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澤雅或建畢昇博物館
2010-01-30 00:00 來源: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責編:Quincy
- 摘要:
- 在世界最大的印刷博物館德國古登堡印刷博物館東方印刷史的展區內,日本和韓國設有專館,有醒目的標志。特別是韓國館,有演示古代印刷術的復雜模型,也有韓國拍攝的展示古代印刷術電視片。“而中國展區的展品十年未得到更新,展示技術和展品都比較落后!
【CPP114】訊:目前,浙江省有各類題材的博物館,唯獨沒有以反映科技發明為主線的博物館。
在浙江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張寶珍呼吁,印刷和造紙術是中國對世界文明史產生巨大影響的劃時代發明,建設畢昇(印刷)博物館對激發科技創新能力、打造科技浙江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
讓世人了解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
“畢昇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活字印刷的人,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了近400年,但韓國學者卻在聲稱韓國是活字印刷術發明的祖先。”張寶珍說,中國對活字印刷技術宣傳的還不夠。
比如,在世界最大的印刷博物館德國古登堡印刷博物館東方印刷史的展區內,日本和韓國設有專館,有醒目的標志。特別是韓國館,有演示古代印刷術的復雜模型,也有韓國拍攝的展示古代印刷術電視片。
“而中國展區的展品十年未得到更新,展示技術和展品都比較落后。”張寶珍說,世界各國的印刷術,可以說是由中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或是在中國印刷術的影響下發生發展起來的。鑒于人們對印刷歷史的認識,建設畢昇(印刷)博物館,有其客觀的要求和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浙江建造博物館條件成熟
浙江從宋代以來一直是全國的出版和印刷中心之一;杭州是古代的印刷和出版中心,是活字印刷的發明地;平陽坑鎮東源村仍有我國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
“浙江在建立畢昇(印刷)博物館的條件非常成熟。”張寶珍舉例說,比如,800多年前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其工藝流程有采訪(開丁)、謄清(理稿)等16道工序。字模用的是棠梨木,刻出來的字是老宋體,印刷用的是宣紙,裝訂是線裝,一切都顯得古意盎然,體現著一種莊嚴和敬畏。
再比如,東源人至今還用一首祖傳的158字的檢字口訣,從幾萬個反字的字模中找到需要的字,該口訣囊括了漢字的絕大部分部首。目前在東源,掌握木活字印刷的人沒幾個,會雕會印能做全套的也不過十幾個人。
此外,浙江還一直是古代造紙基地。至今,在離溫州市區幾十公里外的大山里隱藏著一處用古老方法造紙的千年古村落,這就是素有“西雁蕩”美譽的澤雅。
張寶珍自豪地說:“目前,澤雅的傳統造紙仍然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維持著一定的產銷規模,是中國目前保留的最原始的、最完整的古法造紙術,有中國造紙術活化石之譽。”
不要讓傳統工藝無聲地消亡
那么,該如何建造畢昇(印刷)博物館呢?張寶珍建議,在建造畢昇(印刷)博物館上,可以打破傳統博物館建設思路,采用一館多點的模式,比如在杭州建造一座主館,再將散落在全省各地的印刷、造紙遺產串聯起來,形成一線串多珠的效果。
博物館離不開鎮館之寶。“浙江尚存的活字印刷技術和造紙技術作為建立畢昇印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張寶珍說,一種一千年來一直流傳,并且還活著的傳統工藝,面臨著失傳和消亡,僅此一點,就有必要由一個博物館來全面地復制出這個遺存。反過來,博物館建立后,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幾個村子,這樣就非常有利于保存這種文化遺存。
同時,張寶珍認為,建造畢昇(印刷)博物館迫在眉睫。“因為印刷業已經告別了鉛與火,老式的印刷機都在迅速淘汰,現在不抓緊時間征集,恐怕再晚五年十年,舊物已經無處尋找。”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印刷術起源之爭
江西將逐步推動科技館圖書館免費開放
出版物條碼膠片生產設備捐贈中國印刷博物館
在浙江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張寶珍呼吁,印刷和造紙術是中國對世界文明史產生巨大影響的劃時代發明,建設畢昇(印刷)博物館對激發科技創新能力、打造科技浙江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
讓世人了解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
“畢昇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活字印刷的人,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了近400年,但韓國學者卻在聲稱韓國是活字印刷術發明的祖先。”張寶珍說,中國對活字印刷技術宣傳的還不夠。
比如,在世界最大的印刷博物館德國古登堡印刷博物館東方印刷史的展區內,日本和韓國設有專館,有醒目的標志。特別是韓國館,有演示古代印刷術的復雜模型,也有韓國拍攝的展示古代印刷術電視片。
“而中國展區的展品十年未得到更新,展示技術和展品都比較落后。”張寶珍說,世界各國的印刷術,可以說是由中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或是在中國印刷術的影響下發生發展起來的。鑒于人們對印刷歷史的認識,建設畢昇(印刷)博物館,有其客觀的要求和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浙江建造博物館條件成熟
浙江從宋代以來一直是全國的出版和印刷中心之一;杭州是古代的印刷和出版中心,是活字印刷的發明地;平陽坑鎮東源村仍有我國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
“浙江在建立畢昇(印刷)博物館的條件非常成熟。”張寶珍舉例說,比如,800多年前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其工藝流程有采訪(開丁)、謄清(理稿)等16道工序。字模用的是棠梨木,刻出來的字是老宋體,印刷用的是宣紙,裝訂是線裝,一切都顯得古意盎然,體現著一種莊嚴和敬畏。
再比如,東源人至今還用一首祖傳的158字的檢字口訣,從幾萬個反字的字模中找到需要的字,該口訣囊括了漢字的絕大部分部首。目前在東源,掌握木活字印刷的人沒幾個,會雕會印能做全套的也不過十幾個人。
此外,浙江還一直是古代造紙基地。至今,在離溫州市區幾十公里外的大山里隱藏著一處用古老方法造紙的千年古村落,這就是素有“西雁蕩”美譽的澤雅。
張寶珍自豪地說:“目前,澤雅的傳統造紙仍然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維持著一定的產銷規模,是中國目前保留的最原始的、最完整的古法造紙術,有中國造紙術活化石之譽。”
不要讓傳統工藝無聲地消亡
那么,該如何建造畢昇(印刷)博物館呢?張寶珍建議,在建造畢昇(印刷)博物館上,可以打破傳統博物館建設思路,采用一館多點的模式,比如在杭州建造一座主館,再將散落在全省各地的印刷、造紙遺產串聯起來,形成一線串多珠的效果。
博物館離不開鎮館之寶。“浙江尚存的活字印刷技術和造紙技術作為建立畢昇印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張寶珍說,一種一千年來一直流傳,并且還活著的傳統工藝,面臨著失傳和消亡,僅此一點,就有必要由一個博物館來全面地復制出這個遺存。反過來,博物館建立后,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幾個村子,這樣就非常有利于保存這種文化遺存。
同時,張寶珍認為,建造畢昇(印刷)博物館迫在眉睫。“因為印刷業已經告別了鉛與火,老式的印刷機都在迅速淘汰,現在不抓緊時間征集,恐怕再晚五年十年,舊物已經無處尋找。”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印刷術起源之爭
江西將逐步推動科技館圖書館免費開放
出版物條碼膠片生產設備捐贈中國印刷博物館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