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凱:“浴火重生”能否再次lucky
2009-09-12 09:36 來源:慧聰印刷網 責編:何溢寰
- 摘要:
- 提樂凱,就不能不提曾經頗具傳奇性的紅、黃、綠三角的另外的兩方——柯達(黃)和富士(綠),尤其是樂凱與柯達之間這樁維持了四年的中外“姻緣”——對于樂凱近半個世紀的歷程來說,這是曾被國人寄予了無限期望的關鍵一步。
【我要印】訊:前一日傍晚的小雨褪去了酷熱,位于郊區的樂凱集團的廠區里,這家于1956年由蘇聯援建的感光材料廠區綠樹成蔭,涼風習習。除了偶爾有穿著藍色工服的員工匆匆經過,整個廠區異常安靜。
就是在這兒,曾上演了中國民族感光業萬眾矚目的一幕——樂凱與柯達聯姻的消息一經傳出,一夕之間,各大媒體蜂擁而來。
而當與柯達的往事隨風而散,傳統的影像行業日益衰退萎縮,此前一直扛著“民族大旗”、處于風口浪尖上的樂凱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樂凱的歷史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更關注如何轉型。”面對記者的到訪,不少樂凱內部人士先后如此表態。
但對很多人來說,樂凱已成了一種民族情結。這家與共和國共同成長、幾經風雨的老字號國企的下一個路口在何方,仍是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
四年中外聯姻的是與非
提樂凱,就不能不提曾經頗具傳奇性的紅、黃、綠三角的另外的兩方——柯達(黃)和富士(綠),尤其是樂凱與柯達之間這樁維持了四年的中外“姻緣”——對于樂凱近半個世紀的歷程來說,這是曾被國人寄予了無限期望的關鍵一步。
上個世紀80年代,國內國有傳統膠卷和相紙生產行業曾經“七雄割據”,除了樂凱,還包括廈門福達、汕頭公元等企業。但隨著柯達、富士等外資在80年代后期相繼進入國內,整個市場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后,柯達憑著名的“全行業合資計劃”,即所謂的“98協議”,不僅將國內7家感光企業中除樂凱之外的6家納入囊中,還直接將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富士擋在了中國國門之外。
2001年,“98協議”謝幕,富士再度重返中國市場。此時,樂凱處于兩大強敵的夾縫之中,盡管樂凱始終苦苦堅持高舉著“民族工業”的大旗,但技術等方面的實力差異仍讓其面臨著來自市場的巨大壓力。
與此同時,兩大巨頭先后向樂凱伸出了橄欖枝,該如何抉擇,成為樂凱當時前思后想的問題。但最終,柯達二次將富士振出局。2003年10月23日,在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和數百家媒體的見證下,樂凱與柯達簽訂了為期20年的合作合同。
對于選擇柯達的理由,其一是眾所周知的柯達接受了樂凱“控股、使用自有品牌和保留經營決策權”的三原則。
至于其二,“當年很多國企跟外商合資,國資都是折價賣的,但樂凱不同,柯達開出的價可以說十分優厚。”一位當年參與樂凱、柯達談判的樂凱內部核心人士曾如此向本報記者解釋富士敗北的原因。
在當時的樂凱看來,這無疑是值得稱道的一戰,其成功地捍衛了自己的獨立地位,以一己之力保住了碩果僅存的中國感光行業的民族品牌。
然而,無論是樂凱還是柯達、富士,都未能預料到影響整個感光材料行業的變革會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席卷全球。在數碼影像的沖擊之下,傳統膠卷市場急劇萎縮。隨后,自身難保的柯達一直忙于痛苦的轉型,而隨著其對傳統膠卷業務的“切割”,與樂凱的合作就陷于了尷尬與僵持的局面之中。
而樂凱集團公司下屬上市公司樂凱膠片的股改,則似乎成了壓死雙方“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當時的樂凱膠片急需完成股改,以增加流通資金和重組機會,但由于其一直未能完成向柯達轉讓剩余7%股權的行為,導致股改程序遲遲無法啟動——當時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柯達已經希望自樂凱抽身而出,因此并不愿意再為股改支付對價了。
在漫長的僵持之后,一切在2007年11月8日塵埃落定。樂凱與柯達達成協議,經過一系列向第三方的股權轉讓,樂凱“揮別”柯達。
不過,在樂凱看來,盡管事與愿違,但與柯達的四年“婚姻”,亦并非白白耗費——至少對于這家一向保持著傳統老國企風格的企業來說,通過實戰,切身體驗了一把“走出去”的游戲規則。
“盡管我們雙方合作的時間不長,對樂凱的發展是有益的,和柯達的合作中,我們學到了很多,包括柯達對樂凱員工、高層的培訓,對樂凱的發展都是有長遠影響的。”曾深入參與與柯達談判和合作的樂凱總經理張建恒曾如此回顧這段經歷。
“并不是我們與柯達不合作了,以前的東西都要放棄,我們還會繼續向柯達學習,也為我們和其他國際公司的合作提供了經驗。和國際企業的合作中除了要遵照法律法規以外,還要參照國際慣例。樂凱要走向世界,需要熟悉這些國際慣例,需要學會國際語言,并用國際語言與他們溝通,他們才能接受樂凱。”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