湯”,構成了思想解放、人性伸展的另一個維度。
我們可以用這樣幾個詞概括這一時期的閱讀特質:如饑似渴、思想解放、西風東漸、雅俗并存,還有就是群體性。這一時期的閱讀是一種群體記憶,他們往往看同一本書、探討同一個話題,我們難以從讀者中分離出有鮮明閱讀行為習慣的個體。像金庸的武俠小說,讀者固然是跨越年齡、地域、職業、文化程度的,但是,一些嚴肅的學術著作也能在這一時期成為暢銷書,人人都在讀——雖然未必人人都能讀懂。這一時期常常被看作是中國第二個“五四”時期,許多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是共同從80年代的閱讀中走過來的,許多人的書架是從那時候開始或重新充實起來的,許多人的人文性格、閱讀傾向是從那時候確立起來的。那是讀書人的黃金時代。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紀初
這段時間,閱讀呈現出“三化”的特點:內容多元化,載體多媒體化,讀者分眾化。閱讀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但是閱讀卻日益成為社會問題。
這一時期的閱讀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深遠影響:一是印刷技術的變革;二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三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經歷了上一階段的群體性閱讀后,這一時期的個人閱讀不斷分化。隨著出版事業的發展,圖書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大,閱讀興趣逐漸分散,讀書越來越成為個人的選擇。
在閱讀越來越私人化的同時,閱讀的問題卻日益社會化,除了功利性、娛樂化之外,還有這樣兩個方面:一是圖書閱讀率持續下降;二是閱讀缺乏相應的指導。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史,同樣道理,一個國家的閱讀史也是它的精神史、成長史?偨Y60年來中國的閱讀史,我們可以發現,每一階段的閱讀歷程都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梢钥闯觯喿x很脆弱,無論是意識形態的壓力還是市場經濟的沖擊都能很敏銳地影響到它;閱讀又很頑強,任何時候總有一批人能頂著壓力、抵御著誘惑,堅持純粹的讀書生活。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亞馬遜分發kindle電子閱讀器 意在核實能否取代印刷課本
華為軟件解讀進軍電子閱讀:并非盲目跟隨
30年閱讀劇變:當閱讀遇到數字技術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