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60年八大歷史性變遷
2009-09-20 20:47 來源:新華網 責編:嚴影
- 摘要:
- 站起來的億萬人民從這里出發,60年間演繹了亙古未有、波瀾壯闊的歷史性變遷,譜寫出追求富裕、走向強盛的壯麗詩篇。
市場供應跨越:從處處短缺到物物豐盈,賣方市場轉型為買方市場
憑票供應、排隊購物、露天電影、幾分錢一本出租的小人書、冬儲菜、停電等曾經是中國百姓習以為常的生活經歷。
而在1993年,流通了41年的糧票取消了。2000年冬,全國最后一個為市民協調供應冬菜的“會戰指揮部”撤消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伴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生產力的極大解放,發生了商品短缺到物產豐富,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的根本性轉變,這標志著中國農業生產、工業制造、服務能力的全面跨越。從此,普通群眾有了物質文化消費選擇的自由。
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店”的北京百貨大樓客流量的變化,是這一變遷的縮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不少顧客為了早買到憑票供應的緊俏商品,晚上來排隊,一排就是一宿。那時,二樓鞋帽柜臺前,常年都有固定的鐵杠子,怕擠壞了柜臺。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商品供應量迅速增大,搶購的現象漸漸少了。而現在,打折促銷也看不到排隊的現象。
曾經無法解決的吃飯問題解決了。1998年中國農民第一次為賣糧而犯愁。這個曾經保證不了群眾口糧的國家,成為重要的糧食援助捐贈國。
曾經的奢侈消費,變成了普通消費。家用電器、手機、計算機、轎車等,這些最初只有有錢人才能擁有的商品,如今都是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的商品。
曾經的公務消費,變成了大眾消費。交通設施的快速完善,讓以往只有憑介紹信才能乘坐的飛機,在改革開放后成為普通百姓的交通工具。
曾經的本地消費,變成了全國消費甚至是全球消費。市場流通的活躍,改變了人們出差捎回土特產、出國捎回洋貨的習慣,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得到外地的、甚至是國外的商品。
60年間,市場供求關系的跨越,徹底結束了在農業社會、計劃經濟年代的短缺經濟,進入了工業社會、市場經濟年代的富足時期。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