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鈞德的五百強夢
2009-10-07 09:07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影
- 摘要:
- 從此,前行活力更加充沛:我們廣泛涉足印刷、房地產、食品等產業;印制的《淳化閣帖最善本》被作為厚禮敬贈訪滬的連戰和宋楚瑜,還獲亞洲印刷大獎金獎;畫冊《錦繡文章》次年又獲金獎,還被作為胡錦濤主席訪美贈予耶魯大學的禮物。
第一筆業務,5天掙了250公斤麥子的錢
1950和1960年代,中國第一代鄉鎮企業萌芽于計劃經濟最嚴格的時代,當時稱社隊企業。
該辦家什么廠呢?村里決定派出被公認最為吃苦耐勞的我,去市區“考察調研”。說白了,就是找老鄉打探消息。
那是1968年。別看現在從界龍到人民廣場只要45分鐘車程,但當年得先步行45分鐘到川沙小火車站,乘1小時車到慶寧寺輪渡站,再走20分鐘到碼頭,再擺渡20分鐘到共青路碼頭,再走到楊樹浦路乘8路電車到市中心。“進城”一趟耗時大半天,當天很難來回,我就住到郊區出差人常住的南京東路“蘭考旅社”,一個大房間分上下鋪能住上百人。在那里,我和很多人聊天,聊著聊著,一名旅客告訴我辦家小五金廠最方便,幾百元一臺的小車床投入少,而且可以專接大工廠不愿做的小生意,比如一些儀表用的非標準螺絲螺帽。我回村一報告,大家很高興,咬牙投資1000元買來兩臺車床。沒想到啊,車床開不動,必須整修。這下,我又得“進城”,學技術。
巧得很,我在市區工作的大哥家對面,盧灣區麗園路上就有一家夢想中那樣的加工廠———建國螺絲廠。當初看來廠真大,三層高,面積有五六千平方米,有次我聽財務科長跟廠革委會主任說,到銀行貸10萬元錢。哎喲,他開口就是10萬,不得了!
為了進廠學習,我每天跑去跟門衛阿姨磨。磨了三天,阿姨說,廠領導等會出來送客戶,我幫你介紹,如果他肯就行。等到廠領導出來后,阿姨說,小青年來了好幾天,他是貧下中農,想進去看看。領導說,這事得上級批。我問“上級”是誰,他說是盧灣區手工業局。我就又去辦了很多很多手續……而后,村里派了四人來學,就在工廠二樓空車間打地鋪,還給每人發了一套藍色工作服,上頭有“建國螺絲廠”五個大字。就這套工作服,都讓我們那晚開心得徹夜難眠。
一個月后,我們不但掌握技術,還幫工人理發、打掃、搬機器,廠里甚至拉出橫幅———“向貧下中農學習”。但業務上哪找?車間師傅建議,一定要和領導掛上鉤,廠里才能大力支持。我就馬上去找革委會主任,說聽說你們要野營拉練,拉到界龍去最好。領導說考慮考慮。我二話沒說,當天午后一點半從工廠開始走,一直走回支部書記老周家,走到晚上八點,腳上也起泡了。我和老周說這是個機會,讓社員把熱菜燒好,因為估計他們早上四五點出發,到了正好午飯,隨后開場憶苦思甜會,再領他們參觀展示農村的發展前景。次日一早我乘車回廠,報告領導說一切都準備好了,社員會敲鑼打鼓夾道歡迎,還給他看我腳上的水泡。他一拍桌子,說好!
隨后一切順利。工廠主動修了我們的壞機器,還介紹業務給我們。第一筆業務,5天掙了35元錢,也就是250公斤麥子的錢。可惜,甜頭沒嘗多久,人民公社的領導知曉后,立即開會批評界龍大隊搗亂,說“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我還被點名批評說富農子女在搞資本主義。廠很快就被貼上封條,但我們不甘放棄,公社的人一走,又開工了。開開關關,我們就叫它開關廠。到1972年,年利潤兩萬元,村里添置了拖拉機、收割機,村民生活改善了,支部書記也不再怕了。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