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內容身份識別編碼國家標準11月1日起實施
2009-09-16 10:35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 責編:何溢寰
- 摘要:
- 從文化部獲悉,日前,由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提出,并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圖書館、中央電視臺總編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圖書音像資料館、新華通訊社通信技術局、北京創源編碼研究院、中國版權協會新技術與版權保護委員會等單位專家,共同起草的網絡內容身份識別編碼國家標準業經發布實施。
【我要印】訊: 從文化部獲悉,日前,由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提出,并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圖書館、中央電視臺總編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圖書音像資料館、新華通訊社通信技術局、北京創源編碼研究院、中國版權協會新技術與版權保護委員會等單位專家,共同起草的網絡內容身份識別編碼國家標準業經發布實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批準發布公告2009年第6號(總第146號)》,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已于2009年5月6日批準發布了《中國標準音樂作品編碼(ISWC)》等四項網絡內容身份識別編碼國家標準。即:GB/T 23730.1-2009《中國標準視聽作品號 第1部分:視聽作品標識符 (ISAN-1)》;GB/T 23730.2-2009《中國標準視聽作品號 第2部分:版本標識符 (ISAN-2)》;GB/T 23732-2009《中國標準文本編碼 (ISTC)》;GB/T 23733-2009 《中國標準音樂作品編碼 (ISWC)》。
這四項標準將于2009年11月1日起實施。為保證標準的順利實施,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與北京創源編碼研究院已完成相關軟件開發,并抓緊進行系統調試等各項準備工作。屆時,一個公共自助編碼平臺將面向社會開放,凡我國境內的視頻、音樂、文字作品,無論其是否進行過著作權登記,都可通過這個平臺獲得一個全球唯一的、被稱為網絡內容商品條碼的國際標準編碼。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指派袁群力、羅洪濤兩位專家承擔了國家標準的起草任務。據專家介紹,申請編碼就像通常注冊E-mail 那樣簡單。作品取得編碼后,不僅為其在全球的流通提供便利,也為保護其所有人的權益提供了簡單、便捷、有效的技術手段。此外,編碼還將廣泛應用于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不同政府部門,并為滿足作者、代理人、零售商、新聞媒體、圖書館、文獻和信息中心、檔案館、文件管理、博物館等各行業和各業務領域對信息身份辨別、信息管理、信息檢索、信息交換的應用需要提供技術保證。
網絡視頻、音樂和文本編碼涉及的領域寬,應用范圍廣,必須保證編碼具有較強的適用性才能滿足不同部門、不同行業和不同業務領域的需要。為保證國家標準能夠統一、協調、有序地在全國實施,建立面向各相關行業組織、機構、專家開放的第三方編碼機制,北京創源編碼研究院將作為第三方專門從事編碼研究和服務的社會公益性法人機構,具體承擔編碼工作。對于申請、注冊和分配視頻(ISAN)、音樂(ISWC)、文字(ISTC)和中國數字資源唯一標識符(CDRI)等編碼不收取任何費用。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RFID標簽身份識別系統為患者和醫院帶來雙贏
《切紙機安全》國家標準起草組成立 申威達公司被推選為組長單位
包裝專家呼吁應盡快出臺一次性紙杯國家標準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